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4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24篇
林业   460篇
农学   247篇
基础科学   359篇
  338篇
综合类   2037篇
农作物   141篇
水产渔业   200篇
畜牧兽医   1285篇
园艺   433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玉米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农作物,探索其产量的稳定性,能够更好地促进其生长,从而为我国农作物产量的可靠性提供支撑。基于此,就玉米品种产量稳定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玉米的生长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硒浸种对春小麦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分别设置0,0.5,1.0,2.5,3.5,5.0,10.0,50.0 mg/L共8个亚硒酸钠溶液浓度,通过发芽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浸种对春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亚硒酸钠溶液浓度升高,春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和根长以及干鲜重等指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1.0 mg/L的亚硒酸钠溶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亚硒酸钠浓度的升高(≥2.5 mg/L),其各项指标显著下降,并对根和苗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掌握合适的硒浸种浓度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探究清远麻鸡父母代种鸡的产蛋规律,试验选取一栋存栏数为7 696只的清远麻鸡父母代种鸡鸡群为研究对象,记录开产后从产蛋周第1周到产蛋第38周每天的母鸡产蛋数,统计开产后38周内的累计产蛋数,计算平均每周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采用伍德、分室、杨宁三种非线性数学模型对开产后1~38周清远麻鸡的平均每周产蛋率曲线进行拟合分析,采用Logistics、Gompertz、Von Bertalanffy三种数学模型对平均每周累计产蛋数进行曲线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清远麻鸡父母代种鸡的平均每周产蛋率以杨宁模型的拟合度最高(R2=0.985),其次是分室模型(R2=0.938),伍德模型的拟合度较差(R2=0.786),其中杨宁模型表达式为Y(t)=82.931e-0.011t/[1+e(-1.245(t-3.485))]。Logistics、Gompertz、Von Bertalanffy三种数学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清远麻鸡平均每周累计产蛋数,拟合度R2都在0.989及以...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AP2/ERF家族成员ERF基因在百合休眠解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百合品种西伯利亚(Lilium oriental ‘Siberia’)的小鳞茎为试验材料,从前期试验获得的转录组测序数据中筛选得到1个在小鳞茎休眠解除过程中显著上调表达的ERF转录因子,结合RT-PCR技术扩增得到西伯利亚小鳞茎的ERF基因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LoERF4;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LoERF4的基因结构和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利用荧光定量qRT-PCR技术检测LoERF4基因在小鳞茎休眠解除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通过克隆得到LoERF4基因全长,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606 bp,编码201个氨基酸,含有1个典型的保守AP2结构域;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21.52 ku,理论等电点为6.43,为亲水性蛋白,没有跨膜结构。qRT-PCR分析结果显示:在西伯利亚小鳞茎休眠解除过程中,该基因的表达量在第20天小鳞茎休眠解除、开始萌发时极显著升高。【结论】在百合中克隆得到的LoERF基因可能是参与调控百合小鳞茎休眠解除进程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95.
糙米发芽前的吸水过程是导致籽粒裂纹的根本原因,制约着发芽糙米品质和口感。为降低发芽前糙米裂纹增率,探究了完整吸湿区间内各含水率水平糙米的最优吸湿速率。将糙米初始含水率至发芽含水率的完整区间分为若干子区间,在各区间内以不同加湿速率加湿至该区间目标含水率。探究各区间内裂纹增率的变化规律,建立裂纹增率与加湿速率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以低裂纹增率为目标确定最优加湿速率。在此基础上,得出完整区间内以低裂纹增率及高效率为目标的加湿速率数学模型并试验验证。与前期分段加湿工艺相比,本优化工艺可降低发芽前糙米和发芽糙米裂纹增率(41.48±0.15)%和(43.67±0.26)%,糙米发芽率和γ-氨基丁酸含量增加(6.92±0.25)%和(25.03±0.18)%,为高品质发芽糙米的生产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为解决稻谷在高温干燥和储藏过程中品质损失问题,设计了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利用冬季环境下形成的自然冰为高含水率稻谷制冷,以减少高温干燥稻谷工序并减少储藏期间稻谷的品质劣变。试验检测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内稻谷的储藏品质与加工品的变化,并与传统常温仓做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供冷均匀、能耗低、无污染,其制冷系统的能效比为3.54;初始含水率为16.5%的高含水率稻谷在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中能安全储藏5个月,平均含水率呈缓慢下降趋势,最终达到(15.1±0.5)%;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中稻谷粮温稳定,平均粮温为9.8℃;储藏期结束后,稻谷脂肪酸质量比为18.3 mg/(100 g),发芽率为86.75%,霉菌总数为5.1×104CFU/g,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中稻谷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比常温储藏的稻谷分别提高了5.41个百分点和9.57个百分点,裂纹率比常温仓的稻谷降低了13.88个百分点,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中稻谷的储藏品质和加工品质显著优于常温仓中稻谷。  相似文献   
997.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石河子垦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模型特定的边界条件及参数,建立适合该区的包气带-饱和带水、气二相流的质热传输模型,模拟土壤水分、温度的动态变化,并利用实测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拟的土壤温度和含水率能够较好地反映实测值的变化规律,各土层模拟精度评价指标表明考虑空气影响的模拟结果更接近实测结果。对于9.7 mm日降水量的入渗深度,耦合模型可影响20 cm深土壤含水率,单相模型可影响到30 cm深左右。降水当日考虑空气模拟的蒸发速率比不考虑空气模拟的蒸发速率大7.7%;降水后1 d,不考虑空气影响导致蒸发速率比考虑空气的小3.19%。计算模拟期2种模型土壤总蒸发量,相差不大。根据2种模型水量平衡分析结果对比蒸发量的计算值与模拟值,发现考虑空气影响的模型模拟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998.
针对秸秆还田机对根茬处理效果较差、功率损耗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安装在玉米秸秆还田机上的玉米根茬挖切装置。以刀轴转速、台车前进速度、挖茬深度为因素,挖茬功耗为指标,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方法安排试验,建立了挖茬功耗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Design-Expert 8.0软件对试验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刀轴转速640r/min,台车前进速度1.2m/s,挖茬深度31mm为最佳参数组合,此时玉米根茬挖切装置的挖茬功耗为615W,表明该组合下试验误差较小。同时,对刀轴转速做了单因素试验,用Origin 8.0进行数据拟合并绘图,计算显示:固定挖茬深度为31mm、台车前进速度为1.2m/s条件下,完成根茬挖切作业的最低刀轴转速为626r/min。  相似文献   
999.
节水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