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6篇
  3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利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第II集水区2015年的林外降雨、林内穿透雨、树干茎流及气候观测数据,研究了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特征,分析了影响林冠截留量的主要因子,验证了Gash(1995)模型模拟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试验区5月降雨次数最多,8月降水量最大;次降雨以小雨频率最高,以短时降雨为主;(2)林下穿透雨、树干茎流及林冠截留均与林外降雨呈正相关;(3)Gash(1995)模型模拟的年累积林冠截留量为235.62mm,与实测值(254.16mm)具有较好的一致性;(4)模型主要受冠层饱和持水量(S)值、平均蒸发率与平均降雨强度比(E/R)值影响,研究中S值取值合理,E/R值有待进一步精确。  相似文献   
22.
利用中国东南部86个测站37年(1954-1990)月平均降水量资源对其夏季降水进行了客观分区,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区域平均降水序列的参数特征,趋势性,周期性,早涝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气候分区方法可以客观地将中国东南部夏季降水划分为1区(江北区),Ⅱ区(江南东部区),Ⅲ区(南岭区),Ⅳ区(华南区)和Ⅴ区(湘黔区)等5个区,用二次多项式拟合各个分区夏季降水的趋势,发现只有Ⅲ区和Ⅳ区37a夏季降水序列具有明显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周期普查分析发现中国东南部各区(I区除外)存在5-9a和10-15a2个周期段的振动,旱涝普查表面各区在1950年代的6a中旱涝频繁,在1960年代各区普通偏旱,在1970年代各区基本正常,在1980年代,I区和II区水涝较多,I区尤为严重,Ⅲ区和Ⅳ区偏旱年份多,Ⅴ区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23.
行驶平顺性是现代高速、高效汽车的一个重要性能,其评价指标主要有加速度加权均方根值和加速度均方值以及疲劳-降低工效界限、舒适性降低界限和人体对振动的吸收功率等几种.优化和预测相结合,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汽车的平顺性、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而且可以缩进实验时间,大大减少产品的开发成本.以某载货汽车为例,建立其力学和数学模型,对其平顺性评价进行了计算机预测,并就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4.
利用中国东南部86个测站37年(1954~1990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对其夏季降水进行了客观分区,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区域平均降水序列的参数特征、趋势性、周期性、旱涝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气候分区方法可以客观地将中国东南部夏季降水划分为Ⅰ区(江北区)、Ⅱ区(江南东部区)、Ⅲ区(南岭区)、Ⅳ区(华南区)和Ⅴ区(湘黔区)等5个区;用二次多项式拟合各个分区夏季降水的趋势,发现只有Ⅲ区和Ⅳ区37 a夏季降水序列具有明显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周期普查分析发现中国东南部各区(Ⅰ区除外)存在5~9 a和10~15 a 2个周期段的振动;旱涝普查表明各区在1950年代的6 a中旱涝频繁,在1960年代各区普遍偏旱,在1970年代各区基本正常,在1980年代,Ⅰ区和Ⅱ区水涝较多,Ⅰ区尤为严重,Ⅲ区和Ⅳ区偏旱年份多,Ⅴ区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 Lamb. ) Hook] 林物质生产中养分利用特征,为其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进行。供试林分7年生时,在林内设立了4 块固定观测样地,并在林分7、11、16、20、25年生5个林龄时,测定林分生物量,测定树木中K、Ca、Mg、N和P含量。根据枝叶枯死前后养分浓度差异和枝叶枯死量,估算枝叶枯死前的养分转移量。用某林龄段首尾两次测定的养分浓度差值,估算某林龄段以前生长且在该林龄段仍存活的生物质中新补充或转移出的养分量。将这些养分与从土壤吸收的养分结合一起,综合分析林分物质生产中的养分利用特征。【结果】林分物质生产利用的总养分中,土壤养分比例占79.3%~96.5%,随林龄增加持续下降;枝叶枯死前转移的养分占3.52%~17.6%,随林龄增加持续上升;林分12年生后,积累在某林龄段开始前林分生产的,在某林龄段结朿时仍存活的器官物质中迁移出的养分再利用占3.11%~3.40%,随林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树干高生长阶段以前,养分利用效率随林龄增加而下降,进入树干高生长阶段以后,养分利用效率随林龄增加而上升。【结论】林分用于物质生产的养分来自土壤、枝叶枯死前转移和植物活组织转移3个方面的养分。只要有枝叶枯死发生,枝叶枯死前就有养分迁移出来用于物质再生产。只有杉木林郁闭后,才发生某林龄段以前林分生产的,且在该林龄段仍存活的生物质中有部分养分被迁移出来再利用。林分养分利用的年变化受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需求量的制约,同时杉木体内养分再分配及贮备机制、杉木生长规律和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利用效率等共同调控着养分利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