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3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明紫02S与感光恢复系配组,其F1表现感光,2006年、2007年两年在三明市农科所作中、晚稻种植,2007年在尤溪管前作中稻种植,结果表明:用明紫02S配制的感光组合,在低海拔地区作晚稻和高海拔地区作中稻种植,植株高度正常;而在低海拔地区作中稻种植,植株偏高,后期易倒伏,不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2.
1973年,石明松发现具有“长光照诱导不育,短光照诱导可育”的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朱英国等人研究认为HPGMR光敏不育性受一对或两对隐性主效基因和弱效修饰基因的作用,与细胞质无关这一有利基因的发现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提供了崭新的不育资源,它较三系不育系具有配组自由,一系两用,不受恢保限制等优越性。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材料。HPGMR为  相似文献   
103.
729是嘉南粳/KetanNangka/02428/明恢72杂交选育而成的灿粳交广亲和恢复系。与籼稻测交,平均结实率为87.7%,变幅为84.3%~90.8%与粳稻测验种杂交,平均结实率为82.1%,与稻型不三系不育系配组,平均结实率为83.0%。  相似文献   
104.
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广抗13A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广抗13A生产上对稻瘟病菌表现抗谱广、抗性强的特点,于2003年10月通过福建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借助5个以CO39为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和1个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组成的基因分析体系,对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广抗13A抗稻瘟病基因的组成进行鉴定分析.接菌试验选用4个致病性稳定的稻瘟病...  相似文献   
105.
特优73是福建三明市农科所选育成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糙米率82.2%,精米率75.6%,整精米率57.1%,粒长6.5innl,长宽比2.7,垩白率62%,透明度3级,碱消值4.7,胶稠度38mm,直链淀粉含量20.4%,蛋白质含量10.6%。  相似文献   
106.
选用明恢198、明恢185等5个含有粳稻血缘的偏籼型早熟恢复系与齐丰A、M10S等5个籼型三系和两系不育系,按5×5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分析方法,研究分析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占总方差的比重均高于50%,这表明基因的加性效应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形成起主导作用。(2)偏籼型早熟恢复系对株高和单株产量的形成贡献较大。(3)R1(明恢198)和R3(明恢2155)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高,表明偏籼型早熟恢复系明恢198和明恢2155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4)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之间不存在特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7.
对福建杂交早稻金优2155和T78优2155进行施氮量试验,结果显示,两品种各器官的含氮量随着植株生长发育进程而逐渐降低;移栽后,两品种各生育期各器官的含氮量、氮素积累量、籽粒中氮素来自营养体转运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T78优2155氮素积累量和灌浆期间籽粒的氮素吸收更依赖于营养体;两品种的氮收获指数、土壤氮贡献率在不同氮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两品种的氮收获生理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而两品种的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8.
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创新效果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断聚合和累加不同有利基因的方法,历时21年4个选育阶段,进行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实践.育成了32个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试图评价衍生系创新的效果及在实用型亚种间杂交稻改良中的有效利用.通过对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创新过程和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鉴定与分析,认识到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的创新是一个逐步认识与改良的育种实践.第一,在育种的早期阶段,应聚合多个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并重视分蘖力、千粒重及落粒性状的选择;中期阶段是解决生产实用性问题,改良农艺性状和籽粒充实度;实用阶段是达到推广应用的目标.第二,籼粳交恢复系后代选择技术不同于常规选择法.有效的选择法是用籼粳交恢复系后代与多种类型胞质不育系进行广泛测配.第三,扩大双亲籼粳遗传差异,在恢复系综合性状改良的基础上适度增加粳稻成分,可提高杂种优势.第四,通过有利基因的不断聚合和累加,优良株型和高产、优质、抗逆性和适应性相结合是选育实用型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育种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109.
天优2155系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天丰A与自选恢复系明恢2155配组育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具有中抗稻瘟病、丰产性较好、米质较优等特点,201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天优215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0.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了水稻籼粳杂交不同选育阶段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表现规律。结果表明,所测定各产量相关性状中普遍存在着遗传主效应,且也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其中,衍生一代的播抽天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余7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衍生二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和千粒重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6个性状则以加性效应为主;衍生四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株高和穗长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5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表明,除衍生一代的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性状和衍生二代的播抽天数、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性状以及衍生四代的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性状没有检测到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外,其余性状均存在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此外,不同衍生世代各产量相关性状均存在着显性×环境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