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76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53篇
  55篇
综合类   473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410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选择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草原植被类型区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2000-2003年生长季(4-10月)内月NOAA NDVI和MODIS NDVI数据之间相关性的年季变化规律。采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在大尺度空间范围内进行不同分辨率遥感数据之间的空间尺度转换方法,并利用2002年7、8月的NOAA NDVI和MODIS NDVI数据建立NOAA NDVI空间尺度转化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时间尺度外推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针对NOAA NDVI和MODIS NDVI数据建立的空间尺度转化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用于时间尺度外推,使MODIS和NOAA NDVI数据之间的分析比较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2.
对GIS技术在草地畜牧业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在牧草生产、草地资源调查与制图、牧场评价、草地监测研究、退耕还林还草决策、WebGIS在草地畜牧业的应用、草原灾害监测与预报、GIS模型的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943.
文章对进口小麦采用趁热密闭,通风降温、DDV熏蒸杀虫和低温储藏等综合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害虫的危害,达到了不进行化学熏蒸粮食安全储藏一年以上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44.
在北京九龙山试验场地布设HOBO RG3-M自计式翻斗雨量筒,利用2012年7月21日至2013年10月1日期间侧柏林林内外实时降雨过程的定点观测数据,研究典型场降雨和特大暴雨极端天气下的侧柏林内降雨的时滞效应特征.结果表明,在具有完整降雨数据的56场降雨中,降雨初始阶段,林内降雨均晚于林外降雨,降雨量级为小雨时,林外降雨发生延迟约51.42 min后才产生林内降雨,而降雨量级为大雨以上时,林内降雨产生延迟仅约19.40 min,两者相差近3倍.随着降雨量级的增大,降雨开始阶段,林内降雨延迟时间逐渐缩短;降雨结束阶段,林内降雨延迟时间逐渐增加.通过对林内降雨延滞开始时间和延滞期雨强进行拟合,得出两者之间存在较好的对数函数递减关系;但对降雨延滞结束时间和场降雨量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并未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典型场降雨中,不同降雨强度(暴雨、大雨、中雨、小雨)下,林冠层对侧柏林内降雨的雨强峰值出现时间起到了一定的延滞作用.特大暴雨极端天气下,降雨强度最强时林内雨强较林外雨强小,可见林冠层对强降雨雨滴的动能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由于林冠层对大气降雨存在延滞作用,能有效地延迟地表径流和土壤水文入渗的产生,对减少土壤侵蚀、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45.
生物技术是玉米育种中最主要的技术之一。通过各种生物技术培育出优质的玉米品种,可以提高玉米的育种效率和玉米产量。主要介绍了几种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为玉米育种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46.
为了了解长期施肥对黑土玉米田土壤钾素养分动态平衡的影响,以黑土玉米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1984-2015年)为平台,运用振荡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对玉米田黑土钾素Q/I曲线特性、供钾容量、供钾强度和钾潜在缓冲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处理黑土钾素的容量-强度(Q/I)曲线与典型的Q/I曲线相类似;不同施肥处理间Q/I曲线呈现出类似的形状,都是由曲线和直线两部分组成。施肥可以增加玉米田黑土中供钾容量(-ΔK_0)和供钾强度(AReK),降低玉米田黑土钾潜在缓冲容量(PBCK),氮磷钾配施高量秸秆的处理(NPK+S0. 5)黑土-ΔK_0值最高,为0. 167 9 cmol/kg,AReK值也是在NPK+S0. 5处理下最高,为1. 718 5×10~(-3)(cmol/kg)~(-1/2);然而,PBCK值最小,为97. 7(mg/kg)/(cmol/kg)1/2,施用钾肥和秸秆对增加玉米田土壤中-ΔK_0值和AReK值、降低PBCK值效果较为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黑土-ΔK_0值和AReK值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P 0.01),而PBCK值恰好相反。总体而言,化肥配施秸秆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及-ΔK_0值、AReK值和PBCK值都有较大的影响,既可以增加土壤养分,又可以增加土壤供钾能力。因此,合理施肥有利于提高土壤钾素营养的供应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47.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江苏省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江苏省农业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变历程,为该省生态农业的大力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EA-BCC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区2001—2015年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分析。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技术进步变动指数、综合技术变动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和全要素规模效率指数的变动状况。[结果]江苏省各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差异显著,年均生态效率呈"先下降,后稳定"两阶段趋势。[结论]进一步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和技术进步的协调程度,强化技术进步创新是提升江苏省农业生态效率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948.
在调查了柬埔寨旱、雨季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对两类生境的物种多样度、均匀度、丰富度以及优势种群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类生境害虫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均高于天敌;雨季稻田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均明显高于旱季稻田,两生境害虫与各自天敌数量动态变化保持一致,且各自益害比大致相当;褐飞虱、叶甲类、稻纵卷叶螟、稻蓟马(旱季)、黑尾叶蝉(雨季)、白背飞虱等为害虫优势种群,蜘蛛类、青翅蚁形隐翅虫、黑肩绿盲蝽、七星瓢虫(旱季)、步甲类(雨季)为天敌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949.
呼伦贝尔天然打草场分布及生物量遥感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然打草场在中国草地畜牧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保障草畜季节平衡、确保家畜安全过冬,灾后应急救援的饲草储备资源。目前关于天然打草场的资源分布与生物量高低等信息的研究欠缺,限制了区域性饲草储备资源的有效利用。该研究利用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陈巴尔虎旗天然打草场的资源分布及生物量估算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陈巴尔虎旗天然打草场面积达80.28×104 hm~2,其中鄂温克民族苏木打草场面积居首位,为22.69×104 hm~2,巴彦哈达苏木、东乌珠尔苏木、呼和诺尔镇及西乌珠尔苏木的打草场面积次之,面积均大于9.00×104 hm~2,宝日希勒镇面积最小,为0.64×10~4 hm~2。基于MODIS-NDVI与打草场实测量建立的反演模型相对误差为20.56%,能够比较准确地估算牧草产量;陈巴尔虎旗天然打草场平均生物量为1.24×10~3 kg/hm~2,总生物量为992.90×106 kg,生物量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鄂温克苏木打草场总生物量较高,为304.21×10~6 kg,巴彦哈达苏木次之,为221.01×10~6 kg,其他苏木占47.10%;研究区天然打草场面积和生物量主要分布在温性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少量分布在低地草甸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及沙地草原。该研究结果可为将来分析典型牧区陈巴尔虎旗天然打草场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50.
为了解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对施加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响应,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羊草草原,分别设置对照(CK)、单施腐殖酸复合微生物肥料(F)、蜜糖发酵复合微生物肥料(T)、海藻酸复合微生物肥料(H)、3种复合微生物肥料混合施入(F+T+H)、腐殖酸加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F+J)和海藻酸加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H+J)7个处理,研究复合微生物肥料对草原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2014-2016年施加F、H植物群落特征无明显变化,施加F+T+H植物群落密度分别增加了26.72%、17.94%、34.64%,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7.18%、49.97%、47.64%,其他施肥处理群落特征各年变化不同;(2)2014-2016年施加F植物群落主要物种的重要值无明显变化,施加 T、H、F+T+H、H+J禾本科、豆科植物重要值增加,根茎型禾草(羊草等)对复合微生物肥料添加的响应显著高于丛生型禾草和莲座型菊科植物等草类;(3)2014-2016年施加F, Margalef指数分别比对照组减小了16.40%、5.22%、37.22%,施加H各指数无明显变化,施加F+T+H, 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增加;2014和2015年施加H+J 的Pielou指数分别比对照组增高了7.62%、8.70%。上述结果说明,施加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F+T+H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此外还应充分考虑施肥年降水量,从而实现对草地资源的合理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