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7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目的】将已经成功构建的AcMNPVlef-10表达载体在原核和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研究其形成高分子复合物的特性,为揭示其高分子复合物的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将先前成功构建的pTriEx-lef-10、pTriExlef-10-1-52、pTriEx-lef-10-27-78重组质粒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和Sf 9细胞中诱导表达,产物经纯化、浓缩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利用SDD-AGE技术估测LEF-10蛋白的分子质量;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原核和真核系统表达的LEF-10蛋白的外部形态。【结果】Western blot分析显示,LEF-10蛋白能形成高分子复合物,而C末端、N末端缺失和C末端融合GFP都可以阻断或部分阻断LEF-10高分子复合物的形成;苯酚-氯仿-异戊醇能部分打开LEF-10蛋白高分子复合体;利用SDD-AGE技术初步估测LEF-10高分子复合体分子质量集中在520~3 250ku;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原核和真核系统表达的LEF-10,可见蛋白复合体大小不均一,呈现球形或者近球形。【结论】LEF-10蛋白在原核和真核表达系统中,都会形成高分子复合体,该复合体在强变性剂作用下,也不能完全打开,推测该复合体可能以共价键形式结合。  相似文献   
12.
PEG和干旱胁迫对3种纤维亚麻幼苗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为筛选耐旱的纤维亚麻种质提供参考。选用‘天鑫3号’、‘YOI303’、‘双亚5号’3个纤维亚麻品种种子经培养皿滤纸法进行PEG胁迫种子萌发试验,萌芽种子经盆栽获得幼苗,对幼苗进行了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理化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3个品种纤维亚麻幼苗的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有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呈总体上升趋势,但不同种源的变化幅度有所不同。综合评价认为,‘YOI303’亚麻品种耐旱性最好,其次是‘天鑫3号’与‘双亚5号’。  相似文献   
13.
光谱饱和现象是作物光谱监测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基于连续3 a田间试验,对拔节期、挑旗期和开花期的植被指数(VI)和当季估计指数(INSEI)分别对植株氮浓度(PNC)进行监测,并利用独立生长季数据对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植被指数在低PNC条件下发生饱和现象,且受作物生长阶段的影响;基于INSEI的光谱监测模型有效降低了作物生长阶段对于PNC监测的影响,其中,INSEINDVI的PNC监测模型精度最佳,建模集R~2和RMSE分别为0.75和0.36%,验证集R~2和RMSE分别为0.72和0.52%。基于生长度日的植株氮浓度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光谱饱和现象,为冬小麦长势监测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 DREB1A基因在新疆野生核桃响应低温胁迫中的作用及表达特性,以新疆野生核桃群体中的‘小矩圆’类型为试验材料,根据同源克隆的方法得到 JfDREB1A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水平;将该基因片段重组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上,转化到大肠杆菌(DE3)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结果表明,获得了新疆野生核桃中的DREB1A,将其命名为 JfDREB1A,该基因的开放读码框长度为645 bp,具有典型的 DREB1/CBF转录因子结构特征,JfDREB1A蛋白与其他植物DREB1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与核桃亲缘关系最近。RT-PCR分析显示在4 ℃低温胁迫下, JfDREB1A基因的表达量迅速上调,8 h时达到最大。成功构建了pET-28a-JfDREB1A重组表达质粒,得到大小约为29 ku的融合蛋白,与预测蛋白大小相符,该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最佳诱导条件是诱导剂IPTG浓度为0.5 mmol/L,诱导2 h。  相似文献   
15.
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氮磷吸收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两种湿地植物石龙芮和酸模在生活污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的吸收能力.结果表明,试验期间,两种植物均生长良好,石龙芮、酸模的单株生物量(鲜重)分别由移植前的184、313g增至358、573 g.植物组织中氮、磷含量较高,石龙芮地上部分氮、磷含量可达24.69、4.97 g/kg(以干重计算),酸模地上部分氮、磷含量町达29.12、2.37 g/kg(以干重计算).单株石龙芮地上部分对氮、磷的吸收量平均分别达到360.2l、95.00 mg,单株酸模地上部分对氮、磷的吸收量平均分别达到882.20、77.96 rag.在适度的污染负荷下,两种植物对氮、磷吸收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0.8%、52.5%.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利用分光光度法和极谱法测定植物中葫芦巴碱含量时时间较长,以及样品的制备和提取比较繁琐,操作复杂等问题,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树不同方位叶片中葫芦巴碱的含量方法。以氨基键和柱为固定相,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柱温为室温,可快速准确测定桑树叶片中葫芦巴碱含量。本方法样品预处理简单、分析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速度快,尤其适应批量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桑树东南叶片中葫芦巴碱含量较高,西北叶片中葫芦巴碱含量较少,这可能与光照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早实核桃高效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中核短枝’和‘新新2号’2个早实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在种仁油脂转化期到成熟期每隔10 d进行取样,测定种仁中粗脂肪、粗蛋白、单宁、总酚、总糖和各脂肪酸组分含量,分析基础营养物质含量和油脂含量的变化动态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个早实核桃品种种仁中油脂积累的关键时期是7月下旬—9月中下旬,成熟时‘中核短枝’种仁脂肪含量为67%,‘新新2号’种仁脂肪含量为65%。在2个早实核桃品种种仁中共检测出5种主要脂肪酸组分,分别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中核短枝’和‘新新2号’种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比例分别高达89.60%和88.97%。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为油酸和亚油酸,‘中核短枝’和‘新新2号’种仁中油酸的占比分别为21.36%、14.09%,亚油酸的占比分别为58.38%、61.80%。在种仁油脂积累过程中,基础营养物质对脂肪积累也有重要作用,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在油脂转化期蛋白质、总糖的消耗量较大,总酚和单宁与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密切相关。【结论】‘中核短枝’和‘新新2号’2个早实核桃种仁...  相似文献   
18.
3种挺水植物对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净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鸢尾(Iris tectorum)、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 L.)、酸模(Rumex acetosa L.)3种挺水植物作为湿地植物进行无土栽培,研究它们在生活污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试验集中在春末夏初进行,结果表明,3种植物均生长良好。当污水停留时间(HRT)为7 d时,鸢尾对COD,TP,T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46.74%,17.71%,11.33%;石龙芮对COD,TP,T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39.82%,28.59%,8.88%;酸模对COD,TP,T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54.69%,20.26%,7.47%。经过处理后的污水水质显著提高,充分表明这3种植物应用于人工湿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山西省朔州市气象局森林火险气象服务的现状,分析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探讨气象服务林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朔州市今后森林火险气象服务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吉林市永吉县农业气象站1981-2018水稻生长季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1990-2018年水稻播种、抽穗和成熟的具体日期以及1994-2018年水稻产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气候变化对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18年永吉县水稻生育期内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增加趋势较为显著;日照时数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但是减少幅度不太明显;1990-2018年永吉县水稻播种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呈现出逐年提前的趋势,只是提前幅度不尽相同,其中以播种期提前幅度最大,其次是成熟期,抽穗期提前幅度相对较小;水稻全生育天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增加幅度为0.177 d/10年,变化不太明显;1994-2018年永吉县水稻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分别增产18.559和14.872 g/m2,两者增加幅度有一定的差异,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