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7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进人十月份以后,气候变化无常,特别进人晚秋后,夜间温度比较低,禽舍需要密闭以防寒保暖。由于此前我们经历了一个长达3、4个月的防暑降温过程,采用了喷雾降温等方法,这势必会使鸡舍内湿度比较大,大量的有害气体以吸附的方式存在于鸡舍内。特别是在高密度饲养的蛋鸡、蛋鸭、豁鹅、肉用种鸡及肉仔鸡舍内,  相似文献   
122.
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山东济南市 5个奶牛场的 1 65份临床型和 1 4 7份隐性型乳房炎奶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临床型未用利福平复合新药奶样 48份 ,细菌检出率为 83 33 % ;用该药 2d内采集的奶样 1 1 7份 ,细菌检出率 60 68%。隐性乳房炎奶样细菌检出率 72 2 9%。用新研制的利福平复合新药对未用该药奶样分离菌 35株和用该药后有代表性的分离菌 40株 ,共 75株临床型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84%为高度敏感 (63/ 75) ,1 6 %为中度敏感 (1 2 / 75)。鉴定的细菌有葡萄球菌 ,链球菌 ,大肠杆菌 ,棒状杆菌 ,芽孢杆菌等。根据用药后患病奶牛的临床表现和奶样细菌分离情况 ,表明该药对奶牛乳房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3.
鸡白细胞介素18成熟蛋白全长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发表的鸡白细胞介素 18(IL- 18)成熟蛋白的 c DNA序列 ,设计 1对特异性引物 ,应用 RT- PCR从脂多糖(L PS)刺激 10 h活化的 MDCC- MSB1细胞中克隆到编码鸡 IL - 18成熟活性蛋白的完整基因片段 ,其大小为 5 10 bp。经序列测定证实 ,所获得的 c DNA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完全一致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鸡 IL- 18的基因表达、生物学活性以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4.
规模化鸡场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调查分析,从山东省部分地区的60个鸡场采集了116份鸡内脏病料,结合培养特性对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和生化鉴定,结果分离到大肠杆菌95株,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76株.对这7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12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发现分离的菌株对12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青霉素对其完全没有抑制作用;新研制的利福平复合新药抑制作用最强,64.5%为高度敏感(49/76),34.2%中度敏感(26/76),表明该药对鸡大肠杆菌具有显著的效果;其中,丁胺卡那霉素(63.2%)、氟哌酸(55.3%)也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5.
本试验从山东省不同奶牛场筛选出60头健康状况良好的奶牛,按试验要求分三组,第一组为20头8~15月龄的未配种的青年奶牛,第二组为20头处于干奶期(围产期)的奶牛,第三组为20头产后一个月的奶牛。采用常规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的方法从产道分离到细菌150株,其中乳酸杆菌46(30.70/4)株、表皮葡萄球菌39(26%)株、无乳链球菌21(14%)株、大肠杆菌23(15.3%)株、芽孢杆菌8(5.3%)株、棒状杆菌5(3.3%)株、念珠菌8(5.3%)株。比较结果显示,乳酸杆菌为正常奶牛产道内的主要寄生菌,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但是未配青年奶牛的阴道内,乳酸杆菌的分离率并不高。试验发现,奶牛阴道内的寄生菌一般为2~3种。  相似文献   
126.
本研究旨在观察一种由多种有益菌组成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成分为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等)通过饮水摄入以后,对鸡舍氨气浓度,肉鸡血清中血氨、血清尿酸、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和免疫系统的影响。选用240只1日龄AA肉鸡,按试验需求随机分成4个试验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每个试验组3次重复,每次重复20只。从1日龄开始,对照组按正常饮水,其余各组均在饮水中添加该液态微生态制剂,添加量分别为试验1组0.3%,试验2组0.6%,试验3组1.2%。结果表明,试验2组在第6周可显著降低鸡舍内的氨气浓度(P〈0.05)。各试验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肉鸡免疫后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适量添加该微生态制剂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鸡舍氨气浓度,使机体血液中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升高。同时可以增强机体体液免疫能力,但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7.
本试验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茵、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3种主要的乳房炎病原茵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本方法的特异性为100%,最低检测浓度为1.25×103cfu/mL,充分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特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8.
利用设计合成的特异性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PCR扩增,将目的基因回收并连接到T载体,鉴定后进行测序验证,然后对本实验室所分离鉴定的临床分离株进行双重PCR检测。结果显示,PCR产物经过电泳成像显示,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在293bp和642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双重PCR检测发现,其中95%以上存在粘附素基因clfa A和Fnbp A。证明本试验建立的双重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素基因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9.
奶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济南、泰安和临沂等地区5个奶牛场的160份乳样进行了临床型乳腺炎和隐性乳腺炎的判定检测,并进行了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160份乳样中有127份呈乳腺炎阳性,其中临床型乳腺炎占36.22%,隐性乳腺炎占63.78%;从这些乳样中分离到了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依据溶血型的不同主要有α溶血、β溶血、α β溶血和不溶血四种;大肠杆菌依据O抗原诊断血清得出主要有O2、O21、O76和O88这四种型;无乳链球菌依据溶血型主要为β溶血型.  相似文献   
130.
猪蛔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蛔虫病是仔猪常见的多发性寄生虫病 ,可导致仔猪的腹泻、消瘦、贫血、出血、生长不良 ,并易引起其它疾病的继发 ,严重的导致仔猪死亡。本病流行和分布极为广泛 ,对我国养猪业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其病原体为寄生于猪小肠中的蛔科 (Ascaridae)大型线虫。猪蛔虫属专性寄生 ,它既不寄生于马属动物 ,也不寄生于反刍动物。有时猪蛔虫可能误入非专性宿主体内 ,但不能发育为成虫。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猪蛔虫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目前 ,人们对猪蛔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蛔虫的呼吸机制和代谢这是猪蛔虫研究的热点。 Kita等 [1] 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