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中国高粱细胞质和A1型细胞质进行了生育期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主要受核基因控制,但胞质基因对核基因的表达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高粱细胞质虽未造成大多数被研究性状配合力的显著差异,但它在生产上利用,对增加胞质多样化,降低遗传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不同群体结构下大豆植株抗倒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针对大豆产量提升过程中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引发的倒伏问题,开展不同群体结构下,大豆植株抗倒性状的综合比较研究.【方法】以大豆新品种吉农30和吉农40为材料,通过设定5个种植密度,研究茎秆及根系的抗倒机制.【结果和结论】种植密度改变了群体的内部结构,随着密度的增加,倒伏逐渐加重且与低密度差异显著.高密度群体结构下,节间长度增长趋势较低密度明显、低节位单位茎长鲜质量小于高节位,而低密度下则表现相反;随密度增加,低节位茎粗、节间鲜质量降低幅度较高节位明显.可见,茎秆1~5节的物质分配发生了变化,这些性状的改变削弱了植株的抗倒能力.茎秆抗倒性状表现为:茎秆压碎强度、抗倒指数、单位茎长鲜质量随密度增加显著降低,与倒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株高/茎粗、重心高度、节间长度显著增加,与倒伏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下部根系的根瘤数、根干质量和伤流量等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倒伏呈负相关,其中倒伏级数与伤流量、根干质量相关系数最高,达极显著水平.本试验得出地上部茎秆压碎强度、抗倒指数和地下部根系伤流量、根干质量与倒伏关系最为密切,用其判断大豆植株的综合抗倒伏能力是可行的;大豆群体在轻、中度茎倒伏的情况下,植株具备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33.
试验以5M017和5D07为父、母本杂交组配的110株F_2代分离群体为试材,筛选68对多态性较好的SSR引物构建遗传图谱,覆盖1 607.7 cM,平均遗传距离23.64 cM。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ICIM)对玉米淀粉(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7个与玉米淀粉含量有关的QTL,其中,10个与总淀粉含量有关,分布在除第4以外的染色体上,有8个位点加性效应为负值,总淀粉含量增效基因主要来自父本;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的QTL有5个,分别位于第2、3、6、8、10染色体上,4个位点加性效应为正值直链淀粉增效基因多数来自母本;与支链淀粉含量有关的QTL有2个,位于第3、10染色体上,均表现遗传负效应。位于第10染色体标记区间phi059-umc1432检测到3种淀粉含量相关QTL。  相似文献   
34.
玉米新品种“吉农大678”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米新品种"吉农大678"是以自选系"B146"为母本、自选系"JND58"为父本育成的杂交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 722.2 kg/hm2,比对照"吉单261"增产9.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927.1 kg/hm2,比对照"吉单261"增产8.8%。该品种于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吉农大678"品种的主要特点是高产、抗病、品质好,适宜在吉林省中熟、中晚熟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5.
中国高粱地方品种株高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中国高粱地方品种的株高进行了研究,并对杂种F_1代株高的表现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代株高平均倾向高秆亲本,但优势不明显;中国高粱株高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平均达到总遗传平方和的82%以上,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在某些组合显著存在,上位性效应比显性效应显得更加重要;不同组合加性、显性效应值不同,甚至有正负区别。因此,在选配中矮秆杂交种时,要选配好组合及其亲本。  相似文献   
36.
高粱核质杂种是由核质不同源组成的纯核型杂交种。本研究的26个核质杂种中,有些核质杂种具有产量性状的杂交优势和超亲优势。杂交优势率最高的可达59.88%,超亲优势率最高的达26.74%。不同的质和核组合存在配合力差异,核质杂种优势可以稳定遗传。在高粱杂种优势育种上具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高梁核质杂种是由核质不同源组成的纯核型杂交种。本研究的26个核质杂种中,有些核南杂种具有产量性状的杂交优势和超亲优势。杂交优势率最高的可达59.88%,超亲优势率最高的达26.74%。不同的质和核组合存在配合力差异,核质杂种优势可以稳定遗传。在高染杂种优势育种上具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高粱新品种"吉粱二号"选育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要介绍了高粱新品种“吉粱二号”的选育经过,产量结果及主要特征特性,为正确利用该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概述了吉农大青饲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饲料业、农牧民以及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我国北方早熟区粒用高粱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早熟区粒用高粱品种多而乱,但主导品种不多,敖杂1号、四杂25、吉杂90等这些20世纪80-90年代育成的高粱品种,目前仍占高粱播种面积的50%左右。遗传基础狭窄,杂优模式简单,种质创新不够是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今后应加强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更新杂种优势模式,增强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提高早熟区高粱的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