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9篇
  13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黑土区典型县域农田土壤氮素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典型黑土区双城市旱作玉米农田为研究区域,以耕层(0~20 cm)500个采样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空间变化和现状;利用20世纪80年代和2005年2个时段1∶50000的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空间分布图分析了22年来氮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分别属于高度空间相关,结构性因子的影响占主导地位.22年来土壤全氮和碱解氮都呈上升趋势,2005年土壤全氮平均值为1.86 g/kg,比80年代的1.5 g/kg增加了0.36 g/kg,增幅为24%;土壤碱解氮平均值为137.8 mg/kg,比80年代增加了16.8 mg/kg,增幅为13.9%.  相似文献   
22.
桑树幼苗叶片PSⅡ功能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桑树在不同氮形态下光合能力差异以及桑树对不同氮形态的需求规律,以1年生桑树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以及硝酸铵(NH_4NO_3)(氮素浓度均为7.5 mmol/L)处理下桑树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桑树叶片在NH_4~+-N下的PSⅡ光化学活性、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利用能力明显低于NO_3~--N和NH_4NO_3处理,而NO_3~--N和NH_4NO_3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NH_4~+-N处理下桑树叶片的VJ和VI均较NO_3~--N和NH_4NO_3处理明显增加,即PSⅡ反应中心受体侧电子QA向QB传递速率较低,但此时桑树叶片的Sm和N却明显高于NO_3~--N和NH_4NO_3处理,说明导致NH_4~+-N处理下桑树叶片PSⅡ受体侧电子传递能力降低的原因直接与QB功能的降低有关。另外,NH_4~+-N处理下桑树叶片的VK和VL也明显低于NO_3~--N和NH_4NO_3处理,说明桑树叶片OEC活性的抑制与类囊体膜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也是导致其叶片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活性在NH_4~+-N处理下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沟壁坡度对侵蚀沟三维重建误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无人机为主体的天地一体化立体测量为地表精准快速测量提供了有利条件。无人机拍摄正射影像时,陡坡影响拍摄视角,可能对地表三维测量精度产生影响。选取发展大型切沟(BG)、稳定中型切沟(MG)和小型浅沟(SG),采用三维激光扫描(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和无人机正射摄影(Structure from Motion,SfM)2种方法获取地表DSM(Digital Surface Model,数字表面模型),并以TLS的DSM为基准,分析了坡度对SfM的DSM的高程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程误差均随沟壁坡度呈指数增加,拟合程度较好(P<0.0001,R^2>0.80),拐点出现在60°附近,坡度<60°时高程误差变化幅度为0~10 cm,坡度超过60°后高程误差急剧增大为10~60 cm;(2)侵蚀沟愈活跃,其坡比愈大,高程误差占比愈集中在较大坡度的范围内。对于发育中切沟BG,约75%的高程误差量集中在15°~75°;对于趋于稳定的中型切沟MG,约66%的高程误差量集中在0~60°;而对于小型浅沟SG,约54%的高程误差量集中在0~40°。  相似文献   
24.
大棚土壤钾营养状况及蔬菜钾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保护地蔬菜产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研究和分析了塑料大棚栽培条件下土壤速效钾含量水平及土壤钾素平衡状况;在不同供钾水平的大棚土壤上设置盆栽和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及施用钾肥对蔬菜生育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大豆苗期耐低磷筛选指标的研究(摘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简单、可靠的用于大豆苗期磷效率筛选的鉴定指标。[方法]采用高、低磷土壤盆栽试验:①高磷(CK)。施过磷酸钙3.03 g/kg土,尿素[CO(NH2)2]0.075 g/kg土,硫酸钾(K2SO4)0.075 g/kg土;②低磷。只施氮、钾肥,不施磷肥。对大豆苗期的相对株高(RPH)、相对地上部干重(RAW)、相对根系干重(RRW)、相对地上部磷浓度(RAPC)和相对根部磷浓度(RRPC)5个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相对株高受低磷胁迫影响较小,变异系数仅为9.07%,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根部干重、相对地上部磷浓度和相对根部磷浓度受低磷胁迫的影响较大,其变异系数也较大,其顺序为:相对根部干重(26.67%) 〉相对地上部干重(22.68%) 〉相对地上部磷浓度(24.015) 〉相对根部磷浓度(15.87%),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根部干重和相对地上部磷浓度可以作为综合评价大豆苗期磷效率筛选的重要指标,相对根部磷浓度可以作为辅助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26.
试验以专用青贮玉米新品种东青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密度和6个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水平对生物产量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递增关系,达到一定量后生物产量不在增加,相反有所降低。在种植密度为4.67万株/hm2和施氮水平18.4g/m2时该品种的生物产量最高;主要农艺性状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变化情况不同.株高、空秆率、穗位高随着密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单株绿叶数、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长、茎粗随着密度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株高、茎粗、单株绿叶数、穗粗、穗位高、穗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为防止倒伏应适当施用氮肥。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个体的长势较好.空秆率会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27.
不同品种玉米萌发期耐盐性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对玉米品种耐盐性筛选、盐碱地玉米栽培和耐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以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和苗长等作为指标,用不同浓度的NaCl对9份不同玉米品种进行苗期耐盐性筛选的鉴定,分析盐胁迫对不同品种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0 mmol/L NaCl处理下‘吉单519’和‘平全9’的根长比对照增加了31.17%和14.17%,与对照处理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低浓度的NaCl(≤30 mmol/L)溶液对玉米的萌发有促进作用,提高了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根、芽的伸长,并且不同品种间表现出耐盐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28.
从光合作用、物质合成与运输、肥料的吸收利用等方面,概述了钾素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钾素营养在提高大豆含油量的同时,在改善外观品质,尤其是在菜用大豆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改良中的作用。并从改善菜用大豆品质角度,提出了菜用大豆钾素营养研究应该注重探讨钾素营养在生理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及对蔗糖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在研究手段上应将常规实验方法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结合。  相似文献   
29.
以桑树(Morus alba)为试验材料,在室内以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增施NO_3~--N(7.5 mmol·L~(-1)增加到17.5mmol·L~(-1))对Na_2CO_3胁迫(50mmol·L~(-1))下桑树幼苗叶片PSⅡ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mmol·L~(-1)的Na_2CO_3胁迫下桑树植株表现出明显的盐害症状,叶片的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活性明显降低,PSⅡ电子供体侧和受体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增施NO_3~--N显著提高了Na_2CO_3胁迫下桑树幼苗叶片的光合电子供应和传递能力,表现为PSⅡ电子供体侧放氧复合体OEC的功能增强,PSⅡ电子受体侧受体库接受电子能力增加。另外,增施NO_3~--N还可以相对提高桑树幼苗叶片类囊体膜结构的稳定性,促进Na_2CO_3胁迫下桑树幼苗叶片光能向光化学反应方向的分配,降低以无效热能形式耗散的比例。可见,增施NO_3~--N可显著增强Na_2CO_3胁迫下桑树幼苗叶片PSⅡ的功能,这为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3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农田黑土 剖面磷形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土壤磷形态分布,从而决定土壤潜在供磷能力。本文对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裸地、自然草地、苜蓿地、农田)的黑土土壤剖面磷素分布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持续12 a对黑土剖面磷形态分布影响较大,黑土中有机磷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无机磷、有效磷含量及磷素活化系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在同一土层磷素活化系数表现为自然草地>裸地>苜蓿地>农田。农田不施肥处理经过12 a玉米种植后,土壤中全磷、有效磷含量均低于其他利用方式,玉米植株主要吸收土壤中无机磷,与裸地相比,农田土壤Ca2-P、Ca8-P、Al-P、Fe-P、O-P、Ca10-P含量依次降低了29.4%~75.3%、45.7%~59.5%、72.1%~83.3%、13.3%~36.1%、7.0%~33.2%、19.3%~41.6%。自然草地和苜蓿地比裸地无机磷含量分别降低11.5%~28.5%、2.2%~31.0%;与裸地相比,农田、自然草地和苜蓿地有机磷所占比例分别增加7.0~16.4、1.5~9.0、0.8~13.9个百分点。总之,不施肥农田作物吸收消耗了土壤中无机磷,使有机磷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自然草地和苜蓿地可使土壤中无机磷向有机磷转化,使有机磷比例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