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7篇
  13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用于冬小麦产量预测中捕获的数据准确性不高,为指导田块尺度下冬小麦产量的精准预测,需构建高精度的冬小麦产量估算模型。本研究利用校正后的近地面高光谱数据(Field-Spec 3型野外光谱仪获取)验证低空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大疆精灵4型多光谱相机获取),将通过无人机多光谱影像计算的植被指数与经验统计方法结合,采用一元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对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冬小麦进行基于单一植被指数和多植被指数组合的产量估算,其中多植被指数包括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优化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绿色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GNDVI)、叶片叶绿素指数(LCI)和归一化差异红色边缘指数(NDRE)。结果表明,基于单一植被指数的冬小麦估产模型,一元二次回归模型精度最高,而基于5种植被指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3个生育时期的拟合效果均优于单植被指数模型。一元或多元回归模型在抽穗期的拟合效果最好。冬小麦基于GNDVI指数的一元二次回归估产模型建模集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69、428.91 kg/hm2,验证...  相似文献   
62.
道真玄参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与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不同部位重金属Cr、Cu、Zn、As、Cd、Hg、Pb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了玄参茎、叶、块根、芽对根际土壤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作用。结果表明,玄参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Cd、Hg平均含量均高于限量值要求,土壤表现出一定程度的Cd和Hg污染,而玄参各部位未检测到Hg;茎、叶中Cd平均含量高于限量值,块根、芽中Cd含量低于限量值。玄参不同部位对重金属元素富集能力表现:Cr为茎叶芽块根,Cu为芽叶茎块根,Zn为叶块根茎芽,As为叶茎芽=块根,Cd、Pb为叶茎芽块根。  相似文献   
63.
刺参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低脂肪、低胆固醇以及富含多糖、甾醇、皂苷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以其特有的滋补和药用价值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产品之一。本文对刺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量以及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刺参精准营养需求的研究和高效环保型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4.
川中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詹存  梁川  赵璐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1):82-90
为了减轻季节性干旱对四川省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根据川中丘陵区8个气象站点1960-2011年的月降雨资料,基于标准降水指数(SPI)研究了该区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干旱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对川中丘陵区影响较大的中旱、重旱及极旱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近52 a来区内各站点的SPI值在9-11月呈下降趋势,宜宾在8-9月的SPI值显著下降(α=0.05);区内四季SPI值的Hurst指数几乎都大于0.5,SPI值有很好的持续性;6月尺度(冬、春季)的SPI值显示出了5、11和28 a的周期,其中11 a的周期震荡最强,为第1周期。同时,一年四季中不同干旱等级的干旱频率也在不同地域上显示出了差异性。通过对月尺度SPI值和影响干旱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SPI与降水集中程度、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α=0.01),是影响川中丘陵区干旱的主要因素。该研究为四川省的防旱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赵璐  王军 《中国农业教育》2013,(2):53-56,81
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机制,项目制旨在通过科研立项等手段,突破已有的以课程加实习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机制,使本科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达到课程学习、能力提升的双重目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学院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平台,探索项目制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的积极作用,以期以项目制为核心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东北旱作农业区旱情越来越严重,干旱缺雨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普通灌溉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具体要求,灌溉机械化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作用突出。作为灌溉机械化的主力军,圆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黑种草籽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炎症模型作用及保护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两种提取物按不同浓度添加到细胞炎症模型中,观察细胞形态;将两种提取物均按1 g/mL浓度腹腔注射给炎症模型小鼠,观察小鼠临床症状,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0.1 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和0.4 g/mL乙醇提取物均可引起细胞病变,细胞固缩脱壁或裂解破碎;乙醇提取物在其安全浓度0.1-0.2 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在其安全浓度0.025-0.05 g/mL均对细胞炎症模型有抗炎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10显著升高(P<0.05);两种提取物治疗组IL-10水平均较模型组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种提取物(1 g/mL)均有降低炎症小鼠血清IL-10水平的趋势,对小鼠大肠杆菌的感染有保护作用,且乙醇提取物较乙酸乙酯提取物有效.结论:黑种草籽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在安全浓度内均对细胞炎症模型有抗炎作用;两种提取物(1 g/mL)均可降低炎症小鼠血清IL-10水平,且对小鼠大肠杆菌感染有保护作用,乙醇提取物较乙酸乙酯提取物好.  相似文献   
68.
宁夏和新疆水稻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拓宽宁夏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对193份宁夏及新疆水稻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水稻种质资源呈现出茎节包、叶片不早衰、剑叶角度小、抗倒性强、穗立形状弯曲、落粒性难;14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3.8%;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86~2.08,平均2.02;通过聚类分析将193份水稻种质资源划分为8个类群,大部分种质资源分布在第Ⅰ类群,占比65.3%,第Ⅱ类群占比9.3%,第Ⅲ类群占比20.7%,第Ⅳ-Ⅷ类群共包含9份种质资源,总占比4.7%。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4个数量性状指标转换为7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0.67%;利用隶属函数与权重对193份水稻种质进行综合评价,获得了可综合评价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D值,排名前5的种质资源均来自宁夏,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性状,其中以宁218表现最为突出,新疆种质资源新引区2015-13的D值最低,综合性状表现最差;利用逐步回归分析,获得了株高、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一次枝梗数、粒长宽比、单株产量、单穗粒重、千粒重9个关键表型性状指标。本研究剖析了宁夏及新疆水稻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探索了水稻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为拓宽宁夏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9.
【目的】科学有效对宁夏农业进行干旱风险评价。【方法】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利用宁夏5市气象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从农业干旱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能力4方面选取32个评价指标构建宁夏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指标简化为10个相互独立的主成分,采用熵权法确定主成分权重,并基于正交投影法改进TOPSIS模型,得出各主成分"垂面"距离Pi,依据Pi值越小风险越大的原则,对宁夏5个市的农业干旱风险进行评价。【结果】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和中卫的主成分到正理想解的"垂面"距离Pi分别为0.045、0.035、0.037、0.026、0.033,农业干旱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固原中卫石嘴山吴忠银川,与雷达图法分析的近1949—2013年的实际旱情程度及空间分布较为一致,表明改进TOPSIS模型适用于宁夏农业干旱风险评价。【结论】为有效降低未来潜在的农业干旱风险,宁夏全区需树立"以水定结构、以水定面积、以水定产量"的农业灌溉用水管理理念,适当调整与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建设库坝窖池井工程联调体系,按照"北部节水、中部调水、南部开源"的治水思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同时加快旱情监测网络建设及抗旱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西北地区辐射(R_s)时空分布特性,基于西北地区16个辐射站点4个分区(Ⅰ区,新疆北部、甘肃河西走廊中西段、宁夏中北部、内蒙古西部;Ⅱ区,新疆南部;Ⅲ区,青海省;Ⅳ区,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陕西关中地区与陕北地区)1995—2015年实测日R_s与日照时数(n)率定?ngstr?m-Prescott(A-P)模型参数a、b,使用A-P模型4种不同参数率定方法(M1:分月率定,M2:分季率定,M3:分半年率定,M4:多年率定),选取其中精度高且简便的方法计算4个分区1961—2015年共55a的R_s,并用云模型描述西北地区R_s时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1)各分区4种方法计算的R_s值与实测值在日尺度和月尺度上拟合结果均较好。(2)各分区4种方法计算R_s的RMSE、nRMSE分布相似,MBE略有差异,t检验结果表明Ⅰ区和Ⅲ区使用M1、M2、M3计算的R_s值与实测值无明显差异,Ⅱ区使用M1、M3计算的R_s值与实测值无明显差异,Ⅳ区使用M1、M2计算的R_s值与实测值无明显差异。(3)Ⅰ区R_s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较小但不稳定,Ⅱ区、Ⅲ区R_s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较小且较稳定,Ⅳ区R_s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较大且不稳定。(4)西北地区R_s空间分布不均匀,4个季节均表现为Ⅲ区(青海省)R_s较大;与R_s在时间上的分布特性相比,其在空间上的分布特性更不均匀、不稳定。该研究结果可用于构建完整的西北地区R_s时间序列,为西北地区R_s时空变化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