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6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为了对小蓬竹种群和群落动态发展演化机理提供参考,运用Harper构件理论对不同龄级喀斯特适生植物小蓬竹种群构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蓬竹种群进行同化过程中是以Ⅱ龄级、Ⅲ龄级为主,在人为经营控制小蓬竹林分时,Ⅱ龄级、Ⅲ龄级应是经营主体;小蓬竹分株地径粗度是由竹笋的大小决定的,一般在0.7 cm附近;分株枝条长度、节长、...  相似文献   
23.
朴树苗期种群构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朴树苗期的种群构件,掌握朴树种群结构的规律。[方法]通过调查22个构件的生长情况及生物量,依据Harper的构件理论对朴树苗期的构件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朴树苗期构件生长情况及生物量增长的曲线动态图多呈传统的“S”形,符合Logistic增长,只有枝、叶生物量与数量以及叶面积等呈平放的倒“S”形;构件之间及构件与个体之间生物量增长不具同步性;1级枝叶及其上的叶系统是朴树1年生苗苗期种群构件的主要组成部分;2级枝叶及其上的叶系统是朴树2年生苗苗期种群构件的主要组成部分。[结论]该研究阐明了朴树苗期的种群构件和种群结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朴树种群,培育及经营其林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
为将植被的固碳增汇效应纳入到贵州喀斯特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工程中,研究了贵州典型喀斯 特峰丛洼地环境下5 种植物配置模式的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固碳效益。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模式植被 各层碳储增量表现为草本层>藤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其中草本层碳储量增量占植被层碳储量比重变化范 围为36.56%~78.07%,在植被层中居主导地位;不同配置模式土壤层碳储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女 贞林、国槐林、任豆林和白蜡林较对照有略微增加,而构树林则稍有下降,且土壤层的碳储量在各配置模 式碳储量中占据主导地位;研究区实施植被恢复后各配置模式碳储量均有所升高,女贞林、国槐林、任 豆林、白蜡林和构树林的碳储量分别增加了0.579、1.813、3.254、1.227、1.349 t/hm2,固碳效益表现为任豆林 (848.97 元/hm2)>国槐林(473.01 元/hm2)>构树林(351.95 元/hm2)>白蜡林(320.12 元/hm2)>女贞 林(151.06 元/hm2)。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索贵州雷公山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的生物量特征,在典型植被甜槠栲群落中通过样地调查核实了群落基本特征,并选取常绿优势树种甜槠栲、长蕊杜鹃,采用标准木法研究了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特征及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雷公山甜槠栲群落内,甜槠栲单木树干、树枝、树叶生物量平均分别为12.96 kg、4.65 kg、2.08 kg,长蕊杜鹃相应生物量分别为15.85 kg、7.77 kg、1.64 kg;生物量分配上,甜槠栲各组分所占地上部分比例大小为:树干(53.21%)树枝(23.84%)树叶(12.68%),长蕊杜鹃为:树干(54.79%)树枝(31.10%)树叶(10.90%);生物量模型拟合显示,一元模型(W=aDb)与二元模型(W=a(D2H)b)在两树种干、皮、枝、叶各组分生物量拟合中都能满足精度需要,但单木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拟合则以二元模型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26.
以2018年福泉市林地一张图数据为依据,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技术支持,对福泉市森林资源的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泉市乔木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竹林地>疏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林地面积分布最广的是中山,其次是低山地貌,丘陵几乎零分布.林地主要分布在坡度较陡的山区,分布面积顺序为...  相似文献   
27.
地形因子是众多自然因素中对土地利用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以清水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综合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得流域2002、201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流域地形图(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借助空间叠加分析,对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等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清水江流域有林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大,减少量约占流域总面积的6.7%;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因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等地形因子等级的不同而不同;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海拔1 500 m、坡度5°≤S25°的地区;海拔对建筑用地变化有显著影响,坡向对未利用地变化有显著影响,其他地形因子对各土地利用斑块类型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不显著;不同类型土地利用变化受同一地形因子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各地形因子的响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28.
运用Harper构件理论对不同喀斯特生境下的适生竹种--小蓬竹无性系种群构件研究表明:小蓬竹在孤立木和林缘生境下生活型为近K对策,林中生境下生活型为近R对策;小蓬竹生长情况在孤立木生境好于林缘和林中,但不论何种生境,小蓬竹种群都属于增长型种群;二级枝和三级枝系统及其上叶系统为小蓬竹无性系种群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Abstract:
Based on Harper's plant module theory, a study was made of the clone population module of Drepanostachyun ludianense, which is an adaptive bamboo species for different Karst habitats. The life form of D. ludianense was found to be K-strategy when growing as isolated trees or in a forest edge habitat, and was R-strategy in the middle of the forest. Compared with a habitat of forest edge and middle, the growth situation of D. ludianense under an isolated tree habitat was better. However, whatever the habitat, D. ludianense population belonged to the increasing type; the secondary branch system, the third level branch system and the leaf system above them should be significant components of the D. ludianense clone population module.  相似文献   
29.
煤矿开采破坏土地的再利用问题一直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对煤矿复垦土壤质量进行现场调查,建立适宜性评价体系,分析其耕地利用方向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垦土地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土层厚度不均匀,土壤石砾含量过高,地块边坡存在安全隐患和配套水利设施不完善等;储煤场复垦后基本上达到耕地标准,矸石场和主井场未达到耕地标准。  相似文献   
30.
在福泉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和补充调查的成果资料基础上,根据福泉市实际情况,采用3S调查技术对福泉市范围内符合湿地定义的湿地资源进行了调查,摸清了全市湿地资源的分布、数量、面积、类型、保护等级等主要特征。结果表明:全市湿地资源保护数据库总面积为21030亩,分布于2镇1乡2个街道,占全市国土面积的0.83%,湿地保护率为40.65%。福泉市湿地按保护等级均为一般湿地,保护形式有5大类: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县级湿地公园、其他保护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