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灌区用水结构特点,构建了适合灌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以赣抚平原灌区为例进行具体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现状年、2020年和2030年,赣抚平原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值分别为0.603 4、0.590 3和0.653 8,表明该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初具规模,但仍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好的保障。通过对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18个指标和4个子系统进行独立的模糊综合计算,结果表明灌区供水量分配指标骤减引起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小幅下降,随着水利工程改造和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水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2030年灌区水资源承载力又有所增强,水资源承载状况表现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蒸渗器厚壁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亚群  王少华等 《灌溉排水》2001,20(3):59-61,64
在测定蒸渗器厚壁对土壤热状况影响的基础上,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了避免和减少蒸渗器厚壁对土壤热状况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间歇式灌溉与常规淹灌的水分管理模式,结合不同氮肥水平及施用方式的氮肥运筹模式,研究了超级早稻“两优287”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以期为双季早稻生产提供合理的水、氮管理模式.结果表明,间歇式灌溉的产量、生物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以施氮量180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组合、施氮量225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5∶0组合的较高,常规淹灌以施氮量225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5∶0组合、施氮量225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组合的较高,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间歇式灌溉、施氮量180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5∶0组合的最高.采用间歇式灌溉可确保适宜的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促进生育后期的生物量及氮素积累量;提高叶片的氮转运量及比例、氮转运贡献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100kg籽粒需氮量.试验中不同组合模式以间歇式灌溉、施氮量180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组合更优,适合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4.
赣抚平原灌区双季稻优化灌溉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测定双季早、晚稻的耗水量,研究2012年赣抚平原灌区不同灌溉方式下双季早、晚稻的水量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间歇灌溉方式下早、晚稻本田期的腾发量、地下渗漏量、作物系数均低于淹水灌溉;与淹水灌溉方式相比,早、晚稻间歇灌溉处理本田期的耗水量分别减少4.35%和4.61%,作物系数(Kc)分别减少4.00%和3.4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37%和2.96%,产量分别增加3.30%和1.40%。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使用的蒸渗器存在的主要缺陷及其改进意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许亚群 《灌溉排水》1997,16(1):44-46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鄱阳湖流域农民普通采用的种植模式和综合调控模式对双季早、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调控模式对水稻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早、晚稻表现一致,间歇灌溉+氮肥用量180kg·hm-2+氮肥施肥方式为基肥∶蘖肥∶穗肥为5∶3∶2的综合调控模式的产量最高,比鄱阳湖流域农民目前实际采用的种植模式淹水灌溉+氮肥用量为180 kg·hm-2+氮肥施肥方式为基肥∶蘖肥5∶5的产量,早稻增产7.86%,晚稻增产6.63%,平均增产7.25%。  相似文献   
17.
在保持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为节约灌排用水量、减少排水量和氮磷流失量,试验设计了4种灌排模式,在江西省灌排试验中心站进行了2年的测坑试验,观测了水稻各生长阶段的农艺指标、产量、灌水量、排水中的总氮和总磷.由于控制灌排各项指标的不相容性,提出综合评价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提出的4种灌溉模式进行优选,评价结果为水稻产量占权重最大,认为水稻产量对总体评价目标的贡献最大,这与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基础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排水目标相一致.利用雨养灌溉模式适当控制稻田的灌水时间并拦蓄适当雨水深度,既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减少了灌溉用水量,又降低了因农田排水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水稻产量没有受到影响,实现了节水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18.
江苏横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横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特征和综合分析水质,为库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设置5个采样点,每月上旬上午9时左右、天气状况良好时采水样1次。共采集鉴定浮游植物7门63属147种(包含变种及变型),绿藻门28属63种、硅藻门16属46种、蓝藻门10属23种、甲藻门3属6种、裸藻门3属3种、隐藻门2属3种、金藻门1属3种,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为绿藻-硅藻-蓝藻型。浮游植物密度2.3×106~8.0×106个/L、平均4.2×106个/L,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密度占比分别为57.3%、29.8%和8.4%。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52~3.67,平均2.48;均匀度指数J 0.53~0.86、平均0.71;丰富度指数d 0.83~3.32、平均2.05。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美丽鼓藻(Cosmariumformosulum),硅藻门的变异直链藻(Melosiravarian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尖针杆藻(Synedraacus)和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等。相关性分析表明,游植物密度与总磷、水温、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溶解氧呈负相关关系,与总氮没有相关关系。硝酸盐和溶解氧对浮游植物密度有显著影响,亚硝酸盐氮、氨氮、CODMn、浊度、p H、UV254的水平变化和浮游植物密度没有相关性。根据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以及富营养化指数值TLI(∑)评价,横山水库水质属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不同湿地植物系统对农田排水氮磷净化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分析不同湿地植物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以杂草和空白为对照,选取莲藕、白莲、藜蒿、茭白、水芹菜、菖蒲、水蕹等7种常见水生植物进行原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植物的湿地对TN、TP去除效果均好于无植物湿地,水力停留时间为9d时,与空白对照相比,种植植物的湿地的TN和TP去除率分别提高10.0%~34.9%和8.7%~18.4%,其中,莲藕、白莲、菖蒲、杂草等生物量较大的植物对TN、TP的净化效果优于其他植物。7种植物中,白莲和菖蒲TN去除性能较好,其TN去除率分别比空白对照提高33.4%和34.9%。综合分析,白莲、莲藕、菖蒲可以作为鄱阳湖流域净化农田排水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使用的蒸渗器存在的主要缺陷及其改进意见许亚群(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灌溉试验站南昌向塘330201)1我国目前使用的蒸渗器存在的主要缺陷1.1位置选择不当为使蒸渗器所测得的作物需水量能代表田间的实际情况,蒸渗器应选择在自然环境与田间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