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对国家、省、市县水产养殖业污染防治的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苕溪流域内现行法规、标准和政策进行了研究。针对当前流域内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尚存在行业管理部门环保职责不明、执法监管模式不完善、现行法规体系强制力不够、缺乏养殖尾水排放控制要求等系列问题,从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和政策、实施养殖业技术改造和提升科技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葡萄糖、蔗糖、糊精、玉米淀粉和糊化玉米淀粉为糖源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饲料,对初始体重为(31.24±0.58) g 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进行为期56 d 的饲养实验,比较不同糖源饲料对卵形鲳鲹生长、体组成、血液指标和糖酵解酶活力的影响,筛选出最有利于生长的糖种类。结果显示,不同糖源对卵形鲳鲹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糖分子量增大有增大的趋势,其中,糊化玉米淀粉的 WG 和 SGR 最高分别为335.35%和2.62%/d;不同糖源组的脏体比(VSI)、肝体比(HSI)、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以及血糖、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为葡萄糖组最高;除己糖激酶(HK)活力外,各糖源组的其他糖酵解酶活力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亦是葡萄糖组最高。在本实验条件下,卵形鲳鲹对淀粉类大分子糖的利用效果优于葡萄糖等小分子糖类,糊化玉米淀粉组的生长效果最好;不同糖源饲料对卵形鲳鲹糖代谢过程中糖原合成、糖脂转化、糖酵解等途径的相关指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因素试验,给拟穴青蟹幼蟹[平均体质量(38.26±0.11)mg]饲喂不同铁元素含量饲料(铁元素的实际含量分别为8.1、39.7、55.6、122.3、275.2、468.3mg/kg)3周,研究铁元素对幼蟹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铁元素含量对拟穴青蟹幼蟹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幼蟹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铁元素含量的增加,幼蟹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呈先显著升高(P0.05)后显著降低(P0.05)的趋势,铁元素含量为55.6mg/kg试验组,幼蟹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达到最大。饲料中不同铁元素含量对幼蟹的水分、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幼蟹的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生长率最高组,即铁元素含量为55.6mg/kg的试验组幼蟹粗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铁元素含量122.3mg/kg、275.2mg/kg和468.3mg/kg试验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拟穴青蟹幼蟹饲料铁元素的最适含量为51.80mg/kg,此时幼蟹达到最大值217.70%。  相似文献   
14.
定期、定点采集邕江网箱养殖密集区上游(称进水口)及下游(称出水口)周年水样,定性、定量分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与进水口相比,出水口浮游植物门、属、密度和生物量的增量分别为1门、11属、1.42×105 ind/L和0.286 mg/L,增幅分别为14.29%、26.19%、24.23%和20.27%;浮游动物属、密度和生物量的增量分别为4属、25.40 ind/L和0.382 mg/L,增幅分别为14.29%、25.97%和38.12%.结果表明河道密集网箱养殖对浮游生物具有一定的加成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微量元素铁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性能、体成分、酶活性及组织铁含量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16.11±0.09)mg的7 200条方格星虫稚虫,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0条,分别饲喂铁水平为11.2、42.5、61.3、115.6、283.7、482.1 mg/kg的饲料56 d。结果表明:饲料铁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养殖的成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铁水平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体成分方面,饲料铁水平仅对方格星虫稚虫体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铁水平的升高体粗脂肪含量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但各组体粗蛋白质、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酶活性方面,饲料铁水平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铁水平的升高先呈逐渐升高趋势后趋于平稳;此外,铁元素能被方格星虫吸收,并储存于虫体之中。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方格星虫饲料最佳铁水平为115.6 mg/kg;以虫体铁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回归分析,饲料铁水平为118.65 mg/kg时虫体铁含量(233.85μg/g)最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凡纳滨对虾对低温持续胁迫的耐受力,为评估低温对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可能造成的风险及有效应对寒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7、8、9、10和11℃5个低温持续胁迫试验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室内自然水温20℃),通过观察凡纳滨对虾对不同低温胁迫的行为反应并分别记录死亡历时,应用统计学方法拟合死亡率与死亡历时的关系模型。【结果】试验期间对照组凡纳滨对虾未出现死亡,存活率为100%。凡纳滨对虾在低温持续胁迫下,首尾死亡及100%死亡历时均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延长,7和11℃低温胁迫时,首尾死亡及100%死亡历时分别为2.6和13_3h、27.0和158.4h。凡纳滨对虾对低温反应敏感,7-11℃的持续胁迫均能导致其死亡,但死亡历时时域不一,7和11℃持续胁迫下,其死亡历时时域分别为24.4和145.1h,即死亡历时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而缩短。5个低温持续期内凡纳滨对虾的死亡率与死亡历时回归方程R:的置信度均高于0.9500,在7、9、1ICE持续胁迫下,凡纳滨对虾死亡率与死亡历时的关系均符合幂函数方程,其幂函数指数分别为1.2751、1.0508和1.1173;而8和10℃持续胁迫下,死亡率与死亡历时的关系曲线更符合多项式。【结论】凡纳滨对虾不耐低温,低温胁迫致死过程有一定持续期,但死亡速度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而加快,因此养殖过程遇低温季节应加强应急管理,最大限度规避寒害风险:胁迫温度较低(7℃)时,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应急管理,最长应急处理时间为1d;胁迫温度较高(11℃)时,可适当延长应急管理,但最长应急处理时间不宜超过6d。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明确微量元素铜锌交互效应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和生理机能的影响,为开发方格星虫高效环保人工配合饲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3×3双因素试验,将平均体重为(14.32±0.21)mg的方格星虫稚虫8100条随机分为9组,基础饲料分成3组,每组分别添加实际铜含量5.0、10.0和20.0 mg/kg及实际锌含量20....  相似文献   
19.
以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幼虫、稚虫和成虫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方格星虫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幼虫、稚虫和成虫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56.46%、66.40%和74.84%,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51%、2.65%和2.95%,粗灰分含量分别为30.89%、18.88%和7.86%,总糖含量分别为8.35%、5.81%和5.62%,水分分别为93.54%、89.04%和85.95%。随着方格星虫的生长发育,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粗灰分、总糖和水分含量逐渐降低。大部分氨基酸的百分含量在一定的阶段内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3个生长阶段甘氨酸(Gly)和组氨酸(His)分别为2.90%、6.94%、5.57%和1.15%、1.51%、1.48%,在幼虫到稚虫阶段均显著增加(P〈0.05),成虫阶段Gly显著降低(P〈0.05),His则保持相对恒定。3个生长阶段必需氨基酸(EAA)/总氨基酸(TAA)分别为31.98%、27.56%和32.61%,差异显著(P〈0.05),成虫最高;稚虫呈味氨基酸(DAA)/TAA最高,为58.76%,幼虫和成虫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水环境恶化的日趋严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成为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调研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和常用处理工艺,从工艺流程、成本和优缺点分析等方面对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处理工艺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并针对浙江各地域的自然和经济社会状况,提出了适于不同区域环境条件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