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传统设施蔬菜灌溉和施肥采用粗放式管理,"大水大肥"现象严重,水肥成本较高,而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大。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现代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的新型技术之一,可以定时、定量、均匀供水供肥大大提高了肥料的使用率和精准性,有利于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该文从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现状和技术优势、水肥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和应用流程以及水肥一体化肥料选择标准几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病圃的建立及其在抗性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病圃法是目前自然接种类应用最广的方法,成本低、操作简便.病圃应设置在不同水稻生态区域的稻瘟病常发、重发区,并插植合适的感病诱发品种群.广东3个病圃设置合理、小种多样性、代表性好,年度间鉴定结果稳定可靠.2004~2006年对145个广东省区试品种在病圃进行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米质、产量提高的同时稻瘟病抗性水平均有所提高.说明将病圃作为抗性筛选基地对亲本或低分离世代进行抗瘟筛选有益于降低抗病育种的盲目性和年限.  相似文献   
13.
大豆华夏3号由华南农业大学和广西农科院选育而成,2009年由龙川县科技局和龙川县农业局引进,龙川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实施种植。结果表现为:丰产性突出,抗病性强,株形粗壮,品种抗性好,非常适合在龙川地区推广种植。同时总结出一套配套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并进行了良种良法配合推广。  相似文献   
14.
粤油13号花生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采用多种亲本复合杂交育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1],2006年分别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和国家品种审定。龙川县于2010年开始引进试种,表现出丰产性好、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非常适合龙川地区种植。同时根据粤油13号品种特性与龙川的气候、土壤条件等提出配套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14种施肥处理研究配方施肥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以及氮、磷、钾配合施用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每个测土配方施肥处理花生的产量都比对照(空白)增产;14个施肥处理中的N3P2K2处理产量最高,肥料用量和氮磷钾比例最为合理,采用该配方施肥能使花生生产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五山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应用优质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造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经过引进种植,其表现出株形好、茎秆精壮、丰产性好、米质优等特性,适合龙川县晚造大面积种植。根据该品种的特性,提出了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施用硅肥对水稻稻瘟病、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个不同的硅肥施用量对7个生产上的水稻主栽品种进行了稻瘟病、生长及产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对穗颈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增产效应,但存在品种间差异,其中以施用225kg/hm2效果最好;施用硅肥防控稻瘟病安全环保,有利于绿色食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龙川县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圃经过多年的基础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目前已成为长期、稳定、具有区域特点的稻瘟病试验点。利用该病圃服务于省区试抗病性鉴定、育种单位抗性材料筛选、龙川县主栽品种抗性监测、品种轮换、水稻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龙川县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圃经过多年的基础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目前已成为长期、稳定、具有区域特点的稻瘟病试验点.利用该病圃服务于省区试抗病性鉴定、育种单位抗性材料筛选、龙川县主栽品种抗性监测、品种轮换、水稻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五指山是海南省重要的黎族聚居地。本文以收集海南五指山区黎族主要饮料植物,总结该地区黎族饮料植物特色为目的,采用文献研究、关键人物访谈、植物鉴定和编目的方法对五指山地区常用黎族饮料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共收集常用饮料植物28种,并对其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