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0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了从资源的角度分析水电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消耗情况,将水足迹的概念应用到水电开发上,从我国不同水电站的蓝水足迹、不同地区蓝水足迹、相同发电量的水电站的蓝水足迹3个方面,进行了水足迹理论在水电站利用水资源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电站蓝水足迹分布不均,区域性对水电站蓝水足迹的影响明显。最后提出建设水电站或现有水电大坝在很大程度上要以蓝水足迹作为衡量标准,应在多山、蒸发量小、地形狭窄、水库面积小的高山峡谷地区建设水电站,以有效利用落水差,减少蒸发,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12.
阜新市农机部门利用各自优势,围绕农业和农机工作重点、“农机科普之冬”、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机合作组织以及培训主体作用的发挥、重点项目的实施、重点技术的推广等7个渠道,开展多形式的农机教育培训,提高农机手的素质,保证培训的质量效果,走出独具特色的农机教育培训之路。  相似文献   
13.
14.
15.
鲁棉研18号(原鲁25系)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新近育成的常规抗虫棉新品种,该品种高抗棉铃虫、高抗枯萎、抗黄萎,兼具抗旱碱等多种抗逆性能,同时表现丰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纤维品质优良,是目前棉花生产上具较高推广利用价值的抗虫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18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鲁棉研18号(原鲁25系)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新近育成的抗虫棉新品种,该品种高抗棉铃虫、高抗枯萎、抗黄萎,具兼抗旱碱等多种抗逆性能,同时表现丰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纤维品质优良,2000年获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项目资助,是目前棉花生产上具有较高推广利用价值的抗虫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粮食、饲料、兽药、添加剂、化工原料已日趋小袋包装,其优点是便于搬运、储存和销售,还可避免二次、三次称量过程损耗。同时,由于小袋包装封口严密,对于保质、保鲜、卫生等也都有着大包装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粮食、饲料、兽药、添加剂等物料千差万别,仅添加剂的原料种类就有上千种,有颗粒的、粉末状的、颗粒粉状混合的,有流动性好的、流动性差的等等。这就对小袋包装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适应千差万别的物料包装。DBL系列小袋自动计量包装机,是经过长期摸索,从实践中研制出来的,可根据各种物料的划分配置不同的给料系统,做到…  相似文献   
18.
学校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要基地,同样也是发展学生党员,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场所。进入新世纪,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学生党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林果起源地之一,采摘是林果产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机械化采摘是实现代替人工作业进行林果快速收获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现代化农业发展驱动下的必然走向。机械振动采摘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林果采摘机械的工作性能主要由振动效果决定。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各类林果机械振动采摘装备的研究分析,归纳出影响振动采摘的因素、果树三维重构与等效模型、果实振动脱落特性以及振动能量传递与耗散等4大关键机械振动采摘理论,并阐明了各理论目前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林果机械化采摘装备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了林果机械式采摘机的适用范围、工作原理及分类,总结了典型振动式及接触式采摘机的机型和技术参数,指出了各机型应用作业产生的实际问题。结合林果产业应用场景和发展要求,分析了中国林果机械化采摘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缓慢是制约林果机械化发展的关键,提出了未来林果机械化采摘的技术重点是高效、精准、低损收获,最终为实现林果自动化、智能化采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播种机开沟深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室内试验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针对播种机开沟深度稳定性影响播种质量、开沟深度难以精确控制、仿形滞后等问题,该文设计了开沟深度控制系统,系统包括地表高度检测机构、四连杆仿形机构、PLC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通过建立开沟深度数学模型,确定了开沟深度闭环控制方案,实现了开沟深度的精确和实时控制;采用补偿延迟时间的方法,实现了开沟深度的同步仿形;对系统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响应时间为0.12 s;开沟器上升和下降的平均速度为78.7、102.8 mm/s;前进速度5 km/h条件下,开沟深度在30、50、70 mm时,系统理论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分别为90.98%、91.45%、92.32%,测量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分别为90.66%、91.33%、91.82%,系统测量误差≤0.54%,满足开沟深度稳定性要求。该控制系统的研究为播种机播种单体和开沟深度控制机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