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7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磷在稻田土壤中的淋溶和迁移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全来  赵牧秋  鲁彩艳  史奕  陈欣 《土壤》2006,38(6):734-739
稻田土壤磷(P)的淋溶和迁移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对水稻土施P后立即进行高强度淋洗的研究表明,施P对各处理淋出液的P浓度没有明显影响,各种形态的P淋溶到60cm土层以下的浓度不超过0.1mg/kg,折合每公顷损失P量分别为可溶活性P约1.2~1.4kg,非活性P为1.2~1.6kg,全P为2.5~2.8kg,对地下水影响小。施P量低于400kg/hm2时,施入的P没有移出上层土壤;当施P量高于800kg/hm2时,P从上层向下移动现象明显;施P量超过1600kg/hm2后,移动距离可达10cm。并预测出上层土壤可能发生P的移动和淋溶的土壤Olsen-P阈值为74.1mg/kg,超过该值发生P移动和淋溶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22.
为了对开发低胆固醇的食品提供参考,对从动物粪便样品中分离出的两株胆固醇氧化酶活力较高的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分别对比了其发酵上清液、菌悬液和胞内酶提取液对鸡蛋胆固醇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细菌的发酵上清液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降解率分别达52.1%和49.6%.  相似文献   
23.
韦会平  赵牧  李勇  刘文全  阎妍  郑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45-11247,11292
[目的]提取分离恶性杂草植物紫茎泽兰中的β-榄香烯,鉴定其结构并测定含量。[方法]采用"水+乙二醇"蒸馏法从紫茎泽兰中提取挥发油后,分别以硅胶、银离子硅胶、D101大孔树脂和HP20大孔树脂作为层析介质,采用柱层析法从挥发油中分离得到β-榄香烯,对其分离效果进行鉴定,并用HPLC制备得到β-榄香烯纯品,通过IR、1H NMR、13C NMR和HRMS对其分子结构进行确认。[结果]紫茎泽兰挥发油中β-榄香烯的最佳分离方法为HP20大孔树脂层析法,所分离的主体产品的纯度可达63.1%,产率可达75.6%;经过"水+乙二醇"蒸馏、HP20大孔树脂柱层析和HPLC制备,紫茎泽兰干燥样品中提取分离得到的β-榄香烯的纯度为98.6%,总产率为36.5%。[结论]HP20大孔树脂层析法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是紫茎泽兰挥发油中β-榄香烯的最佳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24.
不同有机肥处理对设施菜地土壤硝态氮分布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辽宁省新民市某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5个不同有机肥处理的实验小区,系统研究了不同的有机肥施入量(0~60 t.hm-2)在黄瓜和豆角生长期间对0~40 cm土层土壤NO3--N含量的影响,以及在黄瓜和豆角分别收获后土壤剖面NO3--N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NO3--N含量的动态变化与植株的生长发育和有机肥施用水平关系密切。5月份,0~40 cm土壤各个土层的硝酸盐含量均高于其他时期;对于不同的施肥水平,当施肥量为60 t.hm-2时0~40 cm各个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土壤剖面NO3--N含量分布特征表明,低量有机肥的施入不会引起NO3--N在深层土壤的累积和淋溶,但会导致填闲作物生长过程中氮素供给的不足;当有机肥的施入量为60 t.hm-2时,0~120 cm土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淋溶现象。  相似文献   
25.
芒果叶斑病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芒果叶斑病进行及时预报与防治,以采自攀枝花市仁和区的芒果叶斑病害植株的叶和花穗为材料,对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传统形态鉴定法及ITS序列分析法对其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5种病原真菌,分别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粉孢霉(Oidium mangiferae Berther)、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和黑曲霉(Aspergillu niger).利用ITS序列分析法能快速、准确地鉴定芒果病原真菌,为芒果病害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砖红壤中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时,DCD添加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如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等对硝化抑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结果]当DCD添加量为10mg/kg(土)时,硝化作用出现明显的延迟期,且抑制效果可持续至少56d。培养温度由10℃升高到30℃,硝化抑制作用持续时间由90d降为30d。DCD的硝化抑制效果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pH升高而减弱,硝化抑制作用持续时间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降低而延长。[结论]增加施用量,降低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pH值均可增强DCD在砖红壤中的硝化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7.
双氰胺(DCD)在砖红壤中硝化抑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云峰  赵牧秋  张丽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37-20440
[目的]研究砖红壤中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时,DCD添加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如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等对硝化抑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结果]当DCD添加量为10 mg/kg(土)时,硝化作用出现明显的延迟期,且抑制效果可持续至少56 d。培养温度由10℃升高到30℃,硝化抑制作用持续时间由90 d降为30 d。DCD的硝化抑制效果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pH升高而减弱,硝化抑制作用持续时间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降低而延长。[结论]增加施用量,降低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pH均可增强DCD在砖红壤中的硝化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8.
游藏东南     
游藏东南赵牧“泾渭”之叹1994年9月10日下午,藏族司机阿布驱动“沙漠王子”,从八一镇出发,沿尼洋河东岸向雅鲁藏布江驶去。1小时后,目睹清澈见底的尼洋河注入浑浊的雅鲁藏布江,此即西藏林芝地区有名的景观:泾渭分明。可叹此景一如杜甫“在山泉水清,出山泉...  相似文献   
29.
在设施菜地条件下,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双氰胺(DCD)对土壤和苦苣硝酸盐含昔及苦苣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和5%双氰胺可有效降低苦苣生长初期表层土壤硝酸盐含量,推迟硝酸盐含量高峰出现15 d左右,减少硝酸盐的深层淋溶,显著降低苦苣体内硝酸盐和业硝酸盐含量,提高苦苣产昔.添加10%双氰胺使土壤硝酸盐含量始终保持较低水平,对防止硝酸盐深层淋溶和降低苦苣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效果显著,对苦苣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0.
在设施菜地条件下,通过检测黄瓜果实及其叶片部分中的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研究不同时期、不同肥力土壤的设施菜地条件下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规律,结果表明:有机磷作为高毒杀虫剂仍然有不少检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作为新兴的低毒高效农药得到了广泛地使用,应注意农药监管,避免过量地施用,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因此,确定合理的农药施用量对保证食品安全及生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