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4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林业   355篇
农学   336篇
基础科学   305篇
  215篇
综合类   1853篇
农作物   271篇
水产渔业   177篇
畜牧兽医   1103篇
园艺   457篇
植物保护   14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在豫东地区,以7个中熟大果型西瓜品种为试材,以主栽品种"华之秀"为对照,对参试品种进行了地膜覆盖栽培小区比较试验,以评价各品种的生物学性状、产量、质量及综合抗性等指标,从而筛选出丰产性、适应性及品质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结果表明:"开抗3号"、"圣达尔"、"漯丰7号"、"凯旋2号"适合豫东地区进行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32.
作物和土壤中乙酰甲胺磷及其代谢物甲胺磷消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评价乙酰甲胺磷在作物上使用的安全性,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亚热带和暖温带)下的4种作物(甘蓝、萝卜、水稻、柑桔)和8个土壤样品(4种作物各自在两个试验地点的土壤)中乙酰甲胺磷及其代谢物甲胺磷的消解情况。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在作物和土壤中均可代谢产生甲胺磷,作物中的2 h甲胺磷代谢产率主要由作物种类决定。作物中乙酰甲胺磷的消解半衰期为3.1~13.5 d,甲胺磷为2.7~12.8 d;土壤中乙酰甲胺磷的半衰期为1.4~6.4 d,甲胺磷为4.5~10.7 d。土壤pH值对乙酰甲胺磷的消解影响显著,其在碱性土壤中消解较快。具有较高净辐射的气候条件会促进乙酰甲胺磷及甲胺磷在作物中的消解,因此种植在暖温带气候条件下的作物上使用乙酰甲胺磷较种植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具有更高的甲胺磷残留风险。乙酰甲胺磷施用在叶菜类蔬菜上可能会有较高的甲胺磷残留风险,建议叶菜类蔬菜应谨慎使用乙酰甲胺磷。  相似文献   
33.
常用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纹枯病是宝应县水稻上的重要病害,常年为中等以上发生,每年发生面积在5.3万hm2以上,给水稻生产造成一定损失。目前宝应县农药市场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很多,为了解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宝应县植保植检站于2010年选用生产中常用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了防治对  相似文献   
34.
1猝倒病 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主要由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刺腐霉及疫霉属的一些种也能引起发病.病菌寄主范围很广,严重时可引起成片死苗.  相似文献   
35.
为阐明芥菜(Brassica juncea Coss.)开花激活因子AGL24的表达特性及其在开花途径中与调节因子SOC1、SVP和FLC蛋白的互作机制,从‘青叶芥’中克隆了680 bp的AGL24基因,它编码22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芥菜AGL24含有M、I、K和C域,分别有59、11、102和47个氨基酸,与油菜AGL24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低温春化途径和长日照光周期途径中,AGL24在叶片和茎尖中均有表达,营养生长期表达量较低,而生殖生长期表达量迅速增加;AGL24在光周期途径中的表达峰值要早于低温春化途径。酵母双杂交试验表明:全长AGL24与开花信号整合子SOC1蛋白能够互作,激活酵母报告基因AUR1-C、HIS3、ADE2和MEL1,在QDO/X-α-Gal/AbA平板培养基上长出蓝斑。另外,分别去掉M域后的截短体AGL24与SOC1也能相互作用。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发现:截短体杂交组合AGL24 × SOC1的互作强度显著高于全长杂交组合AGL24 × SOC1。然而全长AGL24或截短体AGL24 均不能与光周期途径核心抑制子SVP互作,也不与低温春化途径核心抑制因子FLC相互作用,说明AGL24并不是SVP或FLC的直接靶蛋白。  相似文献   
36.
通过3年对梨树梨锈病、梨叶疹病、梨缩叶病的观察、调查和防治,总结出3种病害的病源、症状、发生规律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区分3种病虫害容易混淆之处,同时制定了相应防治措施,从根本上解决3种病虫害难以分辨的难题,从而提高梨园的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珍贵树种在环境适应中的资源获取与生长策略,对巴里黄檀Dalbergia bariensis、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大果紫檀Pterocarpus macrocarpus、檀香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叶、茎、根中C、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5种黄檀族树种叶片有机物含量在中国地区处于平均水平,叶片具有高N低P的养分特征,其中交趾黄檀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高碳汇树种;(2)黄檀族树种的C元素主要储藏在茎中,N、P元素的分配则趋向叶片;(3)黄檀族树种具有较低养分利用效率和较高生长速率,生长过程主要受土壤P元素限制;(4)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异分析中,C元素的变异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38.
果蔬类多孔介质内部水中溶解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溶质),在干燥过程中溶质的迁移与湿分的传递同时进行,其内部微孔内的干燥传质机理尚不明确。为了揭示果蔬类多孔介质干燥过程中内部溶液的迁移机理,确定果蔬微孔结构特性对干燥传质过程的影响规律。该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果蔬类多孔介质微孔道中的干燥传质过程,构建了光滑壁面溶液扩散过程模型与粗糙壁面溶液扩散过程模型。模拟过程采用SPC/E水分子模型,选取OPLS-AA全原子力场和正则系综,溶液势函数选用静电库伦相互作用与Lennard-Jones相互作用,中心水分子的初始速度由高斯分布给出,采用Velocity-Verlet算法,用SHAKE算法固定水分子,x、y方向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z方向上施加固定壁面边界条件。从分子水平模拟分析了果蔬类多孔介质内部溶液的扩散过程,并以马铃薯的热风干燥试验结果进行模型的验证。得出试验值与KCl溶液粗糙壁面模型的模拟值最为接近,其最大相对误差为17.39%;与纯水模型的模拟值相差最大,说明溶质的存在对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不可忽略,且粗糙壁面模型更接近于真实孔道结构。从径向分布函数分布可以看出K+、Cl-对水分子的氢键结构有破坏作用。K+、Cl-均存在两层水化层,H2O分子以O原子靠近K+,以H原子靠近Cl-。溶质浓度、孔道直径、壁面粗糙度因子和相面积分数均对孔隙中的水分扩散系数有重要影响。随着孔道内KCl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其水分扩散系数逐渐减小。孔道直径变大、粗糙壁面粗糙度因子减小和粗糙壁面相面积分数增大,均会导致干燥过程中水分扩散系数增大。研究结果为果蔬干燥品质及工艺优化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郑扬帆  奇凤  宋桂龙 《草业科学》2014,8(5):858-862
本研究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梯度践踏处理后草地早熟禾分蘖数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草地早熟禾分蘖数和抗氧化酶在不同践踏处理下的变化及践踏对草坪草分蘖生长的影响及生理调控。结果表明,践踏后草地早熟禾分蘖由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共同作用,随H2O2含量升高,POD活性增加,SOD活性降低,草地早熟禾分蘖数减少。  相似文献   
40.
以家蚕(Bombyx mori L.)为研究对象,定期解剖蚕蛹并对30个不同个体鳞翅各特征参数进行显微测量,结果显示家蚕蛹内发育期为12 15 d,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翅呈现出不同发育特征。其中前翅呈三角形,周长平均值为22.243 mm;面积平均值为28.305 mm2,主翅脉共9条,长度在3 8 mm之间。后翅为扇形,周长均值为16.571 mm,面积均值为19.936 mm2,主翅脉长度在2 6 mm之间。蛹内时期与羽化展开后的鳞翅在周长与面积上均存在较大变化,其中前翅羽化后周长为蛹期1.9倍,面积为3.1倍;后翅羽化后周长为蛹期2.1倍,面积为3.8倍。家蚕鳞翅通过羽化获得了更大比表面积,翅脉分布位置没有变化,但长度为蛹期2.1倍。本研究通过动态跟踪家蚕鳞翅发育过程,记录家蚕成虫羽化展开过程,为研究昆虫鳞翅仿生功能、探索新型空间展开结构提供基础数据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