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7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克炎晶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克炎晶采用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剂量、不同疗程,对24例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和8例隐性乳房炎患牛进行了分组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每千克体重使用克炎晶0.5~1.0mg1~2次就能有效杀灭隐性乳房炎致病菌;对于临床型乳房炎,每千克体重0.5~1.0mg剂量总有效率为60%(9/15),而1.5mg总有效率为88.9%(8/9)。乳区基部注射总有效率为77.8%(7/9);乳池内注入总有效率为88.9%(8/9);肌肉注射总有效率为33.3%(2/6)。因此,临床治疗时应选择每千克体重1.5mg作为用药剂量,乳房基部注射和乳池内注入作为用药方法,疗程为3~5d。  相似文献   
32.
1日龄SPF鸡分别接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禽呼肠孤病毒(ARV)和REV+ARV,于感染后3、5、46 d采集脾细胞做脾淋巴细胞培养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FN-γ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鸡感染REV后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显著升高。感染后5 d,REV单独感染引起IFN-γ8倍的增长,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ARV单独感染引起IFN-γ2倍的增长。REV和ARV共感染鸡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量增长了3倍。至感染后46 d,共感染和REV单独感染的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仍然差异显著,ARV单独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33.
采用Cetavlon、冷酚、不同浓度乙醇沉淀、离心等步骤精制的荚膜多糖,用生物学、免疫学等方法分析检测其理化特性及免疫原性。结果表明:提取的荚膜多糖具有良好的多糖特性、结构特征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4.
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纸片法测试了9株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对利福平、异菸肼、对氨基水扬酸钠及黄连等40种中草药的敏感性。结果,供试菌均对利福平和黄连高度敏感;对黄芩和黄柏中度敏感;而对其余的37种中草药及异菸肼和对氨基水扬酸钠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35.
为了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调查分析,从山东省部分地区的60个鸡场采集了116份鸡内脏病料,结合培养特性对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和生化鉴定,结果分离到大肠杆菌95株,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76株。对这7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12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发现分离的菌株对12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青霉素对其完全没有抑制作用;新研制的利福平复合新药抑制作用最强,64.5%为高度敏感(49/76),34.2%中度敏感(26/76),表明该药对鸡大肠杆菌具有显著的效果;其中,丁胺卡那霉素(63.2%)、氟哌酸(55.3%)也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6.
CpG-ODN免疫佐剂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对核酸免疫学特性的深入了解,人们对CpG特征结构在DNA免疫学中的重要作用有了逐步的认识,并在DNA疫苗、肿瘤免疫、病毒免疫等方面进行了临床应用。本文就CpG特征结构的特点、在不同动物中不同DNA序列的CpG免疫学活性及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7.
真菌性乳房炎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安地区某奶牛养殖户2头奶牛患乳房炎2个多月,使用中药和多种常规抗生素治疗均无效.本试验对无菌采集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确诊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通过药敏试验,使用敏感药物酮康唑对其进行治疗,症状明显减轻,产奶量回升,但仍未恢复到患乳房炎以前的产量.  相似文献   
38.
鸡白细胞介素-18(ChIL-18)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含有鸡白细胞介素-18(ChIL-18)基因的质粒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内进行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法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CEF-VSV系统,检测其对SPF鸡脾淋巴细胞诱导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活性和其对病毒的抑制效果;用3H-TdR掺入法和MTT法分别检测其对T淋巴细胞诱导转化和NK细胞杀伤活性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诱导表达出分子量44kD的目的蛋白(与GST融合表达),纯化后得到去除菌体蛋白的高纯度目的蛋白;该蛋白能够诱导脾细胞产生IFN-γ,当浓度为250ng/mL时诱导IFN-γ的活性最高,可达1×106U/mL;但该蛋白不能直接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生长;能够刺激淋巴细胞显著增殖,浓度为250ng/mL时效果最佳;适当浓度的rChIL-18蛋白能促进NK细胞的杀伤活性,浓度为150ng/mL时,作用最强。利用原核表达的重组鸡白细胞介素-18蛋白与天然鸡IL-18蛋白一样具有较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39.
由溶解的山羊胎儿分离出一株羊伪结核棒状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哲里木盟北部山区某牧户的1只呈现流产症状的孕山羊子宫内已完全溶解的胎儿溶解物中分离出1株疑似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病原体。通过生化反应等鉴定,确认该菌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40.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是继鸡白因病和马立克氏病之后的第3种病毒性肿瘤病,它是由一组反转录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群(REV)引起的鸭,火鸡,鸡和野鸡等禽类的一组症状不同的综合征,包括免疫抑制,急性致死性网状细胞瘤,矮小综合征(或称生长抑制综合征,僵鸡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