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2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长期定位试验点的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试验处理为:CK(不施任何肥);NK(施氮钾肥);NPK(施氮磷钾肥);NK+PM(施氮钾肥+猪粪);NPK+RS(施氮磷钾肥+稻草)。结果表明:红壤性水稻土中的活性有机质以中活性有机质为主,施肥对活性有机质组分影响明显。连续种植25年水稻后,CK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降低,CMI(碳库管理指数)下降。施肥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各组份的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CMI以NPK+RS处理上升最大,NK处理最小,说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活性有机质组分影响较单施化肥更明显。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和CMI的增幅大于土壤总有机质的增幅,水稻产量与CMI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CMI是评价施肥制度对土壤质量影响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2.
通过农业部望城红壤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观测试验基地的短期控释氮肥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生理群落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氮素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期施用控释氮肥稻田土壤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土壤好氧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比尿素处理低;周年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尿素处理,真菌数量略低于尿素处理.50%控释氮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高于尿素和单施控释氮肥处理.控释氮肥配施有机肥,土壤好氧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均高于控释氮肥和70%控释氮肥处理.施氮处理土壤的好氧和厌氧自生固氮菌的数量低于不施氮处理.土壤中大多数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氮素养分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3.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丘陵双季稻区红黄泥田和黄泥田2种土壤4个水平钾肥用量(记为K0、K1、K2、K3)与2个水平氮肥用量(中量氮肥水平N1和高量氮肥水平N2)配施(共6个施肥处理N1K0、N1K1、N1K2、N1K3、N2K0、N2K3)对早、晚稻产量、钾素吸收利用、钾素平衡、土壤钾素含量和钾肥经济效益的影响。早稻K0、K1、K2、K3分别为0、105、150、195 kg/hm2(K2O,下同),晚稻分别为0.0、136.5、195.0、253.5 kg/hm2;早稻N1、N2分别为150、195 kg/hm2(N,下同),晚稻分别为180、234 kg/hm2。结果表明:1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早、晚稻产量,且晚稻的增产效果尤为显著,在中量施氮(N1)水平下,红黄泥田早稻N1K1和晚稻N1K2的产量最高,分别比N1K0增产5.1%和13.9%;黄泥田早稻N1K3和晚稻N1K2的产量最高,分别比N1K0增产12.9%和17.7%。2施用钾肥有利于维持土壤钾素平衡,提高土壤钾素肥力。在中量施氮(N1)水平下,2种土壤早稻N1K0和N1K1的土壤钾素呈亏缺状态,N1K2和N1K3土壤钾素出现盈余;晚稻N1K0、N1K1和N1K2土壤钾素均呈亏缺状态,N1K3出现钾素盈余。32种土壤早稻和晚稻收获后N1K2、N1K3和N2K3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N1K0、N1K1和N2K0均显著降低。4红黄泥田上施用钾肥对早稻的增收效果不明显,而对晚稻的增收效果达到了显著水平,黄泥田施用钾肥对早、晚稻的增收效果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考虑到钾肥在提高水稻产量、维持土壤钾素肥力和增加收入等方面的综合效应,湖南省丘陵双季稻生产应重视早稻与晚稻的钾肥合理分配,根据土壤钾素状况和早、晚稻的钾肥增产效应差异,采取"早稻轻,晚稻重"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84.
为了解种植紫云英对洞庭湖西北部石灰性水稻土中锌形态转化的驱动作用及其机理,以南县地区湖积物发育出来的紫潮泥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冬种紫云英和冬闲处理对紫潮泥锌形态及其相互间关系的影响,探讨冬种紫云英后不同形态锌在紫潮泥中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2个处理均提高了土壤pH值和交换态锌含量,冬种紫云英处理的增幅略低;2个处理均提高了土壤紧结有机结合态锌含量,冬种紫云英处理的增幅更高;冬闲处理提高了氧化锰结合态锌含量,而冬种紫云英处理降低了氧化锰结合态锌含量;2个处理均降低了土壤松结有机结合态锌、碳酸盐结合态锌和矿物残渣态锌含量,冬种紫云英处理对土壤松结有机结合态锌含量的降幅更大,而对碳酸盐结合态锌和矿物残渣态锌含量的降幅较小;冬种紫云英在整个生长期内并不能明显增加紫潮泥的DTPAZn含量;土壤中的锌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他形态锌占全锌的比例均很小,不足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