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36篇
  12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待宰时间和致晕方式对生猪应激及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内外对于生猪宰前因素已经做过大量的研究,但总体来讲,对于待宰时间的研究一直没有形成定论;由于生产成本等问题,国内对于CO2致晕的应用与研究均较少;对于不同的电击晕方式,在同一体系下的成批量的比较涉及很少,另外对于应激指标的选择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该文研究了在电击晕、二氧化碳致晕和不同待宰时间(3、6和12h)条件下,杜大长三元杂交猪血液应激指标和猪肉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待宰3h的生猪血液指标显著低于另外2种方式,而二氧化碳致晕方式使得生猪血液中乳酸含量、肌酸激酶含量、皮质醇含量和乳酸脱氢酶含量显著低于不击晕和电击晕方式。不同待宰时间对胴体背最长肌宰后24h的温度、pH值、蒸煮损失、明亮度、红色度和黄色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待宰3h的生猪胴体宰后45min的pH值和温度明显较低,汁液损失和剪切力也显著小于待宰6和12h的值;而与不击晕和电击晕方式相比,二氧化碳致晕产生的猪肉宰后45min的pH值和温度较低、汁液损失较大、明亮度较大、红色度和黄色度值较小。因此生猪待宰3h并通过二氧化碳致晕产生的应激反应与猪肉品质影响最小。生产中应加强对待宰时间和致晕方式的控制,并注意利用各种处理方法对肉品质影响的协同作用,从而最大程度实现猪肉品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122.
外源基因导入改良小麦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是我国水资源匮乏地区之一,干旱直接威胁着本区域粮食安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北方占有重要地位,选育抗旱小麦品种是降低干旱危害的有效手段。由于小麦属内的遗传变异相当有限,小麦抗旱性遗传改良急需开发和导入新的基因资源。远缘杂交是转育小麦近缘属种优良基因、创造特异育种新材料的有效途径;全基因组DNA导入技术打破了物种界限,可以将小麦族外的基因导入小麦基因组中;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导入其他物种的基因,更使得分子聚合不同来源的抗旱相关基因成为可能,为小麦抗旱性综合改良开辟了新途径。本文以上述3种技术为切入点,对外源基因(或染色质)导入、改良小麦抗旱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3.
我国自然资源丰饶,农耕文明深远,是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农产品是居民日常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种类,研究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于保证食品安全、改善地理标志农产品供应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类齐全、数量众多,针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投入的正外部效应问题,建立了行业协会的规范经营程度与地理标志农产品供给者质量安全投入程度的演化博弈分析模型,并进行求解分析.最后根据模型分析得到演化稳定策略,从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的角度出发,引入政府监督机制,建议行业协会加强监管,强化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惩罚力度,强化正向效益给企业带来的效应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4.
为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O)对狭叶香蒲耐Cu、Cd胁迫的影响,进而揭示其缓解Cu、Cd胁迫的生理机制,以狭叶香蒲幼苗为试材,在Cu或Cd的胁迫下,分别添加0μmol/L、50μmol/L、75μmol/L和100μmol/L SNP(硝普钠,为NO供体),检测叶片和根系中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抗坏血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在25 mg/L Cu2+或1.5 mg/L Cd2+处理下施加不同浓度的SNP引起反应的生理指标有所不同,总体表现为叶片和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蛋白质、抗坏血酸含量升高,MDA含量下降,叶绿素含量不受影响。说明外源NO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u及Cd胁迫对狭叶香蒲幼苗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5.
四倍体桦树树皮中三萜化合物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桦脂酸、齐墩果酸和白桦脂醇是桦树树皮中含量较高的3种三萜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实验以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桦树树皮中的三萜化合物,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检测3种三萜化合物,进而构建小提琴图和星相图等研究2种四倍体桦树树皮中3种三萜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并通过因子分析法,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四倍体桦树单株。结果表明:三萜化合物分离、检测的色谱条件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m),以乙腈-水(含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 ℃,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为195 nm;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2种四倍体桦树树皮中齐墩果酸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在0.10的显著性水平下,2种四倍体桦树树皮中白桦脂酸和白桦脂醇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杂种白桦中3种三萜化合物含量普遍高于白桦;3种三萜化合物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白桦脂酸和白桦脂醇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11,而白桦脂醇和齐墩果酸间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631;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F=48.620%F1+21.080%F2+21.075%F3桦树三萜综合评价公式,并筛选出了综合性状相对优良的桦树单株,其中白桦中综合得分最高的前3个单株依次为4126、4123、4125,杂种白桦中得分最高的前3个单株依次为4202、4204、4208。   相似文献   
126.
金针菇(Flammunila velutipes)和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我国工厂化栽培程度最高的2种食用菌,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是常见食用菌之一。通过对3种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和嘌呤物质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杏鲍菇、金针菇、平菇干粉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6.39%、20.64%、21.24%,氨基酸总量为16.59%、17.83%、16.38%,且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总糖含量分别为39.60%、21.30%、30.58%,多糖含量分别为38.10%、19.73%、25.86%;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34.03%、37.27%、41.85%,且主要是不溶性膳食纤维;脂肪含量分别为5.13%、5.51%、5.54%;灰分含量分别为4.90%、7.23%、9.47%,且呈高钾低钠模式;嘌呤物质总量分别为416 mg/100g、288 mg/100g、244 mg/100g,且以腺嘌呤为主。本研究为这三种食用菌的精深加工和科学食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7.
以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一只亚成体雄性白狮为例,介绍了白狮脱肛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采用复位治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8.
加工用红辣椒是新疆和静县发展红色产业的重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和静县生产的辣椒干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成熟上市早,价格优势强的优点,具有很强的区域竞争优势。近年来随着加工用红辣椒加工业的蓬勃发展,加工用红辣椒病虫害种类也日趋繁多,发生态势复杂多变,多种病虫可能同时或先后发生,发病几率增大。通过多年的加工用红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总结出系列防治应对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确保了和静县加工用红辣椒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29.
新疆和静县以加工用红辣椒为主的“红色产业”已发展成为和静县优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建立标准体系、检测体系等组成的一整套加工用红辣椒标准化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和管理科学、生产规范、集中连片的加工用红辣椒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力推广育苗移栽和加压滴灌种植新膜式,通过育苗移栽加压滴灌技术在辣椒栽培上的应用,可大幅提高辣椒的产量,减少病虫危害,降低劳动力和生产投入,成为加工用红辣椒生产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30.
结合农业院校环境学科的发展历程,提出环境科学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建设改进方案,主张通过加强认识实习指导团队建设、优化认识实习的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手段,建立环境专业的科学思维与面向农业环保应用需求相结合的认识实习体系,形成多元化、引导式、自主型特点的环境科学专业认识实习教学体系,培养优秀的农业院校环保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