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107篇
农学   83篇
基础科学   63篇
  71篇
综合类   603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427篇
园艺   142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61.
三种新烟碱类农药对蚯蚓体重及溶酶体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烟碱类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非靶标生物受到威胁,如美国蜜蜂种群数量锐减等。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动物,是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试验采用标准化人工土壤法,研究了吡虫啉、噻虫啉和氯噻啉3种新烟碱类农药对蚯蚓体重损失率和体腔细胞溶酶体膜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仅高浓度吡虫啉(1.6mg/kg)、噻虫啉(6.4mg/kg)和氯噻啉(1.6mg/kg)对蚯蚓生长有抑制作用;3种药剂对体腔细胞溶酶体膜稳定性的影响具有时间和剂量效应,对溶酶体膜的毒性作用随着药剂浓度增加和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强。相同剂量下,处理7d时,氯噻啉引起的蚯蚓体重损失率显著高于吡虫啉和噻虫啉;而对于溶酶体膜的毒性,在处理第2天时,氯噻啉显著高于吡虫啉和噻虫啉。同时,蚯蚓体腔细胞溶酶体膜中性红保留时间较蚯蚓体重损失率更为敏感,更适合于监测低剂量污染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2.
土壤呼吸作用是土壤碳库向大气释放CO2的主要途径,其在空间尺度上具有明显差异性,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化增加了土壤碳排放评估的不确定性,研究土壤呼吸作用空间异质性对于准确评估生态系统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9月1日—9月6日,本研究沿呼伦贝尔草原东西样带随机选取了30个观测样地,利用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Li-8100...  相似文献   
963.
介绍了碳纤维木质复合材的研究现状,包括高强度碳纤维木质复合材、具有电磁屏蔽性能的碳纤维木质复合材和机敏型木质复合材的研究现状。同时还介绍了碳纤维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964.
为评价噻虫嗪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本研究进行了21%噻虫嗪悬浮剂对田间麦蚜的防控试验,并测定了噻虫嗪在小麦植株及籽粒中的残留。结果表明:21%噻虫嗪SC 23.625 g/hm~2防治麦蚜效果最佳,药后3 d,对麦蚜相对防效可达到91.48%,其次为21%噻虫嗪SC 15.75 g/hm~2,药后3 d,相对防效可达到87.48%,且与噻虫嗪23.625 g/hm~2差异不显著。残留消解动态检测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期施用21%噻虫嗪SC 15.75 g/hm~2防治小麦蚜虫,在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为4.8 d,药后14 d消解92%,半衰期较短,消解速度较快。最终残留试验表明,21%噻虫嗪SC,用药量15.75~23.625 g/hm~2,小麦生长后期连续施药1~2次,最后一次用药后7、14、21 d采收的小麦籽粒中未检出噻虫嗪(0.01 mg/kg)。建议用21%噻虫嗪SC防治小麦蚜虫,最高制剂用药量75 g/hm~2(有效成分15.75 g/hm~2),在小麦抽穗期施药一次,安全间隔期14 d。  相似文献   
965.
外源NO对PEG胁迫下苜蓿幼苗抗氧化酶及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厅  辛夏青  魏小红 《分子植物育种》2019,17(10):3399-3405
为研究外源NO对聚乙二醇-6000(PEG)拟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本试验用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或一氧化氮清除剂c-PTI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进行处理,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抗氧化酶及其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SNP+PEG处理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幼苗的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分别增加了100.00%、61.54%;而不同处理的SOD、POD、CAT活性都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处理的第4天,SOD、CAT活性达到最大值,在处理的第6天,SOD活性达到最高。在处理的第4天,SNP+NO处理POD活性降低了32.18%,而POD、CAT活性升高了9.81%、43.37%,说明SNP能够通过不同程度影响抗氧化酶活性而缓解PEG对紫花苜蓿的氧化损伤。PEG+c-PTIO则抑制了紫花苜蓿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不同时间各处理紫花苜蓿幼苗POD同工酶都呈现9条酶带,其中P1、P5、P6酶带不同处理之间酶活性明显不同;SOD同工酶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相对迁移率分别为0.610、0.470和0.345的3条酶带。PEG+SNP处理酶带颜色较深。而CAT同工酶形成了两条相对迁移率分别为0.322、0.259的酶带,各处理之间无明显的变化。说明外源SNP能有效的缓解PEG对紫花苜蓿幼苗造成的氧化损伤,促进植物的生长。本研究结果为紫花苜蓿的耐旱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6.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苹果树腐烂病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影响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潜在地理区域,根据1960年至1990年30 a环境气候因子数据,利用19个生物气候因子首先建立MaxEnt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的准确性良好,训练数据AUC值达0.884,影响MaxEnt模型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是最暖季度平均温(Bio10),其对模型构建的贡献率为22.3%,其次是最冷季度降水量(Bio19)和最干月份降水量(Bio14)。随后,该模型结合以往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地点统计数据,对影响苹果腐烂病发生的环境因子和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最冷月份最低温(Bio6)、最暖季度平均温(Bio10)和最冷季度降水量(Bio19)是影响苹果树腐烂病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67.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刈割频次处理下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有6个处理,对照区(CK)、1年1割(M1)、2年1割(M2)、3年1割(M3)、6年1割(M6)和12年1割(M12),每个刈割处理设置3个重复。2018年8月中旬在样地内随机设置3个样方,在样方内随机设置3个取样点,分别按0~10、10~20、20~30 cm土层进行均一采样,将土样按层次充分混合并带回实验室,采用氯仿熏蒸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后,进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含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刈割没有显著影响MBC、MBN、MB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表明刈割处理下微生物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6个处理的平均值整体来看,MBC、MBN、MBP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C∶N、C∶P(MBC∶N、MBC∶P)随刈割间隔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M2和M3处最高;本研究区各处理梯度MBC∶P平均值大于30,比值较高,微生物生物量N∶P(MBN∶P)低于全球平均水平(6.9或5.6)。由于刈割一般在生长季后期进行,对草原生态系的影响比传统刈割要小得多,因此对MBC、MBN、MB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不明显,但适当的刈割不仅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根系的生长,而且对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以及植被群落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应进行适宜的刈割。  相似文献   
968.
以华南地区公园常见草坪草兰引Ⅲ号结缕草为研究对象,设置打孔(D)、覆沙滚压(FG)、打孔后覆沙滚压(DFG)和无养护(CK)四种处理,探究不同养护措施对结缕草草坪越冬后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D处理草坪的土壤孔隙度、含水率、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了3.43%、2.19%和1.50%(P<0.05)。不同养护措施均未显著改变草坪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CK相比,D处理显著提高了结缕草的根系投影面积、根系长度、根尖数及丛枝菌根真菌(AMF)泡囊侵染率、菌丝侵染率和总侵染率(P<0.05);FG处理显著提高了结缕草的根系长度和根尖数(P<0.05)。D处理和FG处理草坪在越冬阶段的深绿色指数和颜色评分相对较高。D处理结缕草的根系投影面积、根系长度、根尖数、AMF泡囊侵染率、AMF菌丝侵染率、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均显著高于FG处理(P<0.05);D处理结缕草的根系投影面积、根系长度、根尖数、根系活力、AMF泡囊侵染率、AMF菌丝侵染率、总侵染率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DFG处理(P<0.05或P<0.01)。综...  相似文献   
969.
【目的】种子是植物繁衍的重要基础和载体,探究元宝枫种子形态特征和萌发规律,以期揭示元宝枫种子的形态特征及变异,为培育元宝枫优质种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内蒙古松树山母树林元宝枫种子为研究对象,精确测定其长径、宽径、纵径、形状指数、大小指数、千粒重等形态特征指标,利用标准主轴估计法分析种子形态特征的异速生长关系;并通过培养皿纸上发芽方法进行种子萌发规律研究。【结果】元宝枫种子平均长径为10.20±0.76mm、宽径为6.77±0.40mm、纵径为4.32±0.58mm、形状指数为1.51±0.12、大小指数为69.10±0.51、千粒重为154.02±4.50 g,长径、宽径、长宽比以及大小指数均符合正态分布,种子宽径和纵径变异系数分别为6%和13%,其他性状变异系数均未超出10%。种子长径、宽径和纵径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即随着长径的增大宽径相对增长速度下降;随着长径的增大纵径相对增长速度上升;随着宽径的增大纵径的相对增长速度上升,种子长度在种子形态特征中发挥相对主导的作用。元宝枫种子发芽率为90.75%±1.89%,种子发芽势为47.50%±4.80%,发芽指数为18.94...  相似文献   
970.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冻精处理方法以及添加精子活力激活剂并孵育不同时间获能对体外受精及受精卵发育的影响。【方法】研究对体外受精前的牛冷冻精液分别采用直接离心法、上游法和Percoll法3种方法处理,并对处理后的精液分别用含2.5mM或5.0mM咖啡因的获能液(BO液+10μg/ml肝素钠)在培养箱内预先孵育10min或30min进行获能,不同处理的精子经体外受精后。【结果】结果表明:(1)3种冻精处理方法(直接离心洗涤法、上游法、Percoll法)对精子处理获能,IVF后受精卵的卵裂率(依次为51.58%、52.83%、53.20%)均无显著差异(P>0.05);桑椹胚、囊胚发育率Percoll法处理组(16.66%、10.18%)与上游法处理组(17.85%、16.07%)以及Percoll法处理组与直接离心洗涤法组(8.77%、7.0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验结果还表现出上游法处理组比Percoll处理组的桑囊胚率有所提高,且上游法处理组与洗涤法处理组在桑、囊率上出现了显著差异(P<0.05)。(2)获能液中添加咖啡因组比非添加组(对照组)卵裂率和桑囊胚率有所增加,其中添加5.0mM咖啡因组精子孵育30min的获能效果最佳,卵裂率、桑囊率达到68.59%、28.50%。【结论】以上结果表明上游法处理牛冷冻精液稍优,更有利于以后的受精卵发育;添加咖啡因能提高精子活力,且高浓度的咖啡因维持精子高活力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