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8篇
  27篇
综合类   8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川南坡地的农耕地以及退耕成慈竹林、杂交竹林、桤木+慈竹混交林和弃耕地5年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微生物和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分形维数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退耕后土壤有机质、粘粒(<0.001 mm)含量、颗粒分形维数、颗粒组成中物理性粘粒(<0.01 mm)与物理性砂粒(>0.01 mm)含量的比值、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总微生物数量以及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增加,呈现出慈竹林>杂交竹林>桤木+慈竹混交林>弃耕地>农耕地的规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物理性粘粒与物理性砂粒含量的比值、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森林培育学教学改革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总结了近几年来森林培育学教改取得的成绩,指出在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式、考核等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培养高层次林业人才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3.
森林培育系列实验教学是林学专业进行林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深化此项教学改革的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前期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就该课程运行近两年来取得的初步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改革的方向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4.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05.
森林覆盖率与水土保持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森林覆盖率是反映区域森林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评价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和改善森林小气候等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覆盖率高低与水土流失、区域降水之间关系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06.
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对小白菜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巨桉凋落叶化感物质对受体植物光合效率及光合机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向栽植盆中直接施加巨桉凋落叶的方法,模拟巨桉凋落叶化感物质自然释放过程,分别设置0、20、40、80、120g/盆等5个巨桉凋落叶施用水平,选择受体作物小白菜进行盆栽控制实验。【结果】随着巨桉凋落叶施用量的增加,小白菜的各种色素含量显著下降,叶绿素a降幅最大,最高处理量(120g/盆)的小白菜叶绿素a比对照降低了67.3%;Pn-PAR曲线和Pn-Ci曲线的曲角也不断减小,光饱和下AQY、Pmax、Lsp、Lcp、Rd以及CO2饱和下CE、Pmax、Rp等拟合参数也呈总体降低的趋势,Ccp逐渐升高,Csp无明显规律;光适应下Fo'、Fm'、Fs、Fv'/Fm'、ΦPSⅡ、qP、qN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值也显著下降,80和120g/盆两个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释放的化感物质显著地抑制了小白菜的光合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光抑制特征,光反应系统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07.
云杉天然林分生境条件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数量化理论(Ⅰ)等数学方法筛选出对云杉生产力影响极为显著的生境因子,并依据这些因子采用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云杉分布区天然林分生境条件进行数量分类,提出云杉分布区产区大地貌生境区植被型生境组局部地形生境型土壤生境类型级5级分类系统,将川西北高山产区划分为2个生境区、5个生境组、11个生境型和17个生境类型级。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18年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0—20 cm)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影响。试验设化肥NPK不同组合(NPK、NP、NK、PK),全部施用有机肥(OM),一半有机肥+化肥NPK(1/2OMN)及不施肥(CK)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土壤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及活性腐殖质(活性胡敏酸和活性富里酸)组分碳和氮含量,提高可浸提腐殖质(胡敏酸和富里酸)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分配比例;但施肥对土壤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含量的增加率均分别高于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各处理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含量均为OM处理最高,且有机肥与化肥NPK配施高于单施化肥各处理;而化肥处理中NPK均衡施用效果最好。说明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NPK配施及化肥NPK均衡施用是增加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关键;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较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对施肥措施的响应更灵敏。  相似文献   
109.
从2008年1月至12月,对华西雨屏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应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系统和气压过程分离(Barometric Process Separation,BaPS)技术分别研究了4个氮沉降水平0(CK)、5(L)、15(M)、30(H)g N.m^-2.a^-1下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和月动态。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各处理土壤呼吸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氮沉降初期,各处理土壤呼吸差异不明显,5月份以后各氮沉降处理土壤呼吸开始表现出抑制效应,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愈加明显(CK〉L〉M〉H);土壤呼吸日变化基本呈现单峰曲线,呼吸速率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00—16:00。随着氮沉降的增加,对土壤呼吸产生的抑制效应增强,这可能与光皮桦林土壤本身的氮素状态有关。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对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偏相关分析得出,温度能解释土壤呼吸的大部分变异(50.1%-79.8%),是影响光皮桦林土壤呼吸的主导因子。随着氮沉降浓度的增加,土壤呼吸的Q10值减小,表明氮沉降可能降低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0.
胡慧蓉  胡庭兴  谭九龙  迟西文 《土壤》2014,46(4):630-637
华西雨屏区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结合过渡地带,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退耕还林重点工程区。通过野外调查与实验室分析,对该区30年的桤木林、水杉林、柳杉林、慈竹林、次生林与荒草地等6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剖面全量氮磷、速效氮磷钾和有机碳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氮磷钾含量有差异,表土层差异明显。表层0~20 cm土壤全量氮磷含量为桤木林慈竹林柳杉林水杉林次生林≈荒草地,速效氮磷钾合计总含量为桤木林次生林≈水杉林柳杉林慈竹林荒草地,森林植被下土壤氮磷钾含量高于荒草地,其中,桤木林土壤全量氮磷与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80 g/kg、7.94 g/kg、73.15 mg/kg、64.97 mg/kg和183.45 mg/kg,高于其他林地表土。2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储量在表土层与剖面中变化趋势一致,为桤木林慈竹林柳杉林水杉林荒草地次生林;全磷储量变化稍有不同,但桤木林与慈竹林仍为最高,而次生林最低。3所有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密度均有明显的表聚性,但垂直剖面变化趋势不明显。土壤有机碳密度在表土层与全剖面的变化趋势一致为桤木林柳杉林慈竹林荒草地水杉林次生林。4紫色土区植被类型与土壤母质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经过30年的植被恢复,桤木林在土壤肥力发展与固碳能力方面均有明显优势,针叶树中柳杉好于水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