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66篇 |
免费 | 95篇 |
国内免费 | 15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42篇 |
农学 | 243篇 |
基础科学 | 194篇 |
178篇 | |
综合类 | 1400篇 |
农作物 | 308篇 |
水产渔业 | 125篇 |
畜牧兽医 | 834篇 |
园艺 | 221篇 |
植物保护 | 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27篇 |
2022年 | 124篇 |
2021年 | 153篇 |
2020年 | 113篇 |
2019年 | 174篇 |
2018年 | 138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03篇 |
2014年 | 179篇 |
2013年 | 164篇 |
2012年 | 209篇 |
2011年 | 195篇 |
2010年 | 220篇 |
2009年 | 173篇 |
2008年 | 148篇 |
2007年 | 158篇 |
2006年 | 150篇 |
2005年 | 109篇 |
2004年 | 123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养殖条件 1.北海市合浦石湾洪潮水库虾场 (以下简称“水库虾场” ) 养殖面积:养殖池塘 6口, 4亩 /口,共 24亩,池塘水深 1.2米;水源及水质:养殖池水取自水库淡水,卤水取自竹林盐场,养殖过程池水 pH值 7.5左右,透明度 20~ 30厘米;底质:沙泥底;增氧:每口池塘配备两台 0.7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 2.防城港市公车镇白沙村虾场 (以下简称“公车虾场” ) 养殖面积:养殖池塘 1口, 8亩,池塘水深 1.8米;水源及水质:养殖池水直接取自海区河口处咸淡水,淡水在河流中抽取,池水 pH值 7.5~ 8.0,透明度 15~ 30厘米;… 相似文献
92.
93.
四川盆地小麦适播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是中国小麦主产区之一,但近30年来,其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一直在6750 kg/hm2左右徘徊,育成在正常年景产量能稳定达到7500 kg/hm2小麦品种一直是小麦育种工作者的奋斗目标。本文对四川盆地麦区的气候生态条件、品种生态类型和种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在四川盆地气候生态条件下,如能育成弱春性的早播早熟型小麦品种,将稻麦两熟制小麦的播种期从目前的11月上旬提前到10月20日左右,就能开发利用更多的水稻收获后的光热资源并有效避开小麦成熟期的高温天气,从而突破现有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达到7500 kg/hm2以上。由于四川盆地麦区还没有育成早播早熟型品种,相关研究也很少,因此作者认为在利用现有弱春性品种早播研究的同时,还应加强早播早熟型小麦新品种的育种,以尽早实现四川盆地两熟制小麦早播早熟和超高产。 相似文献
94.
呼兰是清政府在东北最早开禁的地区。1860~1903年,清朝先后开放了蒙古尔山、通肯等地区,关内移民开始大量涌入呼兰地区.土地开发规模迅速扩大,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崛起,农产商品率迅速提高,促进了农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95.
棉花FAD 2-1基因的克隆及其ihpRNA和amiRNA干扰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棉花△-1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GhFAD2-1)的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含有115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棉花FAD2-1是种子中编码催化油酸形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的基因,选取GhFAD2-1基因中的一段特异的515 bp片段,构建了种子特异性启动子NAPIN调控的ihpRNA干扰表达载体pFGC1008-NAPIN-FAD2-1,同时构建了针对GhFAD2-1基因的人工miRNA表达载体pCAMBIA1302- amiRNA-FAD2-1。 相似文献
96.
作物优化灌溉制度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论述了国内外作物优化灌溉制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其中问题有:在单一作物模型中基于SPAC理论的研究不够充分,作物需水时间划分不够具体;多种作物水资源优化配置注重经济效益而在面向生态的综合效益研究较少。文中还比较了在模型设计中多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在今后作物灌溉制度研究中应运用多种模型组合优化方法,加强学科交流以解决灌溉决策支持系统的问题,以期为解决区域内不同节水模式下作物优化灌溉制度和面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提供灵活可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暨第六次学术会议于1993年11月10日至13日在北海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148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上届副理事长杨山教授主持,上届理事长邱祥聘教授致开幕词,北海市副市长傅嘉纲、区畜牧局副局长庞作翎和北海市农牧局局长傅宏谟到会祝贺。本次会议在会前共征集到学术论文232 相似文献
98.
99.
为了解树木在展叶期树干液流变化情况,加深对树木耗水量的认识,本研究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的城市绿化树种绒毛白蜡为例,采用热扩散探针法(TDP)结合自动气象站等设备,对绒毛白蜡树干液流、气象因子和土壤因子等进行同步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展叶后期树木的液流启动时间及到达峰值的时间均早于展叶前期,且展叶后期液流速率显著高于展叶前期。晴天夜间(20:00-次日5:00)液流速率表现为前半夜(20:00-24:00)液流速率大于后半夜(0:00-5:00),雨天夜间液流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波动较强烈。绒毛白蜡展叶后期树干液流活动较展叶前期活跃,夜间液流主要集中在前半夜,且夜间液流整体呈速率下降趋势。展叶期的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时滞性存在动态变化,展叶前期绒毛白蜡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具有较高同步性,与风速主要存在滞后效应,在展叶后期液流速率与风速具有较高同步性,置前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展叶期与大气压强主要存在置前效应,与光合有效辐射主要存在滞后效应,与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成反向同步。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P<0.01)和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大气压强、相对湿度和土... 相似文献
100.
为探究ENVI-met乔木建模的简化方式,确定实测中不便获取的建模参数能否采用软件默认值替代,本文以广州市居住区常用树种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为例,通过正交试验探究影响微气候模拟结果的主要建模参数,并初步建立了细叶榕的建模参数库。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细叶榕模型中,叶片反射率是树下空气温湿度模拟结果的显著影响因素,叶面积指数是树下太阳辐射和地表温度模拟结果的显著影响因素,应采用实测值以保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根深和根幅对以上四种微气候指标的模拟结果影响均不显著,在测量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软件默认值或建议值。针对以上四种建模参数,本文建立了细叶榕建模参数库,为设计师提供简便可行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