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6篇
  9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使用2000—2015年广西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重点探究了广西种植业发展的现状及结构调整情况,指出了广西种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西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32.
东南亚热带玉米种质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东南亚引进的21份热带玉米种质通过田间种植,对其株高等9个性状进行综合鉴定与评价,为热带玉米种质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和物质基础。设2行区,小区面积4.2 m~2,不设重复,人工播种,单株留苗。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产量、穗粒数、穗位高、穗长等方面都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抽雄期和成熟期对供试品种的千粒重、穗粒数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试验筛选出大穗丰产品种、大粒丰产品种、矮秆丰产品种各4个,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优异种质材料5个。该试验中,泰国种质材料表现突出,可为育种家对东南亚热带玉米种质材料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加工番茄一次性采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2个加工番茄品种中,筛选出成熟度较集中、烂果少和带果柄比例小的适合一次性采收的品种。结果表明:在这12个加工番茄品种中,屯河16号带果柄比较严重,不太适合进行机械一次性采收,屯河9号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验证,其余品种均适合一次性采收。  相似文献   
34.
化肥深施的好处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的科学施用包括科学确定施肥量、肥料品种、施肥时期、施用比例和施肥方式等,化肥深施是科学施肥方式的一种,是相对于表施或浅施等施肥方式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35.
为筛选适合在南宁地区春季大棚栽培的耐低温弱光、抗病性强、优质高产的黄瓜品种,作者以满运·珍靓为对照,比较分析了4个黄瓜新品种的出苗情况、植株长势、生育期、果实性状、产量、经济效益、抗病性及瓜条商品性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美迪125为水果黄瓜类型,抗病抗逆性较强,品质好,产量高,种植效益好;1932和1941为密刺型黄瓜品种,发芽和出苗率均较高,植株长势健壮,抗病抗逆性强,口感脆甜,每667 m^(2)产量分别为4169.31 kg和4022.20 kg,经济效益较高;2066虽然在产量和效益上与满运·珍靓(ck)差异不大,但抗病抗逆性较弱。由此可见,美迪125、1932和1941较适合在南宁地区作春大棚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秸秆还田对麦粱两熟农田土壤团聚体特征的短期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冬小麦—夏高粱种植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农业两熟制系统,是山西省杂粮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为阐明该种植系统农田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及稳定性对秸秆还田量的短期响应,试验基于麦粱种植系统,分析了不还田(CK)、半量还田(HR)和全量还田(WR)对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特征和稳定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能够显著降低0—30 cm土层 > 10 mm和 < 0.25 mm粒级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加0.25~2 mm各亚粒级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同时显著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和不稳定团粒指数(p < 0.05);全量秸秆还田后较半量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特征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但对10—20,20—30 cm土层改善效果逐渐减弱;全量还田相比半量还田,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和大团聚体(> 0.25 mm)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2.2%,23.0%和5.3%,并显著提升了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和大团聚体(> 0.25 mm)含量,降低了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p < 0.05)。此外,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含水量和作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5)。综合表明,全量还田在短期年限内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改善晋中区麦粱两熟农田土壤团粒结构和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7.
通过温室控制试验,探讨生境变化对豚草生长的影响,以及与豚草入侵能力的关系;使用智能光照培养箱模拟不同海拔梯度的温度条件,探讨低温对豚草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人工去叶的方式模拟天敌昆虫采食对豚草的生物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豚草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增强了其适应不同土壤环境的能力。丛枝菌根真菌通过增加豚草的比叶面积,提高了豚草的资源获取能力,此作用在土壤有效氮含量低时更加明显,丛枝菌根真菌对豚草适应低氮生境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海拔升高导致环境温度降低,豚草幼苗的株高显著减少(P0.01),生物量在22.5~15.1℃差异显著(P0.01),15.1~9.4℃差异不显著,低温导致豚草幼苗生长缓慢,可能是限制豚草向北京周边高海拔地区扩散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去叶处理对豚草的分枝数没有显著影响。去叶显著降低了豚草的生物量(P0.05),而在对照和碳素添加(1650 g·m-2)处理中对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去叶后,剩余叶片的叶绿素测定值升高,豚草通过补偿生长增加了剩余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以维持必需的光合作用。据此推测,由于豚草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8月份之前如果天敌采食没有达到一定强度,则不会形成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8.
基于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土地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两方面构建了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并以湖北省潜江市为例,利用土地生态质量评价结果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西南部的生态风险整体较高,建设用地和湖泊水面的生态风险性较大。(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低,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域占52.24%。(3)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比较均衡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低价值中风险土地类型分布最广,主要分布于西南部返湾湖的外围区域。(4)建设用地管制分区与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分布比较协调,能够达到控制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目的,但管制分区划分中存在以用地需求为导向和分区依据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HJ-1A卫星CCD1数据具有免费、高空间分辨率等优点,但是由于受大气的影响,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失真。为了提高CCD1数据的提取精度,就必须对其进行大气校正。本文利用6S模型对2013年9月30日的HJ-1A卫星CCD1数据进行了大气校正,并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地表反射率数据对比2个方面对校正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NDVI的标准差校正前为0.179866,校正后为0.247689,大气校正能够有效地降低大气对遥感图像造成的影响,图像的层次更加丰富;在滇池的建筑物、水体、植被3种地物中分别选取1个像元,获得CCD1数据和MODIS数据分别在这3个像元上的反射率值。3种地物的地表反射率在2种数据中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4个波段的误差均在15%左右。对于水体,波段3和波段4的误差较小(10%),建议在进行滇池水质参数反演时尽量选用3、4波段。利用经过大气校正后的CCD1数据计算NDVI并结合密度分割的方法对滇池蓝藻信息进行了提取,提取的结果与滇池蓝藻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7703,说明利用HJ-1A卫星CCD1数据可以快速、动态地监测滇池蓝藻暴发。  相似文献   
40.
东北三省是全国最大的玉米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达1.53×107hm2,每年可收集的玉米秸秆量超过1.1×1 011kg。但是,东北玉米秸秆的总利用率不到5 0%,大部分秸秆被废弃或燃烧掉,在浪费大量农业资源的同时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也可以解决中国因秸秆过剩而产生的堆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合理耕层构建中深耕改土、间隔耕作、秸秆还田农业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一次作业可完成防堵深松、清垄、混埋及镇压等多功能秸秆混埋还田联合作业机。通过对关键部件防堵深松装置、清垄装置和混埋装置等结构优化设计和运动分析,确定了各关键部件的结构形式和参数,以及各部件的配置关系和整机性能参数。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在前进速度为5km/h时,秸秆覆盖量为1.0kg/m2;秸秆混埋深度为15.43cm时,混埋率为95.06%,碎土率为96.02%。该机作业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为东北平原构建合理耕层配套机具的设计、改进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