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显微解剖和石蜡切片技术,对四季桂品种群中‘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Sijigui’)不同季节的花芽分化及开花特性进行研究。‘四季桂’一年成花3次,分别于3月初、6月上旬和10月底开始花芽分化,4月下旬、8月底和11月底完成,分别历时约2个月、2个半月和1个月。6月开始的花芽分化和开花过程与秋桂品种群基本相似,分化后需要低温才能开花,最终形成聚伞花序,无总梗,花粉发育正常。而10月底分化的花芽在完成分化后随即开花,形成的花序有总梗,且有伸长与未伸长之分,长度分别为(0.80±0.11)cm和(3.50±0.71)cm。3月分化的花芽与新梢同时生长发育,分化完成后随即开花。春季和冬季的两次分化形成的均是圆锥状花序,具总梗,花粉均败育。结果表明‘四季桂’自身存在着不同的成花机制。  相似文献   
32.
基于离散元深松土壤模型的折线破土刃深松铲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针对目前华北平原壤土区应用的深松铲作业阻力大、能耗高、平整度差、深松后形成的缝隙过大不利于保墒等问题,基于耕作层、犁底层和心土层土层厚度及土壤物理性质不同,设计了一种有效减阻降耗的折线破土刃深松铲。运用离散元法建立深松土壤模型,设定土壤颗粒接触模型,测定耕作层、犁底层和心土层3层土壤颗粒虚拟仿真参数。应用EDEM软件进行深松铲性能虚拟仿真,检验了破土刃切削刃角θ与滑切角φ最优效果。相比圆弧形深松铲,折线破土刃深松铲对土壤颗粒冲击较小,降低了土层扰动量,降低了牵引阻力,地表平整度与沟槽宽度均明显优于圆弧形深松铲;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折线破土刃深松铲有效降低了犁底层的容重和紧实度,比圆弧形深松铲作业阻力减少了11.52%,作业稳定性、可靠性较好。田间试验与仿真试验对比结果证明离散元三层深松土壤模型基本满足深松铲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33.
应用ISSR对25个小菊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目的】揭示选育出的菊花新品种遗传多样性并建立ISSR指纹图谱,为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1个ISSR引物,对新选育的25个小菊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随机引物PCR扩增。【结果】共获得122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14条,占扩增谱带数的93.4%;品种间相似系数变幅在0.282~0.75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39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62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5323;在21个引物中,引物ISSR35扩增的谱带可把25个品种完全区分开。【结论】ISSR标记技术能较好地从分子水平揭示出菊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能有效应用于菊花品种指纹图谱的构建。  相似文献   
34.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黑龙江省宁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生态安全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以黑龙江省宁安市为研究区,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3方面构建了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其指标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宁安市2000-2009年耕地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9年宁安市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处于“较安全-敏感-风险-敏感”的“U”型发展阶段,且总体上耕地生态安全程度相对较低,其中2000-2001年宁安市的耕地生态安全处于较安全状态,2002-2003年处于敏感水平,2004-2006年处于风险水平,2007-2009年耕地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回升,但仍处于敏感水平。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宁安市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5.
85个大菊品种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缪恒彬  陈发棣  赵宏波 《园艺学报》2007,34(5):1243-1248
 采用ISSR-PCR分子标记技术对大菊85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77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2条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60条清晰可辨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48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5%,多态性较高。POPGENE软件计算结果表明,85个大菊品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013,平均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48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5162;应用SPSS软件计算得到各品种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介于0.294~0.802之间。UPGMA法将85个品种分成6个类群,聚类结果与品种瓣型相关。  相似文献   
36.
菊属植物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开展了不同倍性菊属物种间远缘杂交试验,比较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亲和指数,并对授粉后生殖生物学过程(柱头花粉附着、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受精及子房发育)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具相同倍性的种间及四倍体与六倍体物种间杂交较易结籽,而二倍体与四倍体或六倍体间难以结籽,表现杂交不亲和性。菊属远缘杂交不亲和表现为柱头上花粉粒粘附少,花粉萌发率低,花粉管生长异常难以进入花柱,诱导柱头胼胝质生成,受精胚败育。  相似文献   
37.
植株营养生长天数对切花菊花芽分化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切花菊品种‘神马’短日处理时植株营养生长天数对其花芽分化及切花品质的影响,为高品质切花菊的生产提供指导。【方法】对通过分期扦插、分期定植获得的不同营养生长天数植株进行短日诱导,观察花芽分化和开花进程,测量品质指标。【结果】营养生长天数越少花芽起始越迟。营养生长天数为0 d(定植当天短日处理)的植株从成花诱导到花芽起始需18 d,显著长于成花诱导的最短反应时间4 d。植株营养生长天数越少,完成花芽分化所需的时间越长、花期越迟、切花品质越差。【结论】植株营养生长天数对切花菊‘神马’花芽分化与品质有显著影响。4 d是‘神马’对成花诱导的最短反应时间,21 d是‘神马’达到成熟的成花感受态的营养生长天数。要获得符合出口标准的高品质切花,植株营养生长天数要达到28 d以上才能进行成花诱导。  相似文献   
38.
菊属种间杂种若干花器官性状的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菊属种间杂种部分花器管性状的遗传表现,为远缘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二倍体野生种甘菊、菊花脑和异色菊,四倍体野菊,同源四倍体菊花脑,栽培菊花(六倍体及其非整倍体)及其种间杂种F1代的花器官性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杂种总平均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分别相当于亲中值的112.4%、108.0%、118.6%,且从二倍体物种组合到二倍体与四倍体组合再到二倍体、四倍体与栽培菊花组合,平均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杂种优势逐渐降低,但二倍体野生种组合的筒状花数目除外。【结论】F1代的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具杂种优势;栽培菊花比二倍体、四倍体的花色遗传能力强,白色、紫色遗传能力大于黄色;平盘型遗传能力比单窄瓣型强;多瓣型遗传能力比单瓣型强。  相似文献   
39.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堰虹桂’‘Yanhong Gui’‘玉玲珑’‘Yu Linglong’和‘杭州黄’‘Hangzhou Huang’芳香物质及其释放节律。结果表明:3个桂花品种最主要的特征香气物质均为芳樟醇、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随花的开放,3个品种中芳樟醇的香气值均逐渐升高,在盛开期达到最大后降低,α-紫罗兰酮表现为逐渐降低;β-紫罗兰酮在‘堰虹桂’和‘杭州黄’中逐渐降低,在‘玉玲珑’中先升高再降低;此外,部分酯类和烯类芳香物质的相对含量也表现为随花开放而逐渐升高。通过感官判断可知,‘堰虹桂’香气甜而淡,‘玉玲珑’浓香馥郁,‘杭州黄’香甜雅致。花开放过程中主要特征香气物质香气值变化规律的不同与部分品种特异的酯类(γ-癸内酯)和烯类芳香物质(顺式和反式氧化芳樟醇)的共同作用是导致3个桂花品种香气及其释放节律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
为探索等离子体处理大豆对化肥利用率的影响、最佳方法和增产机理,进行了等离子体处理大豆对化肥利用率的试验。试验采用5种剂量、7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苗期调查处理根数比CK_1多1.8~2.9条。处理间株高变化不明显。结荚期、成熟期干物质的化验分析和测产,结果表明处理1.0A×2和1.5A×2的剂量能促进大豆吸收养分,(N P_2O_5 K_2O)总量比CK_1提高10%以上;比CK_1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为25.2%~32.9%、3.0%~6.7%和7.5%~13.5%。明确处理1.0A×2的剂量,比CK_1增产11.0%,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