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1篇
  29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矢尖蚧是我国杧果产区的重要害虫之一。通过田间和室内观测,调查矢尖蚧在杧果上的为害特点、各虫态主要特征、发生规律,以及设施大棚内9个杧果品种的矢尖蚧虫害发生程度。结果表明,矢尖蚧可为害杧果枝干、叶片和果实;雌虫经历2个若虫阶段和1个成虫阶段,雄虫经历2个若虫阶段、预蛹、蛹、成虫5个时期。金水仙杧和沙华绿杧的矢尖蚧为害程度最轻,桂热杧10号的为害程度最重;树冠下层为矢尖蚧为害最严重的部位,中层树冠次之,上层最轻或不受为害;第1代若虫孵化盛期为施药防治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92.
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和土壤水热条件对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冻融期是草地N2O排放的关键期。本研究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1979年以来禁牧(1979禁牧)和1999年以来禁牧(1999禁牧)两个处理组,以持续放牧样地为对照,分别于2019-2021年的两个冻融期(11月-次年4月),利用传感器和气体原位采集装置对不同深度土壤剖面的水分、温度和N2O浓度进行监测,并用静态箱法测定N2O通量。结果显示,冻融期土壤剖面N2O浓度随着水热增加而急剧增加,不同深度土壤剖面N2O浓度差异不显著(P> 0.05),放牧草原土壤剖面的N2O浓度(0.76 cm3·m-3)均显著高于禁牧草原(1979禁牧:0.51 cm3·m-3,1999禁牧:0.58 cm3·m-3)(P <0.05)。放牧样地N2O通量[8.30μg·(m2·h)-1]显著高于1979禁牧处理[–0.72μg·(...  相似文献   
293.
[目的]探究沙棘微扦插的最佳处理方法。[方法]以6月底采集的沙棘为试材,采用微扦插繁殖方式,设不同激素处理和基质配方2个影响因素,研究不同处理对沙棘微扦插生根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沙棘微扦插的最佳处理方法。[结果]激素处理10~30 s时,沙棘生根率高达95.00%以上;基质以草炭土与珍珠岩1∶2、1∶3为配方时,沙棘生根率达95.00%以上。[结论]适宜的激素处理,对沙棘微扦插生根起到促进作用,适合沙棘微扦插的较优激素处理10~30 s,较优基质为草炭土+珍珠岩(1∶2)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294.
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粮食栽培管理过程中由于种植周期较长不科学的种植结构,使得病虫害的发生率呈现逐渐升高的态势。传统粮食病虫害防控主要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但由于很多农民群众不能够掌握正确的化学农药使用方法,常常大剂量使用化学农药,多种类使用化学农药,使得各种病虫害的耐药性呈现逐渐上升趋势,逐渐陷入到越使用药物防治病虫害效果越差的恶性循环怪圈。并且随着国际贸易频率不断加快,外来病虫害的传染风险大大增强,以草地贪夜蛾为主的恶性生物入侵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病虫害入侵风险。因此加快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态稳定型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内蒙古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然后论述了传统农业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防治面临的几点问题,并提出了绿色防控助力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95.
柽柳是黄河三角洲主要的建群树种,维持其健康生长是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而土壤水盐状况是影响柽柳生长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在黄河三角洲选定长势较差(N1)和较好(N2)的2处天然柽柳林,对比分析两处地下水状况、土壤含水率、盐分富集率及Cl-、Na+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 N2地下水平均埋深和矿化度都大于N1。② 雨季时N2土壤含水率高于N1,旱季则相反,尤以内围区(0 ~ 30 cm)更明显。③ 两地土壤盐分皆随深度递减,在雨季和旱季分布呈“盐谷”和“盐岛”特征,且N2的盐谷效应强于N1。④ 雨季时N2内围区(0 ~ 30 cm)Cl-、Na+含量整体低于外围区(30 ~ 90 cm),呈“左-右”空间分异,而N1呈“上-下”空间分异,再次说明N2雨季盐谷效应更强。综上,柽柳形成“盐谷/岛”效应是其适应高盐环境的重要策略。因此,通过柽柳适生种植,促进柽柳冠层生长以增强盐谷/岛效应是确保柽柳群落恢复和稳定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加快土壤盐渍化的修复,对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