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0篇
  3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1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加纳  谌利 《作物学报》1996,22(2):202-207
以甘蓝型油菜polima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07A和杂一代品种川油12号为材料,连续两年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硼不同施用量对上述材料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育系的不育度和杂一代的恢复度均受年度间气候变化的影响,同一材料在年度间有不同的表现,对各元素施用量的反映也不尽相同;(2)施用过多的氮肥会降低07A的不育度和杂一代的恢复度,而增施磷、钾、硼肥可提高不育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高油分育种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连续单株选择,338个株系及其2008个单株的含油量进行了为期3a的筛选。结果表明:株系和单株含油量平均每a各提高2.4个百分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不同的材料选择高油分的效果是不同的。最后对重庆地区开展甘蓝型油菜高油分育种的可能性和高油分指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海拔环境中甘蓝型油菜RIL主要性状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海拔高度对甘蓝型油菜RIL群体主要性状的影响,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及通径分析方法,比较了在两种不同海拔环境条件下,两个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种子千粒重、含油量、蛋白质含量、皮壳率以及黄籽度等5个主要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①5个性状都呈连续变异,表现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特点,其中千粒重、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频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②高海拔环境的含油量要显著高于低海拔环境,低海拔的蛋白质含量要显著高于高海拔地区,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③高海拔环境中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显著地高于低海拔地区;④海拔环境对黄籽度的影响不显著;⑤海拔环境对皮壳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可能与群体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方法,在影响甘蓝型黄籽油菜产量的施肥诸因素中,选择氮、磷、钾、硼的施用量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油菜产量为目标函数,所得实验结果通过微机计算,建立了二次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主效应、交互效应的分析表明:施氮量、施磷量和施硼量是影响产量的主要控制因子,并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最佳农艺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油菜几丁质酶的特点及其与抗菌核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测定甘蓝型油菜西农长角几丁质酶对底物的特异性等性质,结果表明,几丁质酶以脱乙酰化几丁质7B(乙酰化程度为30%)为底物时活性最高,而对8B,9B,10B(乙酰化程度为20%,10%,0%)和菌核菌细胞壁的活性较低。几丁质酶活性的最适宜反应温度为30℃-40℃中,并在25℃以下时活性大大降低,这与菌核菌生长和入侵的最适温度15℃-25℃不一致。西农长角的种子中几丁质酶的活性很强,发芽后逐渐下降,到第5天时开始提高。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和抗性油菜材料的几丁质酶活性和对菌核菌的抗性间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这表明几丁质酶在提高油菜的抗菌核病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黄籽油菜下胚轴再生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4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为试验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预培养基中2,4-D和6-BA浓度、预培养天数、分化培养基中NAA和6-BA浓度组合、AgNO3浓度等对下胚轴芽再生频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萌发培养基中添加6-BA和NAA对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培养基中2,4-D及6-BA浓度是影响再生的主要因素;不同材料和不同处理间芽再生频率差异显著,且材料与处理间有明显的互作效应;萌发培养基中添加6-BA和NAA对再生频率无明显影响,但对芽苗的正常形态建成不利。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SSR标记技术构建5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种子真伪。以19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系)为材料,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对多态性最高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显示,5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都存在特异性带,成功构建出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的指纹图谱。表明SSR标记技术是种质鉴定的一种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耐湿种质资源的快速筛选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将不同来源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种子发芽60h,取露白种子进行密闭水淹缺氧处理12h后转入砂床继续 发芽,未作缺氧处理的露白种子作为对照, 6d后测定发芽相关性状,根据发芽性状差异评价油菜耐湿性。结果表 明,与对照相比,缺氧处理对油菜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平均相对根长为24. 7% ,平均相对茎长和鲜重分 别为59. 7%、69. 1% ,平均相对成苗率为79. 4% ,平均相对活力指数(RV I)为0. 49。相关分析表明, RV I、电导率、相 对成苗率、相对根长、相对茎长、相对鲜重等各发芽相关性状均相互呈极显著相关,其中相对活力指数可以全面评 估甘蓝型油菜在缺氧胁迫后的恢复生长能力,而电导率可以作为耐湿材料高通量早期筛选的指标。不同材料RV I 呈正态分布,变幅为0. 04~0. 92,表明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耐湿性存在十分丰富的遗传差异,其中03P79 - 1、03P62 - 5、中双8号等品系(种)具有较强的耐湿性,可以作为耐湿性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以7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品系配制的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作为样本,对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主要结果为:全株有效果数和株高对单株粒重有最大正向作用,通径系数分别为0.514和0.535。皮壳率对黄籽度有直接的最大负效应,通径系数为-0.798。  相似文献   
20.
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遗传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以7种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为材料,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和与中油821测交的方法,分析了粒色的遗传规律。初步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带有不同的粒色基因,有些为等位基因,有些属非等位基因。粒色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和上位性效应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