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利用蝴蝶突变模型的性质分析害虫种群数量发生突变的条件和机理。【方法】在已有的害虫种群动态模型基础上添加农药影响因素,建立受天敌、气象环境因素、农药及植被状况影响的害虫种群动态蝴蝶突变模型,并对蝴蝶突变分歧点集所分各个控制区域的系统势函数和平衡点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害虫种群动态的蝴蝶突变模型,并利用蝴蝶突变的性质描述了害虫种群数量变化中的突跳和滞后等现象,解释了害虫种群动态的蝴蝶突变特征。【结论】害虫种群动态蝴蝶突变模型可用于解释昆虫种群动态的蝴蝶突变特征。  相似文献   
63.
 为了探求胞内共生菌对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用利福平处理得到脱共生麦二叉蚜,在不同品种(系)小麦苗上单头饲养,研究了共生和脱共生麦二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 (1)在中抗小麦品系35Q10上,共生麦二叉蚜的若虫发育历期、平均世代时间和寿命显著短于脱共生麦二叉蚜。而成虫发育历期显著长于脱共生麦二叉蚜;在高抗小麦品系35Q9上,共生麦二叉蚜的若虫发育历期、平均世代时间显著短于脱共生麦二叉蚜,而成虫发育历期、寿命显著长于脱共生麦二叉蚜;在小偃22小麦品种上,共生麦二叉蚜的若虫发育历期、成虫发育历期、平均世代时间与脱共生麦二叉蚜均无显著差异,而共生麦二叉蚜的寿命显著长于脱共生麦二叉蚜。(2)在3个小麦品种(系)上,共生麦二叉蚜内禀增长率、周缘增长率、净繁殖率、粗繁殖率均显著高于脱共生麦二叉蚜,且在中抗小麦品系35Q10上变化最大。(3)在3个小麦品种(系)上,共生麦二叉蚜的日均繁殖率及日繁殖总数曲线峰值均比脱共生麦二叉蚜出现的早,且峰值高度均比脱共生麦二叉蚜高。由此认为,胞内共生菌对麦二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取食小麦品种(系)不同,促进作用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4.
系统地总结了杀虫真菌——弗氏新接霉蚜霉菌Neozygites fresenii(Nowakowski)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流行与分布、预测预报、安全性,与杀菌剂、杀虫剂和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等生态学特点以及生产时间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今后应在田间筛选范围、毒力测定和评价标准、分子作用机理、杀虫活性物质的测定以及安全性评价等领域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5.
研究棉花苗蚜、天敌及气候的动态系统,结果符合R.Thom的突变类型-尖角突变模型。建立了确定性的棉蚜尖角突变模型,并确立了突变区域。这在突变理论应用于生物学方面属首次。在以棉蚜为主的生态系统中,状态变量(蚜虫)与控制变量(气候、天敌、棉花生育期)随时间变化,其控制变量昕决定的突变区域边界值就是棉花苗蚜的动态防治指标。这将为棉花苗期在实践中的防治时间与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67.
我国昆虫生态学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我国昆虫生态学不同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昆虫种群生态学、昆虫行为生态学、昆虫化学生态学、昆虫生理生态学和昆虫分子生态学.  相似文献   
68.
为揭示禾谷缢管蚜耐药性的分子机理,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禾谷缢管蚜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的cDNA序列,命名为RpGST1(GenBank登录号KP192850),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RpGST1,对RpGST1基因进行原核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禾谷缢管蚜RpGST1基因的编码区长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4.06 kD,理论等电点为6.20;RpGST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出一个分子量约为45 kD的融合蛋白,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大小一致。通过克隆RpGST1基因的cDNA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表明构建了GST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69.
李科  赵惠燕  李振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40-9741,9743
农业科技推广的受体是农民,他们对科技的寻求、接纳和创造受其知识、愿望、特征和能力的制约,在这些方面农村妇女与男性不同。社会性别敏感的参与式科技推广模式关注两性不平等的处境、利益和权力,是提高科技推广效率的新模式。分析了社会性别敏感参与式科技推广模式的特点及应用效果,提出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0.
董文广  赵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935-5937
[目的]为优化白水地区套袋果园生态环境及苹果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实地调查结合数据分析法,对白水地区套袋果园昆虫群落的组成、发展演替、群落的时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白水地区套袋果园与常规果园相比较,套袋果园的害虫种类和数量均较少,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比常规果园高。[结论]套袋技术不利于害虫的发生,能够提高果园内的昆虫群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