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不同播期对短季棉品种德0720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的综合生产潜力,于 2014-2015年进行了大田播期试验。试验设5月13日、5月20日、5月27日、6月3日、6月10日5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德0720的生育进程先加快后减慢,生育期先缩短后延长。在整个生育期株高和茎粗均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随着播期的延迟而下降,断裂伸长率、断裂比强度随播期推迟而升高。产量及构成因素均随播种期的推后呈下降趋势。考虑到与前茬(大蒜、油菜、黑麦草等)衔接,德0720的最适播期是5月27日左右。  相似文献   
22.
主要介绍德棉15号的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3.
2016年以来,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根据鲁西北、鲁西南和黄河三角洲的不同生态特点,在这些地区开展了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和德棉15号的小麦、大蒜和小黑麦(饲)三种茬后直播短季棉的轻简化栽培试验示范,取得了籽棉产量3742.35~4051.5 kg/hm2成效,并探索出了适合山东省该三植棉区特点的麦、蒜、饲后直播棉栽培模式与轻简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4.
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生长环境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密度、肥料和化控共同作用对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个体发育、冠层结构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于2014-2015年进行大田试验,采用五因素四二二二二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共设置8个处理(T1~T8),研究不同密度、肥料和化控水平下,德0720个体发育、冠层结构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德0720的株高均表现出相同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见蕾期到盛花期增长迅速,盛花期(7月30日)打顶后基本停止生长,从盛花期到吐絮期,株高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加,随着化控量增大而降低;茎粗从见蕾期到盛花期迅速增粗,盛花期(7月30日)打顶后增速减慢,盛铃期(8月15日)后逐渐趋于稳定,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茎粗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叶面积指数(LAI)从盛蕾期至盛铃期持续增长,盛铃期后明显下降;底层透光率表现出与叶面积指数相反的变化规律,以盛铃期底层透光率为4.8%时产量最高;德0720霜前皮棉产量结果2014年依次表现为T6>T2>T3>T7>T8>T4>T5>T1,2015年表现为T6>T7>T3>T8>T4>T1>T5,其中T6和T2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对2年产量结果进行分析,T6为最佳处理组合,2014年霜前皮棉产量达到1 776.0 kg·hm-2,2015年霜前皮棉产量达到1 470.0 kg·hm-2;不同处理下德0720的纤维品质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充分发挥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增产潜力和科学开发利用该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对棉花朝天椒间作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主要在品种选择、茬口安排、种植模式、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进行详尽描述,以期对鲁西北地区棉花朝天椒间作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应用98%甲哌鎓(1, 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粉剂(以下简称DPC)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的稳定性和普适性。【方法】于2018年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河间、河北邯郸、山东德州、山东无棣,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苏大丰和湖北黄冈,北疆棉区的石河子Ⅰ和Ⅱ以及南疆棉区的轮台、沙雅共10个地点开展试验,供试棉花品种(系)为当地主栽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4次。在各地常规DPC系统化控技术的基础上,设早于人工打顶10 d(T1)、与人工打顶同期(T2)2个封顶时期,并设0、90、180、270 g·hm~(-2)4个DPC剂量,以人工打顶为第一对照,以不打顶为第二对照。【结果】DPC化学封顶时期显著影响株高(河北邯郸、山东无棣和山东德州除外)和果枝数(江苏大丰和湖北黄冈除外),表现为封顶早、控长作用强(植株较低,果枝数较少),封顶晚、控长作用弱(植株较高,果枝数较多)。河北河间和新疆石河子Ⅰ试验点T1期DPC化学封顶的平均株高不仅低于T2期,且分别较人工打顶低3.3 cm和4.6 cm。多数试验点T1期DPC化学封顶的果枝数较人工打顶每株增加2个左右,T2期增加较多,增加2.3~7.7。DPC封顶剂量越大,对株高的控长作用越强(湖北黄冈除外),中(180 g·hm~(-2))、高剂量(270 g·hm~(-2))DPC的株高在数个试验点甚至较人工打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清水对照的果枝数较人工打顶每株增加2.4~8.3,DPC化学封顶的果枝数显著少于清水对照,不同剂量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河北邯郸T2期DPC化学封顶后遇高温干旱,与人工打顶相比铃数减少、产量显著降低;其他试验点DPC化学封顶除个别处理外对产量无显著影响。DPC化学封顶各处理喷施脱叶催熟剂前的吐絮率和一次花率不低于人工打顶,对熟期无不利影响。【结论】初步判断棉花应用DPC进行化学封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普适性,生产中建议与人工打顶同期应用中、低剂量(90~180 g·hm~(-2))DPC进行化学封顶。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究TomloxD在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形成中的功能.[方法]本试验以番茄野生型株系CM、TomloxD过表达株系loxD-oe和TomloxD突变体株系spr8为试材,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TomloxD过表达株系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持续均匀增长,最终株高和叶片数与CM相似,茎粗低于CM;spr8植株的整体生长状态要弱于CM植株.相较于野生型,过表达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spr8植株的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均较野生型CM显著增加,平均单果重降低.结果说明,TomloxD基因在番茄植株的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棉花与绿豆间作种植模式具有高产出、可持续和低风险等优势,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有益探索。介绍了鲁西北棉花绿豆间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适时播种、水肥管理、种植模式、化学调控等,以期对鲁西北地区棉花绿豆间作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30.
为了探讨镉对体外培养鸡淋巴细胞硒蛋白S和硒蛋白K表达的影响及硒的颉颃作用,试验在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添加硒1×10-7mol/L、镉1×10-6mol/L和硒1×10-7mol/L加镉1×10-6mol/L,分别在培养的12,24,36,48小时采用实时PCR法检测硒蛋白K和硒蛋白S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硒能够显著提高镉诱导的硒蛋白K和硒蛋白S mRNA的表达量,镉能够降低体外培养鸡淋巴细胞硒蛋白K和硒蛋白S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