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36篇
畜牧兽医   13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灭虫灵对鸡皮刺螨的驱杀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2.
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减毒株子孢子悬液,在直径1.5cm,高5cm的DEAE52层析柱中,用PH8.0 Fric-HCl以1~1.5ml/分钟流速洗脱纯化,得到纯净的子孢子,回收率为62.7~63.3%。  相似文献   
103.
河北省坝上高原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坝上高原地区是指位于该省最北部的海拔1300m~1600m高原地区,是内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俗称坝上。这一区域包括张家口市和承德市的康保、沽源、张北、围场四县的全部及丰宁和尚义县的部分地区,该区地处古北区,为冷温半干旱、半湿润的中亚干草原区,其气候特点是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年平均气温0℃~4℃之间,7月份最热,平均18℃~20℃,元月份最冷,平均-11℃~19℃,极端最低气温为-30℃~-43℃;年降水量为350mm~400mm;无霜期90~100d。该区域共有4600余万亩草场,主要为高原干草原类型和高原草甸类型草场。该区域以放牧方式饲养的绵羊约有3…  相似文献   
104.
10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病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BVD-MDV)引起的,临床上以发热、黏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怀孕母牛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主要特征[1].1946年美国人Olafson等首次发现并报道此病,目前已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106.
依据GenBank中收录的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E.acervulina)关国株(US)3-1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堆型艾美耳球虫保定株裂殖子基因组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获得3-1E基因序列部分片段,将此片段克隆至pGM-T Easy载体中,经PCR、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和克隆片段的序列测定、比较,结果表明该克隆片段扩增准确、可靠.序列比较发现,此片段与E.acervulina美国株(US)株、E.acervulina QH株cDNA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4%和99.6%.  相似文献   
107.
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将鸡堆型艾美耳球虫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3-1E包封,采用水包油包水(W/O/W)双重乳化方法制备pcDNA3-3-1E/PLGA微球。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PLGA微球制备工艺,考察PLGA浓度、聚乙烯醇(PVA)浓度、超声功率、复乳搅拌时间对评价指标(即微球粒径大小、包封率、载药量)的影响,确定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测定微球的形态、粒径、完整性、质粒DNA包封率、载药量和释放程度;进行体外模拟鸡胃液和肠液试验,观察微球体外释药效果。结果显示,当PLGA浓度为8%、PVA浓度为1.5%、超声功率为60W、复乳搅拌6h为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在光镜下呈散在圆形,粒径小于12μm。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分别为84.25%和4.46%,裸质粒与微球中质粒超螺旋比例差距不显著,这表明在包被过程中的超螺旋质粒未发生明显的降解。在模拟鸡的胃肠液累积释放试验中,它的累积释放能力依次为pH 3.0〉pH 7.4,载药微球在模拟鸡的胃肠液中24h释放26.8%,模拟肠液中24h释放11.2%,30d时体外累积释放率为81.7%,表明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08.
河北省奶牛肢蹄病发病情况调查及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生产中的常见病,是目前国内外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障碍.该病轻则引起奶牛跛行,重则引起奶牛瘫痪,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奶牛肢蹄病的发生与营养、疾病、管理、遗传等因素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9.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虽早在1928年就被发现,但由于多呈隐性感染,所以易被人们忽视,直至上世纪80年代,由于对畜牧业造成巨大危害,甚至危及人身健康,才逐渐被重视起来。到目前为止,国内大部分研究仅局限于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和治疗,但有关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多。附红细胞体的种类很多,现已正式命名的有14种,温氏附红体(E.wenyoni)是引起牛附红体病的病原体。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感染程度牛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液中ANAE 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变化,旨在为探讨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1…  相似文献   
110.
马立克氏病(M D)、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病。本文就这几种常见疾病的免疫抑制机理及有关防治措施作一简要综述。1马立克氏病1.1免疫抑制机理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 D V)感染所导致的免疫应答的抑制是马立克氏病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决定于M D V分离株的致病力。造成免疫抑制后常会改变宿主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免疫抑制可能是M D V感染引起淋巴细胞溶细胞性感染的直接结果。一些报道提供的体外研究数据表明,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本身可能就有免疫抑制活性,这可能是表达具有免疫抑制性的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