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40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19篇
  14篇
综合类   268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21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探讨豆科牧草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不同形态氮肥对紫花苜蓿生长、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MtNRT1.3表达和氮吸收的影响。试验设有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处理(对照组,Con)、施铵态氮(NH4Cl—T1)、硝态氮(NaNO3—T2)和混合氮(铵态氮、硝态氮1:1混合—T3),各形态氮肥施加总量为按纯氮250 mg(每1 kg土)。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提高了紫花苜蓿中的氮含量,施加各种氮肥均提高了紫花苜蓿根中MtNRT1.3基因的表达量,且该基因的表达量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呈正相关性(P<0.01)。相比于铵态氮肥,施加硝态氮肥不但可增加植株中硝态氮含量,而且能提高植株铵态氮含量;相比于单施硝态氮和铵态氮肥,混合氮肥对提高植株氮含量效果最好;施加硝态氮肥更有利于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累积。因此,对紫花苜蓿施加氮肥应重视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增加硝态氮的比例更有利于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72.
为了明确麦田水肥供应特征,针对特定区域、特有的栽培模式和品种的养分水分需求规律,建立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的水肥综合调控技术,我们设立了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水肥综合调控技术研究试验。试验共设为6个处理,处理1:N_(12)P_8K_5,越冬始期和拔节初期分别浇水30 m~3/亩;处理2:N15P8K5,越冬始期和拔节初期分别浇水30 m~3/亩;处理3:N18P8K5,越冬始期和拔节初期分别浇水30 m~3/亩;处理4:N_(12)P_8K_5,越冬始期和拔节初期分别浇水50 m~3/亩;处理5:N15P8K5,越冬始期和拔节初期分别浇水50 m~3/亩;处理6:N18P8K5,越冬始期和拔节初期分别浇水50 m~3/亩。裂区设置,以灌水为主区,氮水平为副区,主区内各施氮水平处理随机排列。结果表明,处理1的冬前最大分蘖最少,处理4的春季最大分蘖最少;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浇水量过大,基本苗和最大分蘖反而减少;在同一浇水量的情况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基本苗、冬前最大分蘖和春季最大分蘖逐渐增大,说明氮肥有助于小麦的生长。在同一浇水量的情况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逐渐增高;在同一施氮水平下,千粒重、株高和产量随着浇水量的增大,逐渐增多;处理6产量最大,处理1产量最小,处理6比处理1增高23.62%。说明氮肥有助于小麦增产,因此可以合理施用氮肥。  相似文献   
73.
试验研究百脉根单宁对湖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和百脉根的饲喂价值。在相同能量和蛋白水平下,分别饲喂以苜蓿燕麦混合干草(A组)、百脉根(B组)、百脉根+PEG(C组)为粗饲料的饲粮。结果显示:A、B、C三组的平均日增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A组的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的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B组的氨氮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B组的pH值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结果表明,百脉根中单宁对百脉根的营养物质消化没有显著影响,但会降低瘤胃的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百脉根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高于苜蓿和燕麦混合干草,有较高的饲喂价值。  相似文献   
74.
75.
76.
77.
选择3头条件一致的荷斯坦奶牛,安装永久性的瘤胃瘘管、十二指肠瘘管和回肠瘘管,用Co-ETDA做标记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研究了不同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奶牛瘤胃、十二指肠、回肠和血液中维生素A浓度的影响,以及维生素A在小肠中的吸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瘤胃、十二指肠、回肠和血液中维生素A浓度随着维生素A剂量增加而极显著上升(P〈0.01),其中回肠末端维生素A浓度上升的幅度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加大,其余三者中维生素A浓度上升的幅度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小肠中维生素A的吸收量随着维生素A剂量的增加而极显著上升(P〈0.01),但上升的幅度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78.
为了掌握威海市种禽场主要疫病免疫抗体水平及病毒感染情况,2015-2017年对威海市全部25个种禽场分别进行了新城疫、禽白血病、鸡白痢疫病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全市新城疫免疫抗体水平均在90%以上,整体免疫效果良好,暴露风险较低;新城疫病原阳性率0.28%,禽白血病阳性率1.02%,鸡白痢感染抗体阳性率为0.52%。群体健康状况良好,禽白血病和鸡白痢接近国家净化标准。  相似文献   
79.
牛奶中免疫活性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介绍了免疫活性物质的种类和功能,主要论述了牛奶中免疫球蛋白IgA和IgG合成与转运机理及乳铁蛋白(LF)的免疫机理,介绍了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牛奶中免疫活性蛋白的含量和增强奶牛自身防御能力的技术进展,论述了增加牛奶中免疫活性蛋白的方法以及提高饮用者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