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5篇
  46篇
综合类   5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德州市郊蔬菜中重金属的含量检测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市郊蔬菜中重金属的含量。[方法]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德州市郊几个蔬菜基地的蔬菜进行重金属含量检测,根据结果分析并讨论蔬菜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有效解决途径。[结果]结果表明,在检测的8种蔬菜中,锌的平均含量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允许,合格率为100%;叶类蔬菜比茄果类蔬菜更能富集铜、铅和镉。[结论]该研究为污染蔬菜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以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大港片区某固体废物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对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模拟研究,为同类建设项目及企业的地下水污染预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系统分析该固体废物处理厂野外水位和水质观测数据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构建了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结果]对厂区污水处理站防渗破损后特征污染物CODMn和氨氮运移情况以及地表硬化污染控制措施对污染物的阻隔效果进行预测评价,数值模拟预测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超标范围和最大运移距离。预测时间20a后,污染物影响范围最大,运移距离最远,且CODMn影响范围较氨氮大,运移距离较远;地表硬化后,20a后污染羽未超出评价范围。[结论]污染物主要沿水流方向迁移,对水环境的影响随时间逐渐增大,污染物浓度随着迁移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不同污染物在地下水含水层中的溶质运移范围和迁移距离不同。地表硬化措施能有效控制污染物扩散。  相似文献   
103.
基于混合模型的灌河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灌河口地区污染源分布特点,采用一维和二维水质模型相结合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对灌河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90%水文保证率下,灌河COD水环境容量为4247t/a,NH3-N水环境容量为561t/a,得出灌河流域已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提出控制污染的方法建议,供相关部门在治理灌河的污染、改善灌河水环境以及开发利用灌河方面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4.
根据野外调查和对相关文献及标本的研究,就江苏省野生种子植物现有的种类组成、特有属种及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作简要介绍.江苏省共分布有野生种子植物150科、773属、1 970种,优势现象明显,共有20个特有属和88个特有种,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其中种子植物11种.并就江苏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提出保护建议,为当地野生种子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赵言文  肖新  胡锋  施国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78-6680,6690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采取实地调查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南方丘陵典型季节性干旱区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特征及其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结果表明,与常规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综合效益较高。从经济效益来看,与常规双季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纯收入、成本收益率分别增加104%、144%;与常规单季中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纯收入、成本收益率分别增加83%、21%。从生态环境效益来看,与常规双季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灌溉水量、农药施用量、化肥施用量分别减少34%、5%、32%;与常规单季中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灌溉水量减少8%,且每年削减非点源N污染负荷13.4 kg/hm2。  相似文献   
106.
基于GIS的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是为了弥补全国水土保持3级区划在江苏省水土保持上的不足,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水土保持管理。结合江苏省的特点构建江苏省区划的指标体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的要素指标进行降维,结合GIS软件绘制江苏省指标体系中自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4个要素分布图,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要素的权重,在GIS软件中使用有条件栅格图像叠置法完成4个要素层的叠置,对叠置成果层的栅格图像进行数据的重分类,初步完成了江苏省水土保持的定量区划。该方法可提高水土保持区划的效率和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水土保持区划主观定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7.
1 面对新挑战调整重心,明确主攻方向苏北平原中低产田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睢宁试区)设在江苏省睢宁县王集镇。试区为典型的花碱土类型,在黄淮流域2000多万亩花碱土地区有很强的代表性。根据攻关任务实施需要,睢宁试区建立研究、示范、辐射体系,试区层次为试验站(120亩)—核心区(105万亩)—试验区(532万亩)—辐射区(50万亩以上)。自“六五”以来,经过近20a国家科技攻关与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睢宁试区在花碱土改良、区域治理和综合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科研、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人居环境适宜性在时空尺度上的变化和驱动性因素,为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构建由社会、经济、生态和建设环境4个维度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趋势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法等对2009,2013和2017年江苏省65个县域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①江苏省人居环境适宜性空间分异显著,总体呈现出"局部连片",自南至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变化上,人居环境适宜性自南至北递减的空间分层显著度降低,中高水平、中水平和低水平地区连片分布趋势减弱。②2009,2013和2017年的江苏省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平均得分和变异系数分别为0.432,0.475,0.494和0.179,0.192,0.165。研究末期95.38%县域的人居环境适宜性得分上升,人居环境县级区域性差异减小。研究期间内,苏南地区各县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排名较稳定,苏中和苏北地区波动性显著。③地理探测研究表明,经济环境是江苏省人居环境适宜性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社会和建设环境是关键动力,生态环境是次要动力。[结论]未来江苏省应扩大经济规模,刺激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及均等化,并主要通过缓解老龄化危机,加强区域人口资源流动,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提高空气质量等方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缺硫土壤施用硫肥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硫素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种植高蛋白和高油大豆土壤中,施硫处理显著促进整个试验期间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激活中后期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高油大豆土壤转化酶活性。综合对各土壤酶活性影响,高蛋白大豆施硫30 kg/hm2、高油大豆施硫60 kg/hm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0.
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2001—2011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旨在明确各省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潜力。[方法]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交叉评价模型。[结果](1)2001—2011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且各省份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2)吉林、内蒙古、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和黑龙江省(区)属于"低投入低产出"类型,四川、河南、安徽、江西、河北和江苏省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类型;(3)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处于"低投入低产出"阶段,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结论]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实现了对所有决策单元效率的完全排序和效率评价;虚拟决策单元的引入明确了研究区域内各单元农业水资源利用的提升潜力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