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7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对4个不同奶牛场20头产后健康状况良好的奶牛每头奶牛采样器采集子宫样品,通过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等常规方法,对其子宫内细菌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以探讨产后健康奶牛子宫内细菌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不同奶牛场之间的比较差异。结果表明,本试验还对产后不同阶段所分离到的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在产后第2天,子宫内呈污染状态,细菌数量迅速增加,四组试验的计数结果分别达到了8.34×105、2.15×105、1.90×105、2.97×105,此后细菌数量呈缓慢增长趋势,在产后第8天时子宫内细菌计数达到最高,四组试验技术结果的平均数分别为:4.25×107、4.01×107、3.95×107、3.05×107。  相似文献   
102.
应用B超3.5 MHz探头体表监测拉布拉多犬妊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B型超声二维成像的基础上,用频率3.5MHz电子凸阵扇型体表探头跟踪检测40条拉布拉多妊娠母犬,观察其胎儿发育规律,记录妊娠胚胎的各个胚外结构(孕囊等)、胚胎外形及胚内结构(胎心等)的首次检出时间。最早检测出孕囊、胎心搏动和胎盘的时间分别为18d、23d和31d,最早36d能测定完整骨骼系统,37d能识别大部分内脏器官。3.5MHz探头不能准确判断胎儿性别,判定胎儿数目困难。  相似文献   
103.
泰安地区某奶牛养殖户2头奶牛患发乳房炎2个多月,使用中药和多种常规抗生素治疗均无效,本试验对无菌采集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确诊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使用敏感药物酮康唑对其进行治疗,症状明显减轻,产奶量回升,但仍未恢复到患乳房炎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4.
将伪结核棒状杆菌人工接种50只实验小鼠,4周后用利福平对其中存活的27只进行治疗试验,疗程为1周。然后每周解剖3只实验小鼠,检测药物在其脓肿病灶内有效杀菌作用的持续时间即残效期;同时对耐受该药物的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发现:停药后第8周病灶内不仅仍有药物残存,而且仍然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同时由4只小鼠的脓肿病灶分离到接种菌,经鉴定确认均为利福平耐受菌。表明伪结核棒状杆菌对利福平极易产生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5.
羊伪结核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羊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淋巴结或肺脏等组织脏器形成干酪样脓肿,国外多称之为干酪样淋巴结炎(CLA)。该病主要引起患羊消瘦、生产性能低下和死胎,严重者发生死亡。人、各种家畜和许多野生动物均可患本病。世界上几乎所有养羊的国家或地区都有本病存在。由于本病发展缓慢、而且致死性低,所以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本病是国际上公认的难以防治的传染病之一,一但侵入羊群则很难彻底清除,给养羊业的发展造成较大危害。多年来,作者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病原菌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中西医结合疗法及免疫方法等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现结合国内外有关该病的研究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6.
规模化养猪场的环境污染和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养猪场规模越来越大,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要实现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善生态环境.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畜禽废弃物,保持养猪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7.
以相当于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原型株HPRS-103基因组碱基#5394-#5416及#7811-#7794的1对引物对PCR,在2000-2001年从山东,河南和宁夏分离的8株ALV-J中,有6株可以扩增出含gp85基因的2.2kb左右的特异性片段,对其中5株的扩增片段做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5个毒株的囊膜糖蛋白gp85与原型株hprs-103有93.4%-96.8%的同源性,与我国最早的分离株SD99024有93.7%-98.7%的同源性,它们相互之间的同源性为91.2%-98.7%,由此说明,我国AVL-J的gp85基因正在不断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08.
提取伪狂犬病毒(PRV)Bartha—K61株基因组DNA为PCR扩增模板,并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PRV Ka—plan株UL区UL25、UL24、UL23、UL22基因序列,选择保守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分别扩增出位于UL23(TK)两侧(含部分TK基因)的可用于同源重组的左臂片段(L)和右臂片段(R),L包括部分UL25、全部UL24、部分TK,R包括部分TK及部分UL22,L和R的拼接片段中TK基因内部缺失270个核苷酸。将L片段和R片段克隆于pBlueseript M13—载体上,获得pSKLR;再将绿色荧光蛋白载体pEGFP—C1上含GFP及其多克隆位点的完整的基因表达盒插人pSKLR的L片段和R片段之间构成转移载体pSKLRG。提取pSKLRG质粒,经单酶切线性化后用脂质体与PRV Bartha—K61株共转染143TK^-细胞,在细胞培养液中有5—溴脱氧尿嘧啶(BrdU)存在的条件下筛选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PRV Bartha—K61毒株:PRV rBGFP。  相似文献   
109.
以杆状病毒pFastBacTM Dual为载体,将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基因和山羊白介素18(gIL-18)基因,分别插入到双表达载体的P10启动子和多角体蛋白启动子PH的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TMDual-gIL18-VP1,然后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三重抗性与蓝白斑筛选,获得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cmid-gIL18-VP1,并利用昆虫细胞进行转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表明gIL-18基因和VP1基因同时在同一细胞中独立表达。将共表达产物进行生物学活性分析表明,重组蛋白能够诱导山羊脾淋巴细胞生成IFN-γ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在牛肾细胞(MDBK)上生长。本试验用Bac-to-Bac系统成功构建了同时含有gIL-18基因和VP1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并在昆虫细胞中得到了高效表达,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从而为下一步研究gIL-18在口蹄疫(FMD)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0.
伪狂犬病病毒是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均可感染的疱疹病毒。近年来,对伪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取得了很显著的进展,尤以PRV糖蛋白研究最深。本文对目前已发现的11种糖蛋白的基因定位、结构及功能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