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21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25篇
  146篇
综合类   285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81.
<正>贵定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属于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贵定县河谷纵横且冬暖夏凉,森林覆盖率为46%,野生茶树资源丰富。当地荒山资源比较丰富,土质肥沃,而且多为黄沙壤土,其中包含大量有机质,pH值为4.5~6.5,年降水量1 143 mm,年平均气温为15℃,无霜期280~285 d,是种植绿茶的最佳地区。无性系茶是指以茶树单株营养体的根、茎、叶为材料,采用无性繁殖方法繁殖的茶叶品系,  相似文献   
682.
为进一步明晰高标准基本农田在耕地质量、建设难度、建设时序之间的关系,该文以重庆市垫江县为例,借助高分辨率SPOT5遥感影像、农用地质量等级分等数据、外业调查数据,以及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库图件与统计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建设难度指数法等,在ArcGIS与ENVI支持下,研究分析了垫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耕地质量、难度、时序,以及差别化的建设分区和管理模式等。结果表明:1)综合质量上,区域空间存在地域分异性,呈现4个等级。最高Ⅳ等,主要在明月山、黄华山内侧下缘区,以及东西向中部区,呈“H”型格局;其次Ⅲ等,主要以南北中心线向两侧延伸,呈“双核”型格局;再次Ⅱ等,主要在高滩河右下侧鹤大台地区,由“双核”型转变为“单核”格局;最低Ⅰ等,主要在鹤大台地与明月山区及黄华山下缘,核心分布与Ⅱ等基本一致;2)建设难度上,呈现与综合质量较好的对应性,综合质量越高,建设难度越小。建设区划上,呈现4个区,即优先建设区、重点整治区、具备条件区和条件较差区;3)建设时序上,呈现3个时期,即近期(2016—2020年)、中期(2021—2030年)和远期(2031—2050年)。区划与时序之间,二者均呈现区域差异性;4)差别化建设上,呈现3个区,即西部明月山下缘渝巫路沿线服务于多功能农业发展区、明月山-黄华山所夹槽谷区服务于标准化粮油基地区、高滩河右岸鹤大台地为中心服务于立体循环农业区;5)差别化管理上,呈现3个类型,即立地主导型、设施主导型和区位主导型。综上所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受耕地质量和建设难度的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差别化建设与管理应主要考虑建设区域立地条件和产业发展的模式,该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垫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区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3.
基本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及其变化理应高于非基本农田,但受“保增长”的强势作用,基本农田SOCD及其变化,常常出现相反的结果。该文以1980s第二次土壤普查、2011年样点实测数据、2011年基本农田保护图等为基础,使用土壤类型法,对垫江近30 a基本与非基本农田SOC进行比对,结果表明:①垫江基本农田SOCD,在1980s和2011年均低于非基本农田,分别为682.89和365.75 kg/hm2。不同截面年份SOCD净增量为:基本农田>非基本农田,近30 a基本农田SOCD增幅为11.28%。②基本与非基本农田SOCD和SOC储量,在1980s和2011年均展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近30 a基本农田SOCD年均增加速率为(79.56 kg/(hm2·a))高于非基本农田的(68.99 kg/(hm2·a))。③基本农田与非基本农田在近30 a间的固碳、相对平衡和丢碳面积比,并未展现出显著差异;基本农田固碳和相对平衡的累积比,仅略高于非基本农田,分别为62.73%和61.98%;基本农田与非基本农田固碳、相对平衡和丢碳的空间格局,与相应的SOCD年均变化速率一致。④近30 a基本与非基本农田SOCD年均变化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1980s的SOCD SOCD1980s>全N密度>C/N比,受地形因子和土壤管理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中,SOCD1980s拥有负向影响作用,全N密度和C/N比则恰恰相反。该研究可为基本农田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4.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3种常用水产用药物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幼鱼24、48、72 h半数致死质量浓度ρ(LC50)(95%置信区间)以及安全质量浓度(SC)。结果表明,10%聚维酮碘对河川沙塘鳢幼鱼24、48、72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ρ分别为1 466、1 148、997.6 mg/L,安全浓度为270.0 mg/L;40%辛硫磷对河川沙塘鳢幼鱼24、48、72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ρ分别为4.030、1.207、0.409mg/L,安全浓度为0.108 5 mg/L;4.5%高效氯氰菊酯对河川沙塘鳢幼鱼24、48、72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ρ分别为3.007、2.695、0.9740 mg/L,安全浓度为0.724 6 mg/L。  相似文献   
685.
以从祁连县小叶杨主要分布区选取的50个优树无性系为材料,对其生长特性进行测定分析,以期筛选出速生、丰产、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的小叶杨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无性系T43、T42、G49、D31、T38、T35成活率均达80%以上;无性系T43、T42、S15、S3、S26的苗高均高于85 cm;地径排序依次是T39、T43、T38、S21、S13、T42,显著大于其他无性系;叶面积排序依次是T42、T43、T36、T35、T39,明显大于其他无性系;T43、T42、T39、T35、T40、S26的叶量大,观赏性高。综合各指标可知:T43与T42无性系的成活率高,速生繁殖能力强,观赏价值高,对当地的气候和试验地的土壤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86.
通过田间采样和室内分析,对重庆市三峡库区6个区(县)(丰都、奉节、江津、万州、武隆和忠县)农业土壤中Cu、Pb和Zn的含量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同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三峡库区农业土壤Cu、Pb和Zn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9.96±12.80)mg·kg-1(25.45±8.80)mg·kg-1和(64.79±18.79)mg·kg-1;其有效态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66±1.36)mg·kg-1(1.67±1.24)mg·kg-1和(2.95±3.02)mg·kg-1;3种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变异均明显大于全量的变异;Cu、Pb和Zn有效性系数分别为(5.53±3.77)%、(7.52±7.18)%和(4.36±4.14)%.各区(县)农业土壤Cu、Pb和Zn的有效态与其全量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Cu、Pb和Zn全量两两间也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各区(县)农业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状况均表现为Cu>Zn>Pb;各区(县)农业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38±0.20,属安全等级,表明调查区域土壤清洁.  相似文献   
687.
2006年海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了斑点叉鮰、南美白对虾、太湖青虾混养轮养技术研究项目,在斑点叉尾鮰、南美白对虾混养成品收获后进行太湖青虾轮茬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88.
近2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森林景观退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2012年2.5m分辨率SPOT-5影像、200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参与式农村访谈等数据为基础,选取三峡库区典型森林资源大县且属长江生态屏障区的石柱西沱镇为样区,对近20年的森林景观退化的特征、过程与动因进行分析,旨在丰富人们对三峡库区森林景观退化特征的理解.结果表明:1森林景观作为样区主要的景观类型,受大地貌格局控制以原始林和次生林为主,展现强空间异质性;2样区森林景观退化特征在2002年前就已形成,之后基本沿着"森林转型"的轨迹正向演化,总体展现为前期的退化和后期的恢复两个截然相反的过程;3样区森林景观格局演化遵循临级优先原则,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强异质性,不同时段的主要轨迹和空间分布差异较大;4立地条件是驱动样区森林景观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农户行为追求收益最大化和政府行为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则是主要驱动因素,两者共同作用下便出现2002年前森林景观被开发为耕地和之后又被恢复为森林.  相似文献   
689.
通过传统形态分类学与现代分子系统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自广东的一种腹菌类真菌进行鉴定与描述。结果表明:研究标本为埋生糙孢腹菌(Asperosporus subterraneus Karlsen-Ayala, Gazis&M.E. Sm.),是2021年报道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蘑菇科新属糙孢腹菌属(Asperosporus Karlsen-Ayala, Gazis&M.E. Sm.)成员,目前该属只包含这一个物种,在我国首次被记录。埋生糙孢腹菌的主要特征是担子果不规则球形,外包被稍皱,初期白色至灰白色,后期呈淡棕色;子实体切开后初期淡绿色,后变为粉红色,有土腥味;担孢子14~18μm×11~16μm,宽椭圆形至近球形,粗糙,具锥形纹饰,在5%KOH溶液中呈橙褐色,在Melzer染液中加深为深棕色,孢子上常附着担子小梗残留物。研究标本保藏于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馆(GDGM)。  相似文献   
690.
为明确桑树篱配置对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桑树复合系统(农桑系统)地上、地下径流与磷素流失的影响,优化农桑系统配置、减少磷素流失,本研究建立野外15°径流小区(长9 m×宽3 m),设置等高种植的一带桑(T1)、两带桑(T2)、三带桑(T3)与无桑树篱(CK) 4种处理,连续监测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径流小区地表径流(地上)、壤中流(地下)及磷素流失形态与数量。结果表明:三带桑、两带桑和一带桑处理下,地上与地下总径流量相比无桑树篱处理(286.6 mm)分别显著减少62%、33%和21%;壤中流总量相比无桑树篱处理(226.3 mm)分别显著降低69%、37%与26%,4种处理壤中流占径流总量比例为63%~79%。三带桑和两带桑地表径流相比无桑树篱处理分别显著减少33%与18%,一带桑与无桑树篱处理无显著差异。三带桑通过地上与地下径流损失的磷素总量相比无桑树篱处理(0.9 kg·hm-2)显著减少61%,一带桑和两带桑与无桑树篱处理无显著差异;三带桑和两带桑通过壤中流损失的磷素相比无桑树篱处理(0.5 kg·hm-2)分别显著减少78%和34%,4种处理经壤中流造成的磷素损失量占磷素损失总量的44%~69%;相比无桑树篱处理(0.4 kg·hm-2),三带桑随地表径流损失的磷素显著减少40%,但一带桑和两带桑处理磷素损失量却分别增加21%和25%。从不同磷素流失形态来看,可溶性磷占比40%~53%,颗粒态磷占比47%~60%,不同处理可溶性磷与颗粒态磷量差异不显著。各桑树篱处理对榨菜经济产量均无显著影响;除一带桑处理外,两带桑与三带桑处理春玉米经济产量分别显著降低10%和13%。研究表明,壤中流是紫色土坡耕地径流的主要损失途径,坡耕地土壤磷素主要通过地表径流以颗粒态磷的形式流失。三带桑防治磷素流失效果非常突出且不影响榨菜经济产量,但小幅度降低了玉米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