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正云黄12于2018年通过了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推介为2019年云南省大豆主导品种。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有限结荚习性,株形收敛,抗倒性强。平均株高60.8厘米,主茎节数12节,有效分枝数3.4个。叶片卵圆形,花白色,毛棕色,成熟荚褐色。单株有效荚数46荚,单株产量19.5克。  相似文献   
12.
滇豆4号大豆新品种(国审豆2006020)是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经品种间有性杂交、五年五代的系谱法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云南省大豆杂交亲本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云南省大豆杂交亲本的主要农艺性状是以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的变异较大;其次是底荚高、株高和主茎节数;生育期的变异最小。②通过聚类,将参试的105份材料分为5类,各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这有利于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大豆地方品种资源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49份云南省大豆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8.34%的前4个主成分来评价云南省地方大豆品种资源.通过系统聚类,将参试的49份品种分为了5类,各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有利于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大豆品种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单株荚数>单株产量>生育期>百粒重>分枝.与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主要性状是株高、单株产量,并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云南省大豆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云南夏播大豆[Glycine max(L.)Merr.]产区的最适宜播期,并从中筛选出适宜不同时期救灾补种的品种及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方法]采用引进和本地的6个大豆品种(冀豆17来自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徐豆18和徐豆14来自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中黄13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滇豆4号和滇豆7号来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播期分别为5月21、5月31、6月10、6月20日),研究在云南夏播气候条件下,播期对参试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云南夏播大豆产区最佳播期是5月21日左右。随着播期的推后,参试品种的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主茎节数和节间长逐渐降低;产量构成因子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下降趋势明显;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脂肪含量反之渐增,蛋脂总量逐渐下降;品种间的差异较大。[结论]该研究可为降低自然灾害对大豆生产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云南间作大豆耐荫性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耐荫特性,筛选出耐荫性鉴定指标,建立可用于耐荫性评价的数学模型。以44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下创设的自然荫蔽条件开展耐荫性鉴定,净种大豆作为对照。在各参试材料植株成熟期调查10个主要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各指标的耐荫系数为基础,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大豆的耐荫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受荫蔽胁迫后,参试材料的各性状变化趋势及幅度不同,各指标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部分性状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79.77%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荫评价值(D),并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将44个大豆品种(系)按照耐荫性强弱分为了强耐荫、中等耐荫和弱耐荫3大类。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大豆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并筛选出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每荚粒数和倒伏8个性状可作为云南省间作大豆耐荫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不同剂量除草剂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玉米与大豆间作条件下,选用2种除草剂5种不同的剂量进行土壤喷雾处理,对杂草防效、作物安全及产量方面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6%精异丙甲草胺用量为1200~1500 mL/hm2,33%二甲戊灵用量为1875~2250 mL/hm2,对杂草防效较好,对作物安全,作物可增产20%以上,筛选出的各除草剂用量比较适宜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土壤封闭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易门县种植的抗病、高产、稳产大豆品种,引进6个大豆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云黄1408-1、云黄1408-2、云黄1202-5田间表现生长势较强、抗病性好、综合性状优,产量均突破4 500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中品661增产38.39%、36.42%、34.98%,可在易门县中海拔大豆产区进一步示范种植;齐黄34田间表现早熟、株矮抗倒伏、籽粒大且均匀饱满,适宜作鲜食大豆;云黄1202-6和云黄1202-4-2田间表现植株高、百粒重较大,产量中等,可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就多花菜豆(Phaseolus coccineus Lam)繁育系统的研究没有统一的定论,以Darwin.Free等的主流学者认为多花菜豆自花传粉结实率极低,是通过蜜蜂等虫媒参与传粉的异花传粉植物;然而Mummers的研究却表明蜜蜂并没有作用,它完全能进行自花传粉.多花菜豆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作物,生产中出现品种退化,产量及品质不断下降的现象.常规育种手段又难以保持所选育品系的特性.究其根源,是对多花菜豆繁育系统的认识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多花菜豆的繁育系统,即在自然状况下占据支配地位的传粉机制和交配系统,从而促进云南省多花菜豆新品种的选育及良种繁殖等,促进其生产的发展和出口创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