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221篇
农学   125篇
基础科学   145篇
  66篇
综合类   920篇
农作物   144篇
水产渔业   187篇
畜牧兽医   550篇
园艺   134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7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5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用甲醇冷浸法提取新疆20种野生植物提取物,在室内分别测定其对棉蚜24 h的触杀和内吸生物活性,结果表明:0903T2等18种植物的甲醇提取物对棉蚜的触杀活性都比较高,24 h校正死亡率均在90;以上;而内吸活性均较差,最高校正死亡率仅达65.9;.0903T2提取物对天敌安全性测定表明,在40 g/L高浓度下对两种棉田优势天敌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的校正死亡率仅达12.47;和23.08;,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2.
华北地区年降雨量偏少,降水集中、多暴雨且年蒸发量大,导致严重的雨洪问题与水资源短缺问题。山麓迎风区多暴雨的气候特征对平原地区构成了雨洪灾害的威胁,在城市浅山区建设海绵绿道作为径流缓冲区,对于缓解雨洪灾害有着重要意义。为解决华北地区城市浅山区雨洪管理问题与水资源短缺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城市浅山区的雨洪灾害情况及其特点,首先探讨了在华北地区城市浅山区建设海绵绿道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前大道项目,提出了适用于华北地区浅山区的海绵绿道设计方法。该海绵绿道的设计策略综合考虑到3个维度:1)华北城市浅山区作为自然基底;2)绿道作为雨水径流缓冲带;3)低影响开发措施作为绿道设计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雨水安全与利用两个视角综合考虑设计策略。最后,本文利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量化模拟LID设施对雨水径流的控制效果,将海绵绿道与传统绿道的调蓄效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海绵绿道在控制径流总量、峰值流量以及推迟峰现时间方面具有更好的效能,能有效解决场地的雨水调蓄问题。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求红蓝石蒜最适宜的补水频率。[方法]以温室栽培的红蓝石蒜(Lycoris haywardii)为试验材料,采用主观判断补水(A0)、每周补水1次(A1)、每月补水2次(A2)、每月补水1次(A3)4种补水方式,研究水分对红蓝石蒜生长和鳞茎生物量的影响。[结果]A1处理叶数和鳞茎鲜重分别增加了111%、496%,其中鳞茎鲜重显著大于A3和A0,但与A2无显著性差异,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补水间隔越短,叶数、鳞茎生物量增加越大。鳞茎数量在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鳞茎生物量的差异可以在叶数或叶长方面表现出来。[结论]水分管理极其重要。每周浇水1次为最佳补水频率,并可根据天气条件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74.
基于进化博弈的复制动态机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制的运行机理进行分析,涉及政府监管部门、生产者以及消费者,证明三者之间不存在达到管制满意效果的进化稳定策略,但监管部门与生产者这两个最直接的管制参与主体之间存在符合社会期望的进化稳定策略。在此基础上得到一定的结论,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5.
优质小麦品种郑麦9023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麦9023是河南省优质小麦生产的主导品种。为了建立郑麦9023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对该品种品质特性在河南省的地域性变化以及土壤养分、氮磷钾肥料、杀菌剂对该品种品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郑麦9023的品质特性在河南省的北部地区可稳定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1级标准,在中部地区总体上接近优质强筋小麦国家1级标准,在南部地区可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2级标准;(2)抽穗期土壤速效N的含量是决定郑麦9023品质水平的关键栽培因素,此时土壤速效N含量60mg/kg、80mg/kg和160mg/kg分别为郑麦9023品质达到亚强筋、强筋、超强筋的土壤N素临界值;(3)K肥对强筋品质特性具有正效应,而P肥对强筋品质特性具有负效应;(4)杀菌剂粉锈宁对强筋特性具有劣化作用,而多菌灵无此负作用。  相似文献   
76.
以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脑垂体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中华鲟神经内分泌多肽(7B2)基因的3个重叠片段,测序后拼接得到986 bp全长基因序列,其中包括5'端非翻译区(5′-UTR)14 bp、3′端非翻译区(3-′UTR)261 bp和开放阅读框711 bp。翻译编码236个氨基酸。其中前43个氨基酸为7B2的信号肽。经BLAST比对发现中华鲟7B2蛋白的同源性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相似性最高为8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中华鲟与斑马鱼亲缘关系最近。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在脑中7B2 mRNA表达量最高,心脏、性腺、胰等组织中表达次之,肠、肾、皮肤等组织中少量表达,肝和鳃几乎不表达。  相似文献   
77.
文章采用显微技术研究了盐度骤降(20盐度组投入5盐度组)、盐度骤升(20盐度组投入35盐度组)胁迫下,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幼鱼鳃线粒体丰富细胞(Mitochondria-rich cells,MRCs)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低盐胁迫3 h MRCs长径[(9.517±1.390)μm]和短径...  相似文献   
78.
观察了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精子在室温和低温下的活力与寿命,并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对超低温冷冻前后褐牙鲆精子的运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褐牙鲆精子在室温(25℃)下,可存活4 d,在低温(4℃)下可存活7 d;鲜精的活力为(87. 74±5. 47)%,解冻后,精子的最高活性为(84. 00±3. 67)%;激活0. 5 min时,冻精与鲜精的运动精子占总精子数的百分率(MOT)无显著性差异(P>0. 05),但精子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平均直线运动速度(VSL)、平均路径运动速度(VAP)和精子运动路线的曲折程度(LIN)都有显著性差异(P <0. 05);激活4min和10min时,冻精与鲜精的MOT、VCL、VSL、VAP和LIN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 <0. 05)。鲜精激活0. 5 min后,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左右摆动和不运动的精子数目占总精子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4. 49±3. 87)%、(48. 53±4. 55)%、(24. 72±2. 86)%和(2. 27±1. 22)%;冻精激活0. 5min后,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左右摆动和不运动的精子数目占总精子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8. 58±1. 33)%、(35. 67±3. 00)%、(35. 24±2. 67)%和(10. 51±1. 33)%。随着激活时间的延长,褐牙鲆鲜精和冻精的运动状态均发生了改变,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精子数目逐渐减少,而不运动和左右摆动的精子数目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79.
西伯利亚鲟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养殖2龄西伯利亚鲟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学和显微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从前至后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和直肠,食道与胃的分界不明显,形成一个"食道-胃过渡区",胃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组织学研究显示: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由内向外一般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其中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杯状细胞和粘液细胞。"食道-胃过渡区"已有腺体存在。胃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无杯状细胞,胃的粘膜表面有许多上皮凹陷形成的胃小凹,幽门部的胃小凹较贲门部和胃体部深;贲门部和胃体部中含有大量的胃腺,幽门部无胃腺。幽门盲囊的管腔内被向内深入的肌层分割成许多完全或不完全的囊腔;粘膜褶皱和褶皱上的绒毛纵横交错,形成网状。肠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间分布有大量的杯状细胞;粘膜褶皱的高度和数量、杯状细胞的数量从前至后递减:十二指肠粘膜褶皱细而高,上有许多绒毛;瓣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向管腔内突出并卷曲,形成螺旋瓣;直肠的粘膜褶皱矮且宽。  相似文献   
80.
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生化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峰  庄平  施兆鸿  章龙珍 《海洋渔业》2010,32(1):102-108
利用常规肌肉生化成分测试方法测定了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的一般生化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的一般生化成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除水分外,成鱼肌肉的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性高于幼鱼(P<0.05)。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含有包括色氨酸和牛磺酸在内的18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8.68%和72.92%(质量分数,干样),其中包括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总量分别为33.26%和31.05%,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2.28%和42.58%;中国鲳成鱼和幼鱼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中国鲳成鱼和幼鱼的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和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62.16和77.68,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8%和26.44%(干样)。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成鱼肌肉含有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8种;而幼鱼肌肉中SFA8种,MUFA6种,PUFA7种。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EPA含量较低,分别占肌肉脂肪酸的2.49%和4.86%;而DHA较高,分别占肌肉脂肪酸的10.26%和16.23%。中国鲳成鱼和幼鱼必需氨基酸的A/E值较为接近,大小顺序均为: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