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抽样调查广西木薯蚕主产区龙州县3个乡镇5个村共178户养蚕户的养殖情况,进行木薯蚕饲养经济效益分析。调查的养蚕户约占所在村、屯总户数的3%~14%,分布面广,养殖规模小,蚕房充足的农户普遍采用地面育形式饲养。在薯、蚕兼收的前提下用木薯叶养蚕,每667 m2木薯地年平均总产值为2 895.00元,净利润为218.86元,成本利润率8.18%,种植和养殖环节与种桑养蚕相比消耗的人力物力少,易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发展柞蚕生产对推进广西蚕业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广西发展柞蚕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优劣势,认为在当前广西蚕桑业发展较好的形势下,柞蚕在广西发展需要得到政府重视、引导和支持,建立顺畅的营销渠道,以观光蚕业为主线,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多方式多渠道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3.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以应用药物进行治疗的蚕病。通过比较多种化学药物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发现阿苯达唑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对蚕体毒害性低。利用阿苯达唑采取溶液浸泡桑叶或以药粉直接喷洒蚕座上桑叶的方式均可以达到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的效果,两种使用方式的实用浓度分别为1 000 mg/L和1.0 g/kg,而且适宜采取每天添食药物1餐的方式利用药物。在蚕种生产中初步应用阿苯达唑组合药物防治家蚕微粒子病,也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樗蚕(Philosamia cynthia cynthia)是重要的野蚕资源。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樗蚕的孵化机制,以催青第9天的樗蚕卵为材料提取总RNA并反转录合成c DNA,根据鳞翅目昆虫孵化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ACE-PCR获得樗蚕孵化酶基因全长c DNA,命名为Pcc HE(Gen Bank登录号:MH119084)。Pcc HE基因c DNA全长为964 bp,由5'-UTR、3'-UTR和885bp的ORF组成,编码294个氨基酸;Pcc HE蛋白序列含有孵化酶特征序列锌指结合基序和Met-转角基序;基于Pcc HE氨基酸序列与16种动物孵化酶同源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分析树显示,樗蚕与蓖麻蚕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半定量RT-PCR检测Pcc HE在樗蚕胚胎发育早期的表达维持在较低水平,催青第3天小幅度增加,第9天时表达水平开始大幅上升,至孵化前达到最高水平;Pcc HE在5龄3 d幼虫中肠中高水平表达,并且在马氏管中也有表达,这是首次在昆虫马氏管中发现孵化酶基因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Pcc HE与樗蚕的胚胎发育和孵化密切相关,还可能参与幼虫期的食物消化、蛋白质代谢等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10kV绝缘线雷击断线的机理,分析某型号箝位绝缘子的结构和引弧原理,指出其自身结构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的加快百色市蚕桑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分析了百色市发展桑枝食用菌优势,针对该地区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品种结构,深加工做强桑枝食用菌;提高菌农素质,强化产业意识;加强政府扶持,狠抓示范基地建设等建议,以期为百色市桑枝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桂蚕2号"的亲本8810和8711全龄添食和4-5龄添食,并调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虫蛹统一生命率、死笼率、良卵数和不良卵率进行对比较。结果显示:全龄添食、4-5龄添食蚕服康1号和蚕用氯霉素各浓度处理(蚕服康1号1000mg/L、蚕服康1号500mg/L、蚕用氯霉素500mg/L)对上述性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即对"桂蚕2号"的亲本8810和8711无不良影响,可以在其繁育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镉胁迫对水培桑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筛选适宜镉污染土壤的桑树材料,为高耐镉和镉低积累桑树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为试验材料,设不同镉浓度的水培试验,测定桑苗的成活率和死亡率,运用线性回归法建立镉胁迫浓度与桑树死亡率的回归直线方程,计算不同桑树品种对水培液中镉的耐受性;调查桑苗在镉胁迫下生长30 d的单株叶和茎鲜重及解除镉胁迫后培养30 d的生长指标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镉对桑苗的毒害作用.[结果]据回归直线方程计算得知,水培30 d后,水培液中镉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0和1.46 mg/kg,致死浓度分别为2.07和2.54 mg/kg.水培液中镉浓度高于0.10 mg/kg时,两个桑品种植株的叶片、茎鲜重均小于在无镉培养液中生长的桑苗(对照,CK).解除镉胁迫后,0.05 mg/kg处理桑苗的生长状况优于CK,实际光能转换效率[Y(II)值]低于CK,叶片光系统已受到镉的毒害;0.10~0.50 mg/kg处理的桑苗生长状况明显不及CK,叶片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Y(II)值均明显下降,光系统受到镉的严重毒害.[结论]桑苗受到镉的毒害作用外在表现为植株生长受抑制,其中根系受到的影响最明显;内在表现为叶片光合作用被抑制,且该影响较难恢复.利用水培法进行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栽培时水培液中的镉浓度应不高于1.0 mg/kg,以低于0.5 mg/kg为宜,且桂桑优12对镉的水培耐受性高于桂桑优62.  相似文献   
19.
从2015年开始,对在南宁饲养成绩表现较好柞蚕103和104品种进行低温以解除春茧滞育,进行一化二放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相同温度下,处理时间越长,解除滞育率越高。103品种滞育解除率随低温处理的温度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即在2.0℃、5.5℃、8.0℃这3个温度条件下,温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则解除滞育率越高。相反,104品种表现为在2.0℃和5.5℃低温处理下,分别均处理51d、60d,在处理时间相同时,滞育解除率在5.5℃反而比2.0℃低。从制种和茧质成绩看,103、104品种均表现为单蛾产卵量多,遗腹卵少,孵化率均在90%以上,全茧量在9.0g以上,茧层率都在10.0%以上,表现较好(104品种雌性除外,其茧层率未达到10.0%)。本文的试验结果为柞蚕低温解除滞育提供了参考,为今后在南宁地区示范、推广、普及秋柞蚕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2015年从贵州省蚕业研究所引进14个一化性柞蚕品种,在南宁放养,并对这14个品种的龄期经过、各龄起蚕重量、茧质成绩、制种成绩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南宁饲养柞蚕具有龄期短(全龄经过约34-40d)、茧大蛹重(全茧量高于8.50g)的优势,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种茧保护后制种成绩差,留种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