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5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河西走廊棉花机械化采收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棉花是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主要经济作物。进入本世纪来,棉花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棉花面积在4.79万~7.92万hm2,2014年以来,随着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农业生产资料的持续上涨及国内棉花政策的调整,植棉面积和比较效益均大幅下降,采用传统的人工采棉已越来越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为此,在引进新疆机械化采  相似文献   
62.
詹有俊 《江西棉花》2009,31(2):30-33
有关温度对棉花生长发育的研究很多,棉花铃重与开花至吐絮期间热量条件密切相关,花铃期热量条件影响铃重的关键时期为开花后5—20d。开花后棉铃急剧生长,体积增大,大约经过20-30d,棉铃可以长到最大体积。受精后棉子和棉铃同时发育,开花后约经20~30d种子就长到最大。  相似文献   
63.
棉花苗期根病在全国各棉区发生非常普遍,其主要种类有炭疽病、红腐病、立枯病和猝倒病等。在河西走廊棉区,几种根病在各植棉县市均有分布,一般发生在第2片真叶展开前。此期根茎幼嫩,抗病能力弱,特别是受地下害虫危害后形成伤口,极易遭受病菌侵染而腐烂,通常称作烂根。轻者影响棉花出苗,发棵慢,长势弱,重者常引起烂种、烂芽、烂根、死苗,导致缺苗断垄,甚至翻种,直接影响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64.
苜蓿蚜为害棉花后对棉株的田间调查及室内考种分析,主要造成植株矮缩,心叶卷曲,节间缩短;蕾铃数、果枝数、铃重、绒长、衣分分别减少17.12%、3.83%、2.7%、2.84%、-10.44,单株子棉减产20.1%,单株皮棉减产11.75%。  相似文献   
65.
艾氟迪在甘肃敦煌棉田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试验结果表明:AFD对棉株生长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每公顷用药液1050 mL对水450 kg,对降低棉株蕾铃脱落率、提高棉花单株成铃数、增加铃重、增产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酒棉17号是选用抗黄萎病、优质、丰产的501做母本,用早熟、大铃、高衣分、抗枯萎病品种新陆早10号做父本,再用自育的早熟、抗枯萎病、优质、丰产的1255做父本进行第二次杂交,后代在枯萎病圃内,连续强化选择,定向培育,具有早熟、抗枯、黄萎病、优质、丰产等特点。2012年1月通过甘肃  相似文献   
67.
酒棉13号是酒泉市棉花试验站采用多亲本杂交回交转育的方法,后代在枯萎病圃内连续强化选择、定向培育而成,具有早熟、抗病、优质、丰产等特点。2011年1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68.
棉花黑根腐病是甘肃省河西走廊棉区新发生病害之一。该病于1996年首先在敦煌市转渠口、杨家桥、七里镇等发现;2006年在金塔县航天镇、高台县黑泉镇发现;2007年在玉门市柳湖乡发现;近年来,已遍及敦煌、金塔、玉门、高台等主要植棉县(市)。虽然该病属于偶发性病害,但对棉花产量及品质会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9.
特早熟陆地棉熟性产量品质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亲本、F1、F2三个世代研究表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次之;单铃重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衣分以显性效应为主,无加性效应,有微弱的上位性效应。生育期、霜前花率、铃期等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纺纱均匀指数、反射率等品质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和上位性效应较小或者不存在。环境因素对产量、熟性及品质等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遗传和表型相关分析得出,子棉、皮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衣分、霜前花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重、生育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纺纱均匀指数三个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霜前花率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早熟性状和子、皮棉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马克隆值与产量、早熟性状间的相关性正好与以上三性状相反,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0.
酒棉25号于2023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常规陆地棉品种。根据2020―2021年甘肃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其生育期139 d,株型紧凑、筒形,株高70.4 cm,第一果枝节位5.4,单株结铃7.5个,铃卵圆形,铃重6.0 g,衣分43.1%,籽指9.5 g,霜前花率93.9%;2年平均666.7 m2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分别为389.9 kg、171.3 kg,比对照酒棉10号分别增产4.6%、15.7%;抗枯萎病,高抗黄萎病;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3 mm,断裂比强度28 cN·tex-1,马克隆值4.6,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83.9%,黄色深度7.6,长度整齐度指数84.9%,纺纱均匀性指数141.7。介绍了酒棉25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