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5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皖杂 3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棉新组合 ,该组合选用优质高产抗病三种类型亲本 :皖棉 1 35 F1×铜抗 5号进行三交配组 ,1 998年选用优质与高产亲本进行第一次配组 ,1 999年利用其 F1代与抗病亲本进行第二次配组 ,2 0 0 2—2 0 0 3年参加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 ,2 0 0 3年参加安徽省棉花生产试验。 2 0 0 4年 3月 1 0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定名为皖棉 2 4号。1特征特性该品种杂种优势强 ,出苗整齐 ,棉苗素质好 ,生长势强 ,株高 1 1 0 cm左右 ,果枝发达 ,株型较紧凑 ,呈宝塔型 ,叶片中等大小 ,叶色深绿 ,茎秆粗壮 ,株型清…  相似文献   
22.
棉花黄萎病致病机理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综述了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机理及寄主抗病遗传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简述了抗源种质研究的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几种抗病育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棉花育种上对于稀有种质材料一般采用精量点播、地膜覆盖或营养钵育苗进行繁殖,往往由于出苗率和成苗率低导致珍贵种质资源丢失.棉花无土基质育苗、无载体裸苗移栽技术(也称"两无"栽培技术,以下简称基质育苗移栽技术)是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完成的.本项目组尝试应用基质育苗移栽技术繁殖棉花稀有种质材料取得成功,充分发挥了该技术育苗成苗率高、移栽成活率高的优势,为基质育苗移栽技术在棉花科研中扩大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4.
本文分析了2005年我国棉花市场发展动态以及棉花育种的发展方向,针对我国棉花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沿江棉区选用棉花品种值得注意的有关问题,并介绍了沿江棉区杂交棉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5.
棉花是国内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但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现代植棉业发展缓慢,特别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一家一户的棉花种植规模小、效率低。近年来,国内农用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农用无人机技术是发展智慧农业的有效保障手段之一,它为棉花产业向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通过对农用无人机应用发展现状,及其在棉花病虫草害防控、化学调控、脱叶催熟等田间管理应用情况进行概述,提出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展望,以期为推动国内棉田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近日,记者深入烟台苹果产区,感受空气中满溢的浓浓的苹果情怀,探寻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  相似文献   
27.
笔者总结了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和运行10年以来,皖北综合试验站的工作经验与体会。主要有:团队稳定和人才培养是保障,深入调研和掌握实情是基础,岗站合作核心技术集成创新是关键,技术产品化和技术标准化是抓手,技术培训和基地建设是手段。  相似文献   
28.
皖棉 1 0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利用杂交方法育成的高产优质新品种 ,1 997年 8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高产、优质、早熟、耐肥、耐旱、抗病性较强 ,稳产性好 ,一般每公顷皮棉产量在 1 50 0 kg以上。该品种品质优良 ,据测定 ,在省区试中 ,7个试点平均 :绒长 30 mm,比强度2 0 .7c N·tex-1、麦克隆值 4.6。纤维色泽洁白 ,卖价高。早熟性好 ,生育期 1 30天左右 ,霜前花率达 82 %以上 ,衣分 41 %左右 ,且铃壳薄 ,吐絮畅 ,易采收。该品种根系发达 ,耐肥能力强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性好。有较强的耐旱能力 ,花铃期…  相似文献   
29.
柳州市行道树种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7个本地树种和15个外地树种进行引种试验,测定树种的光合效率、净化空气效率、生长量等指标,评价树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结果选择出9个柳州市最佳的行道树种: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狭叶杜英(Elaeocarpus lanceaefolius Roxb.)、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 Dandy)、大叶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 (Jack) Nees)、海南蒲桃(Syzygium cumini (L.) Skeels)、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 A.St.Hil.)、菩提树(Ficus religiosa L.)、仪花(Lysidice rhodostegia Hance)、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其中:大叶樟、海南蒲桃、仪花可作建群种,在营建行道树群落时作上层乔木的主体。  相似文献   
30.
进入 90年代后 ,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四川、湖南、安徽、湖北等省的杂交棉种植面积正逐步超过常规棉。由于杂交棉目前普遍采用人工制种及生产上只利用 F1和 F2代等特殊性 ,传统的良种繁育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杂交棉的良种生产需要了。只有根据杂交棉的特性 ,建立适合当地实际条件的良种繁育体系 ,才能充分发挥杂交棉的杂种优势 ,防止杂种优势退化 ,节约杂交棉良种生产的成本。本文根据杂交棉皖棉 1 3号在安徽省的推广实践 ,探寻适合杂交棉的良种生产方法。皖棉 1 3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强优势杂交棉新组合。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