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92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36篇
  68篇
综合类   507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246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芳樟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芳樟工业原料林良种茎尖的离体培养和繁殖 ,探讨芳樟茎尖诱导、分化、不定芽生长分化、生根的适宜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 :适宜芳樟茎尖诱导培养基为MS +6 -BAa~ 2amg .L-1+NAAbmg .L-1,诱导率达 70 %以上 ,适宜分化丛生芽的理想培养基为改良MS +6 -BAa′~ 2a′mg .L-1+NAA0~ 2bmg .L-1+GA0~cmg .L-1芽年增殖系数达4 5 12 以上 ,有效芽苗率达 80 %以上 ,适合生根培养基为 1/2改良MS +NAAb′mg .L-1+IBA0~b′mg .L-1或 1/2改良MS +IBAb′mg .L-1+NAA0~b′mg .L-1,或R +IBAc2 mg .L-1+NAAc1 mg .L-1生根率达 98%以上。移栽土壤基质以黄心土加沙(10∶1)理想 ,移栽成活率可达 85 %以上  相似文献   
82.
尾叶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顶芽或茎段为外植体 ,通过 4种基本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组合的对比试验 ,筛选出最佳增殖培养基为B1+2 0mg·L-16 -BA +1 0mg·L-1NAA ,生根培养基为B2 +0 5mg·L-1ABT1号。移栽基质选择红心土。  相似文献   
83.
<正> 由信阳县林业局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雒海林、陈志国等研制的银杏模拟自然授粉新技术,经过两年试验。1993年研究成功。银杏模拟自然授粉是在银杏树雌花开放40%左右时,雄花粉按一定比例加入微量元素硼、锌和分散剂,并根据树的大小将50-150克花粉分作4-8份,分别在树冠外的不同方向用吊炮施放,使花粉撒落到树冠  相似文献   
84.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与福建、广州的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共生的 1 7株根瘤内生菌进行了形态培养、生理类群、营养源利用、代谢酶、宿主特异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1 7株木麻黄根瘤内生菌具有分枝状菌丝、孢囊、泡囊等Frankia菌的特征性结构 ,FCc64、FCc92、FCe3 3等菌株还具有串珠状菌丝段。木麻黄内生菌有A、B、AB等 3种生理类群 ,其中B群内生菌多。菌株离体培养具有固氮酶活性 ,且差异显著。多数木麻黄内生菌能良好利用吐温 ,只有少数菌株可利用葡萄糖等糖类物质。内生菌不同生理类群在碳氮源利用、有机酸羧化和代谢酶产生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侵染试验表明木麻黄Frankia菌株不仅可在木麻黄属内种间进行交叉侵染 ,还能侵染杨梅、沙枣和桤木等植物结瘤。  相似文献   
85.
紫叶稠李的芽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紫叶稠李的芽接试验,总结了紫叶稠李芽接成活的关键是砧木和接穗的选择,芽接的时间和芽接的方法步骤以及成活后的初期管理。  相似文献   
86.
不同林龄马尾松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渝东重庆石柱林场不同林龄(8a、20 a、30 a)马尾松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①马尾松的胸径和树高在幼龄林(8a)和中龄林(20a)生长速度最快,材积量则在成熟期(30a)达到最大.②马尾松各器官生物量和总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树干的生物量增长速度最快,在成熟期最高,达到72.68%.③各林龄马尾松林内,各层次生物量的高低排序都为乔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生物量和林地地上总生物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并占有绝对的优势;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占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比重则逐渐降低.④马尾松林的地上部分各林层的净生产力在中龄林的高低排序都为乔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幼龄林和成熟林则表现为乔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灌木层;乔木层生产力在地上总生产力中占绝对比重.  相似文献   
87.
以中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区云南松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冗余分析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探究土壤养分与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对不同海拔的响应,为该地区石漠化治理工作和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随海拔升高,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土壤全钾含量在海拔1 900 m处最高,在海拔1 600 m处最低;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海拔1 600 m处最高,分别在海拔1 300 m和海拔1 900 m处最低;速效钾含量在海拔1 900 m处最高,在海拔1 600 m处最低。Chao1指数、Shannon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而Simpson指标随海拔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在门分类水平上,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u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mycetes)和绿弯菌门(Curvularia),分别占比33.37%、24.40%、19.82%、12.06%。其中,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总体随海拔升高先增多后减少,而绿弯菌门的总体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放线菌门在海拔1 600 m的相对丰度最大,其余海拔的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在纲分类水平上,优势类群包括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酸杆菌纲(Acidobacteri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分别占比18.46%、12.72%、7.88%、5.13%。其中,α-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的相对丰度总体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酸杆菌纲的总体变化趋势与此相反,δ-变形菌纲在不同海拔梯度下无明显变化趋势。土壤pH值,及全碳、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与细菌多样性显著(P<0.05)相关,是细菌群落组成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88.
为了摸清适合玉米的抗倒剂种类和喷施时期,以玉米品种新科19为材料,研究了5种抗倒剂(矮壮精、50%矮壮素、玉米小胖墩、矮丰·胺鲜乙烯利、玉米四宝)和5个喷施时期(七叶一心、八叶一心、九叶一心、十叶一心、十一叶一心)对新科19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抗倒剂较对照(喷清水)能明显降低新科19的株高、穗位高,缩短第3、5节间平均长度,增加第3、5节间平均茎粗,提高产量。其中喷施玉米四宝产量最高,分别比其余4种抗倒剂增产0.2%~0.9%;抗倒剂在玉米9片叶时喷施产量最高,比对照产量提高18.9%。  相似文献   
89.
<正>制动系统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车主在对车辆进行保养维护时经常忽视对制动系统的养护,而更多关心的是机油三滤等。往往等到发现制动系统工作不正常的时候才对其进行检查维修,这样很有可能由于突发故障而导致刹车失灵酿成大祸。因此,需要经常对制动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才能保证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进而保证行驶安全。如何维护与保养车辆的制动系统呢?首先要了解制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简单的讲,当我们踏下制动踏板时,踏板利用杠杆原理将我们脚下的力  相似文献   
90.
利用统计数据,系统地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广西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利用外资及对外投资农业情况,总结归纳了广西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有利条件与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广西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优化环境,制定外向型农业发展规划;优化布局,加快外向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扶持,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搭建平台,建立外向型农业发展长效机制;加强研究,为广西外向型农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