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1篇
  16篇
综合类   106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甜瓜果实香甜、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为提升甜瓜品质,增加种植效益,作者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设施甜瓜绿色简约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2.
奶牛生产中往往通过干奶期治疗消除乳房在上个泌乳期已存在的感染、预防产后新发感染。干奶期的治疗能使乳房有机会在下一个泌乳期到来之前修复受损的乳腺组织,降低产后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本试验旨在比较三种不同成分的干奶药——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干奶期)(RC)、复方普鲁卡因青霉素-萘夫西林钠-硫酸双氢链霉素乳房注入剂(干奶期)(NF)、邻氯青霉素乳房注入剂(干奶期)(AB)的安全性、对干奶期隐性乳房炎治疗效果和产后新发临床乳房炎预防效果、弃奶期以及经济效益,以期为临床干奶药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RC的安全性较好;(2)三种干奶药对干奶期隐性乳房炎治疗和细菌清除效果无显著差异;(3)AB预防产后新发感染效果最好;(4)NF弃奶期最短;(5)AB经济效益最好,对各项综合评分,RC为4分,AB为6分,NF为5分,因此在临床干奶期治疗中首选邻氯青霉素乳房注入剂(干奶期),针对提高新产牛产奶的商品率,可选用复方普鲁卡因青霉素-萘夫西林钠-硫酸双氢链霉素乳房注入剂(干奶期),针对干奶环境略差的牧场可考虑选用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干奶期)。  相似文献   
123.
县域是耕地保护及预警最为合理的研究尺度,综合应用土地利用规划、年度计划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预测耕地资源“量”与“质”的变化趋势是科学合理地保护耕地的有效手段。该文在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2个层次上,从耕地数量、稳定生产能力、易变养分的空间变化和综合4个方面构建了县域耕地保护预警体系,并对北京市顺义区进行了耕地保护预警研究。顺义区耕地保护单项指标预警结果表明,2007、2008年顺义区耕地数量出现轻警,2009、2010年则为无警;耕地稳定生产能力在2007、2009年为中警,2008年为重警,2010年为轻警;而易变养分含量变化的警情则不尽相同。综合指标预警结果表明:2007年顺义区耕地保护出现重警,2008年和2009年为中警,2010年为轻警。研究结果从预警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出发,全面考虑了耕地的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并使警情判定与土地管理和农业生产工作相衔接,是进行区域耕地保护预警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4.
太滆运河流域水环境污染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源解析法对工业污染点源和生活污染、水产养殖污染、种植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干湿沉降等非点源污染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了太滆运河全线常规监测断面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现状、客水水质及主要支浜水质现状。结果表明,生活污染源是太滆运河流域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太滆运河及周围河网以氮磷污染为主;两岸河浜的汇水使太滆运河水质下降;武宜运河与太滆运河交汇后,高锰酸盐指数与总磷污染均有好转,其中总磷由Ⅴ类转为Ⅳ类;锡溧漕河与太滆运河交汇后,使其污染更为严重,总磷由原来的Ⅳ类转为劣Ⅴ类,随后虽稍有好转,但入太湖前一直处于Ⅳ类水质状态。  相似文献   
125.
有机物料对盐土腐殖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秸秆、秸秆堆肥、秸秆生物质炭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盐土腐殖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秸秆堆肥和秸秆生物质炭主要增加了胡敏素含量,由对照的5.48 g·kg~(–1)分别增加至11.20 g·kg~(–1)、16.66 g·kg~(–1)和20.60 g·kg~(–1)。秸秆堆肥和生物质炭配施胡敏酸含量增加至1.36 g·kg~(–1),秸秆处理的富里酸由培养30 d时的3.77 g·kg~(–1)下降至3.32 g·kg~(–1)。土壤胡敏素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培养30 d(R~2=0.84,P 0.001,n=10)和180 d(R~2=0.98,P 0.001,n=10)时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秸秆、秸秆堆肥、生物质炭均有利于富里酸脂族碳相对含量的增加。生物质炭有利于土壤胡敏酸芳香类物质的增加;而秸秆或秸秆堆肥进入土壤初期,尤其是秸秆堆肥更有利于胡敏酸中脂族和碳水化合物或多糖类物质的积累。总之,生物质炭主要增加了胡敏素含量,秸秆堆肥与生物质炭配施更有利于增加胡敏酸含量。秸秆在进入土壤初期增加了富里酸含量。生物质炭与秸秆或秸秆堆肥配施时,生物质炭所占比例对胡敏素含量、胡敏酸芳香类物质含量和富里酸脂族碳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6.
海南蔗区甘蔗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1年来对海南甘蔗产区8个县(市)28个乡镇进行病害调查,初步明确了海南甘蔗病害种类。共发现病害31种,其中由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有19种,由病原细菌引起的病害有3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2种和由线虫引起的病害3种及由于甘蔗生长期出现的缺氮、缺磷、缺钾、缺钙等生理性病害4种。在这些病害中,甘蔗黑穗病(Ustilago scitaminea Sydow.)、赤腐病(Colletotrichum fuleatum Went.)、黄斑病(Mycovellosiella koepkei(Kruger)Deighton.)、轮斑病(Leptosphaeria sacchari Breda de Haan)、梢腐病(Gibberella fujikuroi(Sawada)Wollenw)、宿根矮化病(Clavibacter xyli subsp.xyli Davis)和甘蔗黄叶病(Sugarcane yellow-leaf virus,SCYLV)、花叶病(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最为普遍,而对甘蔗生产产生主要影响的是甘蔗黑穗病和甘蔗花叶病。总结甘蔗苗期、生长中期及后期发生的各类主要病害,对指导海南蔗区甘蔗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7.
本文设计了一种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装置,采用电子天平测量液体表面张力大小,以三线调节的方式解决吊环水平问题,并利用制作好的仪器,进行了对比测量,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且实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28.
为了评价抗虫转基因甘蔗优良株系Bt2、Bt17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生态安全风险,采集抗虫转基因甘蔗Bt2、Bt17号株系及其受体非转基因品种ROC22甘蔗根际附近土壤,研究抗虫转基因甘蔗对其根际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虫转基因甘蔗对其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会因甘蔗生长周期、抗虫转基因甘蔗株系以及酶的种类而大有不同。Bt2的土壤酶活性在甘蔗生长的各个时期均未与对照存在差异,而Bt17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则较为复杂。与受体非转基因甘蔗品种ROC22相比,Bt17根际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在甘蔗生长的任何时期都无差异;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甘蔗生长的各个时期均显著高于对照;中性磷酸酶活性则在苗期、分蘖期、成熟期显著高出对照,而在生长期与对照无差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苗期、生长期时与对照无差异,但分蘖期和成熟期显著低于对照,说明Bt2号株系对土壤酶活性并未产生影响,Bt17号株系对土壤酶活性可能产生较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9.
本文以嘉有黄腐酸产品为试材,在小麦上与常规化肥配施,通过设计梯度处理,研究嘉有黄腐酸产品对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影响,探索确定合理的施用量,为嘉有黄腐酸产品在大田小麦上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0.
大城市近郊县域耕地保护预警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县域是耕地保护及预警最为合理的研究尺度,综合应用土地利用规划、年度计划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预测耕地资源“量”与“质”的变化趋势是科学合理地保护耕地的有效手段。该文在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2个层次上,从耕地数量、稳定生产能力、易变养分的空间变化和综合4个方面构建了县域耕地保护预警体系,并对北京市顺义区进行了耕地保护预警研究。顺义区耕地保护单项指标预警结果表明,2007、2008年顺义区耕地数量出现轻警,2009、2010年则为无警;耕地稳定生产能力在2007、2009年为中警,2008年为重警,2010年为轻警;而易变养分含量变化的警情则不尽相同。综合指标预警结果表明:2007年顺义区耕地保护出现重警,2008年和2009年为中警,2010年为轻警。研究结果从预警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出发,全面考虑了耕地的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并使警情判定与土地管理和农业生产工作相衔接,是进行区域耕地保护预警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