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2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林业   272篇
农学   200篇
基础科学   153篇
  209篇
综合类   1145篇
农作物   139篇
水产渔业   72篇
畜牧兽医   807篇
园艺   163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为探讨中国荷斯坦牛多次重复超排的效果,对9头供体奶牛进行6次重复超排,每次超排间隔3个月左右,采胚47头次,生产可用胚胎292枚,平均每头次冲胚获可用胚6.2枚。每批获可用胚胎数依次为49,50,46,48,55,44枚。可用胚胎数并未随超排次数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荷斯坦牛以3个月的间隔多次重复超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2.
W6154S和W6184S生育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籼稻两用核不育系 W6154S 和 W6184S 的生育特性.在3月30~6月10日期间,播期的迟早与播始天数呈线性关系,6月10日以后播种,播始天数基本稳定;这两个不育系在播始期间的活动积温与播始天数亦呈线性关系.建立了反映上述两种线性变化的回归方程.讨论了这些回归方程在确定亲本播种期时的利用.  相似文献   
993.
昌优4号(博优120)系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采用博A与自选的大穗优质恢复系R120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稻中籼新组合。2002年和2003年参加江西省中稻区域试验,2004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多年的试验、示范种植中,该组合表现出高产稳产、抗性强等优点,是长江流域稻区杂交  相似文献   
994.
全国麻类生产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采取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18个产麻省(市、区)100多个县的麻类作物分布情况、种植面积、产量、种麻经济效益及麻类纤维的收获加工等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调查表明,我国麻类作物分布很广,南起海南省的三亚、北到黑龙江的大兴安岭、西到新疆伊犁、东到浙江一带均有种植.我国种植的主要麻类作物有苎麻、亚麻、红麻、剑麻、大麻,另外还有野生大麻和罗布麻等.主要麻类作物种植品种70多个,常年种植面积33万多hm2,纤维总产量50多万吨.加上油用亚麻、野生罗布麻、野生大麻等,我国麻类作物的总面积约166万hm2,是我国宝贵的天然纤维资源. 调查结果表明,入世后我国农民种麻收入比较稳定,以每公顷纯收入计,剑麻、红麻、大麻、苎麻、亚麻分别为8175元、6720元、6000元、4530元、2355元,已成为某些省(市)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我国麻纺工业趋于稳定,目前苎麻长纺锭为25万锭,短纺35万锭,气流纺1200头,织机7636台,年消耗苎麻原料18-20万吨.亚麻(含大麻)纺织加工能力为35万锭,亚麻织机近1500台,约占世界加工总量的16%左右,年消耗打成麻8-10万吨.红麻纤维的主要用途由生产传统麻袋和麻绳向开发红麻造纸和服装面料方面转变,发展前景方阔.1998-2002年5年间,我国麻产品每年平均出口金额达5.19亿美元,是建国初期我国麻产品出口额的18倍.随着麻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只要加强农、工、科、贸的联合,强化麻类作物种子管理,解决麻类生产规模化发展的剥削加工技术问题,我国的麻类生产必将得以长期稳定的发展,成为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5.
利用SSR分子标记划分籼型水稻杂种优势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58份籼稻材料间的多态性,计算了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并以遗传距离为依据,通过UPGMA法聚类分析,把供试的籼稻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杂种优势分析表明,群间优势大于群内优势,说明利用SSR标记划分籼型水稻杂种优势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6.
为解决海南省香蕉秸秆粉碎机具在作业过程中的缠绕和粉碎效果差的问题,设计一种自走式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阐述整机的工作原理,对喂入装置、粉碎装置进行理论研究并确定装置作业参数,完成结构设计。运用ANSYS软件对粉碎刀片进行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 粉碎刀片在正常工作下的最大等效应力为260.91 MPa,最大形变为0.159 88 mm,低于刀具材料的最大屈服强度,可以保证机器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对粉碎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模拟试验,选取刀端线速度和切割角度为试验因素,以秸秆所受最大应力和能量损耗为评价指标,进行二因素三水平试验。结果表明: 最优参数组合为刀片刀端线速度30 m/s,切割角度15°,此时秸秆所受最大应力为12.885 2 MPa,能量损耗为3.50 J。研究结果可为机具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为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智能化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全面转入以后续安置为重心的新阶段,为了增强易地扶贫搬迁的可持续性,必须因地制宜地发挥政府主导,统筹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社区治理等各方面的作用.为此,通过对涞源县福泽园扶贫搬迁社区的实地调查与走访,总结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安置的主要做法,重点从社区管理、就业安置、文化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其在规范社区管理,提高居民就业增收及融入感上取得的成效,并对社区人居环境、妇女就业、文化建设、收入保障等需要完善的方面给出了以"党建带妇建"、构建系统性文化培训体系等对策建议.综上所述,旨在对各地搬迁安置工作提供借鉴,为确保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的实现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998.
蚜虫是农业生产上的重大害虫,不仅通过取食韧皮部直接为害植物,还会传播很多植物病毒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目前防治蚜虫仍以化学农药为主,然而生物防治作为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防治策略在这几十年中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该文对我国近60年关于主要农作物蚜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主要农作物蚜虫的天敌资源(主要寄生性天敌196种,主要捕食性天敌16种,主要病原微生物6种)、蚜虫主要天敌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人工扩繁及应用技术及植物抗蚜机制和抗蚜种质资源挖掘,并对目前蚜虫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蚜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以Ca3(PO4)2为试材,采用溶磷圈法筛选木霉溶磷菌;采用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进行木霉溶磷菌鉴定;将溶磷木霉菌接种至辣椒幼苗根部后,采用常规试验方法测定溶磷木霉菌对辣椒生长性状、品质及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达到用溶磷木霉菌促进辣椒根际土中难溶性磷转化成速效性磷,减少磷肥施用量的目的.结果表明:溶磷木霉菌tang-10-11为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其溶磷透明圈直径为3.72 cm,显著高于其它木霉菌株.用100倍、300倍、500倍溶磷木霉菌tang-10-11处理后的辣椒根际速效磷含量分别为45.23、50.47、44.00 mg·kg-1,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tang-10-11不仅可以提高辣椒产量,还可以提高辣椒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因此,溶磷木霉菌tang-10-11可以促进辣椒根际土壤难溶性磷转化成速效性磷,从而促进辣椒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00.
药用植物富含多糖、生物碱、类黄酮、挥发油、有机酸和单宁等活性成分,以及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相对于传统的抗生素,具有天然、高效、价廉、无毒或毒性较低、易获得及对养殖动物和环境副作用小等优点,且药用植物及其提取物成分制成的药物一般很少产生耐药性,被认为是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鉴于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在水产养殖及其疫病防控领域的应用价值,文章重点综述药用植物抗水产养殖细菌性病原、病毒性病原和寄生虫病原,以及作为免疫增强剂调节水产养殖动物机体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当前我国渔用药用植物功能产品多而不强,在水产养殖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①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受生长阶段和生长地点的影响,其准确用药剂量难以确定;②针对药用植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很少,传统复方制剂成分复杂,不同药用植物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机制尚未明确;③相同品种不同产地的中药材质量不一致,实际用药过程中的药效差异明显。因此,今后应针对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使用方式、组合配比和复方剂型,以及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充分发挥药用植物在水产养殖及其疫病防控中的作用和价值,利用药用植物研制开发出一批高效的绿色抗病渔药产品,大幅度提高化学药物替代率,有效降低水产养殖病害造成的损失,以保障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