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为明确河北省梨树褐斑病菌(Septoria piricola Desm) 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对从该省11个地市分离的133 株菌株的毒力,通过方差及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分别研究了苯醚甲环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梨树褐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菌丝生长的最低抑制浓度为3 μg·mL-1;供试133株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EC50范围在0.032 2~1.882 2 μg·mL-1 之间,平均EC50为(0.488 8 ±0.003 9) 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较低的亚群体,但 81.95% 供试菌株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将此部分菌株的 EC50平均值为(0.319 3±0.001 8) μg·mL-1 作为梨树褐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及聚类结果均显示,不同县市内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EC50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为1.7~7.5;各县市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不同,苯醚甲环唑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在0.207 4~0.961 2 g·mL-1 之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6倍;梨树褐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与其对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与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存在相关性,苯醚甲环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可以复配使用。表明河北省梨树褐斑病菌群体中尽管存在着敏感性较低的亚群体,但可通过药剂复配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梨褐斑病、黑星病、白粉病等主要病害的协同增效作用,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离体叶片法与田间有效剂量药效验证法研究杀菌剂协同增效组合对靶标病原菌的毒力、对靶标病害的防效及其田间应用效果,并制定梨树主要病害关键防治时期的减量用药流程。结果显示,针对梨树3种主要病害共筛选到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协同增效组合10个(体积比):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氟菌唑(4∶1)、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噻肟菌酯(1∶1)、辛菌胺醋酸盐+噻肟菌酯(1∶5)、苯醚甲环唑+噻肟菌酯(1∶1)、硝苯菌酯+氟硅唑(1∶4)、醚菌酯+氟硅唑(1∶1)、苯菌酮+四氟醚唑(1∶1)、氟吡菌酰胺+嘧菌酯(1∶1)、丙硫菌唑+嘧菌酯(1∶1)、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吩嗪α-2羧酸(1∶6),增效系数分别为2.15、2.87、3.46、3.89、2.36、3.62、3.21、4.39、2.87、2.64;确定杀菌剂与杀虫剂协同增效组合1个:12.5μg/mL丙硫菌唑+12.5μg/mL嘧菌酯+7.2μg/mL阿维菌素,用药1次后10 d防效为96.74%,用药3次后50 d防效为70.31%;确定杀菌剂与助剂协同减量增效组合6个:100μg/mL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25μg/mL氟菌唑+0.1%NF-100、60μg/mL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10μg/mL吩嗪α-2羧酸+0.1%Tmax、40μg/mL醚菌酯+40μg/mL氟硅唑+0.1%NF-100,连续用药3次对梨褐斑病的持效期可达50 d;40μg/mL醚菌酯+40μg/mL氟硅唑+0.025%N280(或0.1%迈道或0.1%Tmax),对梨黑星病和梨白粉病的持效期可达30 d。根据协同增效组合与病害对应关系,可制定以上述协同增效组合为关键技术的梨树主要病害减量用药综合防控体系,防效最高达93.15%。  相似文献   
23.
 为明确葡萄霜霉菌对枯草芽胞杆菌与嘧菌酯协同的反应,采用显微表型观察明确枯草芽胞杆菌与嘧菌酯协同对葡萄霜霉菌的抑制作用,RNA-seq分析葡萄霜霉菌基因对枯草芽胞杆菌与嘧菌酯的协同表达,并通过qRT-PCR验证显著差异表达基因,通过荧光强度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对重要代谢成分活性氧和ATP酶的影响。结果显示,枯草芽胞杆菌与嘧菌酯协同对葡萄霜霉菌的抑制作用为98.87%,孢子囊明显干瘪,内含物大量释放,与细胞壁明显分离,明显优于单独处理;葡萄霜霉菌对枯草芽胞杆菌与嘧菌酯协同反应共有1 116个(上调305个,下调811个)基因发生差异表达,明显高于单独处理;通过GO、KEGG功能注释和功能富集分析,显著差异变化基因有140个;显著差异变化基因对枯草芽胞杆菌与嘧菌酯协同反应主要导致活性氧含量增加,ATP下调,同时阻碍ABC的转运,从而影响RNA的转录水平,破坏蛋白质、氨基酸等的代谢;qRT-PCR验证与RNA-seq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葡萄霜霉菌协同反应后活性氧含量增加以及胞内ATP含量大大降低,显著抑制能量的合成。  相似文献   
24.
为建立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对缬菌胺的敏感基线,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河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和四川省未使用过缬菌胺的地区采集分离的105个致病疫霉菌株对缬菌胺的敏感性;为明确致病疫霉对缬菌胺产生抗性突变体的难易程度,进行了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试验;为明确缬菌胺与常用药剂之间的交互抗性,测定了8个抗缬菌胺突变体及其6个亲本敏感菌株对6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05株致病疫霉对缬菌胺的EC50值范围为0.0594~0.159 mg/L,平均EC50值为(0.102 ± 0.024) mg/L,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缬菌胺对105株致病疫霉的平均EC50值作为致病疫霉对缬菌胺的敏感基线;通过紫外诱变敏感菌株菌丝体获得了4个抗缬菌胺的突变体,其抗性水平介于 3.1~14.9倍之间,突变频率为0.54%,通过紫外照射敏感菌株孢子囊悬浮液获得了2个抗性水平分别为8.1倍和8.2倍的抗性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33 × 10?7;通过在含缬菌胺的黑麦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继代培养敏感菌株11代,获得2个抗性水平分别为3.1倍和9.4倍的抗性突变体。缬菌胺与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存在交互抗性,与氟吡菌胺、嘧菌酯、甲霜灵和霜脲氰不存在交互抗性。初步推测致病疫霉对缬菌胺具有低到中等抗性风险,建议在生产上将缬菌胺与其他类型杀菌剂交替或混合使用,以延缓致病疫霉对缬菌胺抗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5.
为明确生防菌剂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HMB20428与化学杀菌剂嘧菌酯协同应用对葡萄霜霉菌Plasmopara viticola的抑制机制,结合生物学测定与显微表型观察方法分析其对葡萄霜霉病菌及活孢子囊的抑制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对葡萄叶部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影响,通过测定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其对葡萄霜霉菌线粒体功能的作用。结果显示,枯草芽胞杆菌HMB20428与嘧菌酯协同应用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显著,对活孢子囊的抑制率为99.05%;两者协同应用对微生物细菌种群有显著影响,枯草芽胞杆菌的优势占位作用明显;但对微生物真菌种群无显著影响;两者协同应用造成葡萄霜霉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开放度增加至90.59%,对跨膜电位的抑制率为94.29%,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Ⅴ的活性分别显著下降56.39%、22.47%、47.90%、60.52%和90.91%,说明葡萄霜霉菌线粒体膜在受到明显损伤和出现代谢功能障碍的同时,呼吸链酶活性明显被抑制,从而导致葡萄霜霉菌的能量代谢和生长受阻。表明枯草芽胞杆菌HMB20428与嘧菌酯协同应用时主要通过促进枯草芽胞杆菌竞争占位和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