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密度、氮肥基追比例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烟农19和兰考矮早8为材料,研究密度和氮肥基追比例对多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提高有利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而穗粒数与千粒重随播种密度的加大而减小。氮肥基追比例增加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千粒重间均呈正相关,而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穗粒数间呈负相关,氮肥基追比例增加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未达显著差异水平。烟农19以中密度、氮肥基追比例5:5处理产量最高,兰考矮早8以高密度、氮肥基追比例7:3处理产量最高。根据密度、氮肥基追比例组合与产量结果建立二元回归模型,烟农19的氮肥基追比例5:5最佳,优化密度为328.4×104 hm-2基本苗,其优化产量可达8 725.3 kg.hm-2,兰考矮早8的氮肥基追比例7:3最佳,优化密度为421.2×104 hm-2基本苗,其优化产量可达7 441.1 kg.hm-2。  相似文献   
22.
为建立大豆品种黑河50高产、高效的生产技术体系,以大豆品种黑河50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密度为主处理,栽培方式为副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栽培方式以及二者的互作均对大豆产量影响显著,其中处理A285产量最高,即密度45万株·hm^-2。与15cm平作组合,且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影响显著,且种植密度的影响要大于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3.
拟黄薄孔菌是2012年发现的一多孔菌目拟层孔菌科薄孔菌属的新种,因其生长于抗菌性很强的柏树上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首次报道拟黄薄孔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纯培养条件。从野生拟黄薄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纯菌种,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碳源、氮源、碳氮比、无机盐等营养条件对菌丝体生长。结果表明,菌丝体培养的最佳碳源为乳糖,蛋白胨为最佳氮源,25:1为最佳碳氮比,无机盐中硫酸镁能明显促进菌丝生长;子实体培养的最佳碳源是果糖,最佳氮源是氯化镀,无机盐对子实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碳氮比的变化不会影响子实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4.
鱼腥草单方制剂对草鱼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草鱼幼鱼的抵抗力和存活率,研究不同剂量的鱼腥草单方制剂在不同时间对草鱼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鱼腥草作为饲料添加剂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将鱼腥草细粉分别按质量分数1%、2%、3%的比例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草鱼幼鱼(10.83±0.57) g 90 天,每30 天取样,分别测量生长指标、肌肉成分以及溶菌酶和SOD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试验组显著提高了草鱼的尾均重和增重率,并在30、60、90 天都显著高于1%和3%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均能提高草鱼溶菌酶活性和NO的含量,但只有2%试验组投喂60 天时能显著提高草鱼机体内溶菌酶活性和NO含量(P<0.05),但对不同脏器亦存在作用时间的差别。各试验组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作用时间延长逐渐被诱导升高。各试验组GOT和GPT的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且GPT活性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其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综合研究认为:鱼腥草单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适宜投喂周期为30~60天,适宜添加剂量是2%。  相似文献   
25.
乐麦L59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豫麦70-36为母本、豫麦4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12—2013、2013—2014年度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341 kg/hm~2和9 012 kg/hm~2,分别较对照皖麦52增产4.7%和8.05%;在2014—2015年度安徽省生产试验中比对照皖麦52增产6.37%。2015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6005。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性,适宜安徽省淮北及沿淮地区种植,河南、陕西、山东、江苏等省相近小麦生态区也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6.
27.
中华倒刺鲃、白甲鱼和岩原鲤精子的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白甲鱼(Onychostomasimus)和岩原鲤(Procyprisrabaudi)3种鱼的鲜精在不同水溶液和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中的活力以及精子形态、密度和精液pH值、浓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鱼的精液pH值都偏弱碱性,位于7·2~7·7之间;精液浓度依次为71·1%,76·1%和71%;精子头长依次为(3·89±0·53)μm,(2·98±0·08)μm和(6·42±0·59)μm,全长依次为(41·63±3·66)μm,(65·67±2·97)μm和(58·89±5·25)μm;精子密度依次为1·527×1010尾/mL,1·336×1010尾/mL和1·362×1010尾/mL。分析表明,3种鱼的精子大小与密度无相关性。在不同水溶液中,3种鱼的精子活力均以池塘水中最高;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3种鱼精子的最适浓度位于0·45%~0·55%之间,有效运动时间以中华倒刺鲃最高,为(85·23±12·02)s,其次是岩原鲤,为(50·45±6·89)s,白甲鱼最短,为(31·44±5·53)s。3种鱼的精子全长与精子活力存在负相关性,即精子越长,活力越低,精子越短,活力越高。  相似文献   
28.
以上海3大类型滩涂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对养分质量和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SQI)综合评价滩涂土壤质量,同时拟定质量分级标准,并对其现状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杭州湾北沿、南汇、九段沙较低外,其他区域的土壤养分质量差异不显著;大陆边滩重金属污染程度较岛屿周缘边滩严重;土壤综合质量指数排序为:九段沙湿地>崇明东滩>南汇边滩>崇明岛周缘边滩>横沙岛周缘边滩>浦东边滩>宝山边滩>长兴岛周缘边滩>杭州湾北沿边滩。其中,九段沙湿地和崇明东滩土壤质量最佳,属III级;其次是南汇、崇明岛周缘、横沙岛周缘边滩,属IV级;而长兴岛、浦东、宝山、杭州湾北沿边滩则属于V级。  相似文献   
29.
30.
宁麦24生育期适宜、株高适中、生育特性优秀、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是适合安徽省沿淮淮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良中筋小麦新品种。该文从特征特性、种子处理、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介绍,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