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5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正> 人们利用温带的天然草地有着两个主要的目的,即满足衣、食之需要。在土壤、气候和地形条件适于生产谷物、干草和纤维作物的地方,天然草地已被开垦和种植。而在另一些地方,已经办起了大型的畜牧场。过去和现在人们所关心的主要  相似文献   
12.
草原退化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特别是内蒙古草原退化的情况说明植被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草原退化已导致内蒙古气候变干,降水量减少,气温上升,土地沙化,从而导致草地环境条件恶化,对维持草地生态平衡,作者提出了三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 土库曼科学院荒漠研究所和苏联农业部全苏卡拉库尔绵羊研究所已研究出不用灌溉和施肥改良中亚荒漠草地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这些方法已被核准,并广泛运用在乌兹别克和土库曼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改良放牧场的科学原理荒漠放牧场具有许多好的特点:饲料种类多样化而又廉价,饲料的营养价值相当高,生长年限长久,而在南部地区可以全年放牧家畜。其缺点是:产量低(干重为1.5—3公担/公顷),年度和季节之间产量波  相似文献   
14.
放牧棉羊体重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东部地区常指包括呼盟、兴安盟、哲盟和赤峰市等四盟市所属的广大地区。这是发展我区草原畜牧业的主要基地,也是我区有名的呼伦贝尔草原和科尔沁草原的所在地。可利用草原面积达2200万公顷,占全区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3。  相似文献   
16.
<正> 大力发展饲料生产是1986~1990以及2000年前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加强饲料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然饲料地的状况。尽管对草地进行了土壤的改良,但改良的刈草地有时产量仍是低的(10~12公担干草/公顷),这不能补偿用于草地改良的大量投资。为了保证刈草地和放牧地产量的增长,首先必须改善对草地的供氮,因  相似文献   
17.
羊草草原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通过对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中部东南地区羊草草原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的研究表明,羊草群落和羊群地上生物量积累呈“S”型曲线,地下生物量积累呈“双峰型”曲线,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积累呈“S”型曲线。根据测定数据建立了地下生物量积累拟合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地上、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指数方程有地上生物量与水热因子关系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8.
干草原牧草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93年在内蒙古正蓝旗于草原对10种牧草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植物生长期内,每15天采样一次,分析牧草茎基部和根部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牧草在返青时都要消耗贮藏碳水化合物,分蘖后开始积累贮藏碳水化合物,在拔节和抽穗时又要消耗贮藏碳水化合物,开花、结实后又积累贮藏碳水化合物。但有的牧草出现相反的情况。根据牧草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的规律,作者对合理利用草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牧草再生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试验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建群种、优势种、次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的再生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该草地供试草种的再生能力不同,再生性及其强弱主要取决于草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再生期间的环境条件以及留茬高度、灌水和施肥等栽培措施。年内连续多次刈割,使牧草贮藏养分(主要是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到初霜后降至最低点。  相似文献   
20.
羊草草原群落初级生产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锡林郭勒盟南部羊草草原对群落初级生产力动态进行11年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地上生物量有着显著的波动,在11年中遇丰年3个、平年7个、欠年1个。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积累动态符合Compertz曲线Bt=Bmax·e-ea-kt,其高峰值出现在返青后的125.2~162.7天。制约群落地上生物量波动的限制因素是水分条件。建立了群落地上生物量与水热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根据这些规律作者对畜牧业生产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