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重金属污染日渐严重,贝类由于其分布广,活动性低,且对重金属具有高积累性和强耐受性,是海洋环境中受污染程度较高的生物之一。笔者将从贝类重金属富集特征以及影响贝类重金属富集因素两方面对有关贝类重金属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概括了贝类种间、个体间以及组织间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重点分析了重金属因素(种类、形态、浓度等)和环境因素(季节、温度、盐度等)对贝类富集重金属的影响,以期为有关贝类重金属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敌克松可溶粉剂500倍液、15%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25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及消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再播种蓖麻,蓖麻发芽后,每隔7天调查一次蓖麻枯萎病的发病情况,直到连续一个月未发现新的枯萎病株后停止调查,比较各处理对蓖麻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敌克松处理的发病率为20.67%、消石灰处理的发病率为24.00%,和对照发病率36.67%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对防治蓖麻枯萎病的效果最佳.代森锰锌处理的发病率为26.00%、多菌灵处理的发病率为24.67%,和对照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百菌清处理的发病率30.67%、恶霉灵处理的发病率29.33%,和对照差异不显著,防治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3.
柞树通过树体的整形修剪不但能增强树势、提高枝叶产量还能平衡光照、改善叶质。本试验以6年生壮年柞树作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根刈、中刈留拳、中刈放拐三种修剪方式对柞树枝叶产量、株形树势、枝条发育情况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中刈放拐修剪方式收效最明显,株高为4.33±0.314m、冠径为2.38±0.233 8m,枝叶产量为10.51±4.528kg/株,与根刈修剪方式呈极显著差异,枝叶产量与中刈留拳树形差异性显著;中刈留拳树形发条力、主枝长度、粗度与中刈放拐树形的相当,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4.
该文介绍了一种10kV电缆网分支线路接地保护智能装置,该智能装置可以自动切除用户分支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和自动隔离用户分支线路的相间短路故障,避免分支线路故障造成主干线路的大面积停电事故。  相似文献   
35.
基于广西蚕桑产业在“东桑西移”“东丝西进”“东绸西移”战略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蚕业教育发展逐步成为蚕桑产业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石。结合广西蚕桑产业的教育发展状况以及取得的成效,通过分析广西蚕桑产业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建立多层次技术协同体系,加大基层农民培养力度,充实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6.
对广西典型的石漠化片区平果、凌云、靖西、那坡、上林、都安、忻城、环江等8个县(市)种桑养蚕情况进行调查,探讨了“小蚕共育+小作坊联产”“标准车间式养蚕”“适度规模种养分离”3种养蚕模式的应用情况.3种养蚕模式在8个县(市)应用率分别为83.56%、12.68%、3.76%.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性,“小蚕共育+小作...  相似文献   
37.
本文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柞蚕品种选大1号和沈黄1号及其F1、F2代、回交F1代共13个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柞蚕品种的分子遗传机制。运用8个RAPD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4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有65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7.84%,其中也出现了特异性扩增位点。  相似文献   
38.
桑尺蠖是桑园常见的害虫,也是传播病原的主要昆虫之一。在广西蚕区调查了桑尺蠖微粒子病对家蚕的交叉传染性。调查结果发现桑尺蠖幼虫微粒子病自然感染率为0.54%;从桑尺蠖体内分离获得4株微孢子虫,编号分别为Pa BM3、Pa BM4、Pa BM5和Pa BM6,光学显微镜下观察Pa BM3、Pa BM5和Pa BM6均为长卵圆形,与家蚕微孢子虫(Nb)存在明显差异;Pa BM4为卵圆形,与Nb相似。通过生物试验测定,发现Pa BM4微孢子虫对蚁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为2.49×10~5个/m L,是Nb的4.64倍,说明其对家蚕也具有较强的食下感染力,而其对家蚕没有胚种传染性;Pa BM3、Pa BM5和Pa BM6三种微孢子虫对家蚕均无感染力。因此,桑尺蠖微粒子病发生情况复杂,潜在对家蚕有交叉传染的风险,蚕种生产需要采取措施防控桑尺蠖的危害。  相似文献   
39.
柞蚕放养在野外,敌害较多,因此在饲养中需要采用一定的保护方法。南宁地处亚热带,考虑其气候特点,2015年在贵州引进柞蚕品种的饲养中使用了防虫网罩把/林育。在使用过程中,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改进,柞蚕饲养模式经历了2个阶段;第一阶段,全龄防虫网保护育,第二阶段,5龄前防虫网保护育、大蚕放养。对比两种方法,5龄前防虫网保护育、大蚕放养的模式更适合南宁的气候特点,也更经济。  相似文献   
40.
以忻城县桑蚕产业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的视角,在桑蚕主产区通过与桑蚕从业人员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调查了忻城县桑蚕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大资金扶持,加强示范引导、技术服务和监督管理,提高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促进产业良性循环发展,全面提高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等建议,以期对忻城县桑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