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141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70篇
  51篇
综合类   414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82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侯成香  覃光星  刘挺  郭锡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49-11652
从昆虫的体壁防御、先天免疫、体温升高和免疫缺陷4个方面,阐述昆虫对真菌的防御机制及其自身的防御缺陷、病原真菌对昆虫识别的逃避对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新两优6号产量因子的影响,探索适合广西桂中地区超级稻最佳施氮水平。【方法】2009年,以超级稻新两优6号为材料,进行不施氮(N0)、189 kg/ha(N1,比当地施氮水平降低30%)、270 kg/ha(N2,当地施氮水平)、351 kg/ha(N3,比当地施氮水平提高30%)4个不同施氮处理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施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N2较N1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处理的有效穗、理论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比对照具有极其明显的优势。【结论】施氮量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新两优6号适宜的施氮量为每公顷纯氮270 kg。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为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鉴定引起香蕉叶斑病的突脐蠕孢霉,对突脐蠕孢的Brn1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方法】用引物Brn1 01 (5'-GCCAACATCGCAAACATGG-3') and Brn1 02 (5'-GCAAGCAGCACCGTCAATACCAAT-3') 对3个分生孢子形态差异较大的香蕉突脐蠕孢叶斑病菌(CLER09、D087和JL05)的Brn1基因进行PCR扩增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不同菌株间存在简单的碱基缺失和替换,供试菌株与Exserohilum rostratum在系统发育树上聚类在同一个分支,与Exserohilum属其他种明显分开,形成一个独立的演化群。遗传距离分析表明,供试菌株与E. rostratum亲缘关系相近,菌株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0.018,而Exserohilum属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20~0.093。【结论】E. rostratum菌株间的遗传变异较大,但仍属种内变异;Brn1基因可作为支持具有明显形态变异菌株为E. rostratum成员的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04.
膨大素是一种能促进细胞壁膨胀,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的广谱蛋白质。它是一个庞大的基因大家族,目前已发现的膨大素被分为α、β、γ和δ四个亚家族。膨大素的功能广泛,除了具有诱导细胞壁松弛和扩展、促进细胞生长的功能外,还在叶片生长、花发育、果实成熟、种子萌发、根系生长、块茎膨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膨大素的基因家族、蛋白结构、功能、作用机制等,并指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为植物膨大素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样线调查和群落生态学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河池市范围内兜兰属植物的分布数量和生境特征老蚌生珠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河池市兜兰属植物资源丰富,共有6种兜兰属植物分布于全市10个县市区,但分布极不均匀;兜兰属植物生长于河池市石灰岩山地的常绿落叶阔叶林下的岩壁缝隙腐殖土上,所处环境条件脆弱,兜兰植株对环境的依存程度高;特殊的生物学特性、生境的丧失和过度采挖的其致濒的主要原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河池市兜兰属植物的保护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06.
基于竞争势的林分生长量分配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湖南省攸县黄丰桥林场杉木林分2008年至2011年每木检尺调查结果为数据源,开展对开阔比数模型fo,简单竞争因子模型fH和竞争压力指数模型fCSI的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林木综合竞争因子即竞争势模型fC=1/(fo+fH+fCSI),计算结果经过残差分析方法剔除异常,以竞争势为依据将林分总体生长量分配到林木个体,构建林分生长量分配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对比分别以fC、fH、fCSI三个模型为依据的林分生长量分配结果,计算通过模型分配到个体的生长量与个体实际生长量之间的相关指数分别为0.6,0.44,0.29.分析结果表明竞争势模型可以作为林分生长可视化模拟中林分生长量向个体分配的一个依据,为林分生长可视化模拟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为寻找影响宫本特早熟温州蜜柑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达到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方法]通过对广西龙州县宫本特早熟温州蜜柑园艺学特性观察和气候因子的分析研究,提出提升产量和品质的相应技术措施。[结果]广西龙州县具有宫本特早熟温州蜜柑生长需求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表现出适应性强、树势中等、早结丰产、早熟、果实风味浓的特点。影响宫本特早熟温州蜜柑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是过早采收和高温对果实的灼伤。[结论]适时采收和加强防高温对果实的灼伤技术措施是提升宫本特早熟温州蜜柑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宜州市蔗区甘蔗螟虫的发生动态,为有效防治甘蔗螟虫提供参考。[方法]在宜州市洛东乡、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定有代表性的蔗地作为测报点,共设3个,每个测报点设3个诱捕点,每个诱捕点进行条螟、二点螟和黄螟的性诱测报,调查螟蛾诱捕量。[结果]宜州市蔗区条螟占总诱蛾量的71.6%,二点螟占24.5%,黄螟占3.9%,2010~2012年螟虫始见日分别出现在3月下旬、4月下旬和4月上旬,盛蛾期出现在4和6月,2次盛蛾期中二点螟较条螟分别早7和20 d,2012年诱蛾量较2010、2011年明显突出。[结论]宜州市蔗区主要受条螟为害,二点螟次之,黄螟零星发现,条螟、二点螟交叉为害,性诱剂对发生于前期的第1、2代螟蛾测报效果明显,防治应于4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重点喷药,2012年宜州蔗区条螟、二点螟暴发性突出,螟害严重。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青狮潭库区沉积物和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及其释放特征,采用气相色谱法(GC-ECD)测定了青狮潭库区水库沉积物、池塘沉积物、河流沉积物和稻田土壤中OCPs含量,并运用室内模拟装置探讨了沉积物和稻田土壤在静置和悬浮两种情景下OCPs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水库沉积物、池塘沉积物、河流沉积物和稻田土壤中总OCPs残留量分别为81.55、88.60、68.96 ng·g~(-1)和92.62 ng·g~(-1)(干质量)。HCHs和DDTs是两类残留量较高的OCPs,其含量分别达到23.26~39.89 ng·g~(-1)和12.22~17.20 ng·g~(-1)。上覆水为超纯水时,静置组与扰动组的底物中OCPs向上覆水释放表现出先快后慢的特征,且扰动组的底物中OCPs释放量明显多于静置组;其中HCHs和β-硫丹的释放量最高。OCPs的理化性质、底物组成特征和外力扰动使各种OCPs在上覆水中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稻田土壤中OCPs向上覆水释放量最高而河流沉积物中OCPs向上覆水释放量最低。十二烷基硫酸钠可使底物中的OCPs快速向上覆水中释放(尤其促进了DDTs的释放),在扰动和静置情形下,上覆水OCPs浓度最少可提升134.44%和118.41%。因此,外界扰动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汇入均可促进底物中OCPs的溶出释放。  相似文献   
110.
我国低温冷冻害的发生规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研究简要介绍了低温冷冻害的类型及影响,重点分析了我国冷冻害的时空格局,探讨了全国范围内冷冻害的发生情况.我国受低温冷冻害影响的范围非常广,其中东北和黄淮海地区是影响最大的两个区域,并且近十几年来我国黄淮平原及华中部分地区有加重趋势.云南和广东等华南和西南地区也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冷害.个别年份强度非常大.近20年来,我国低温冷冻害经历了减弱-增强-减弱的过程.1992~1999年是冷冻害影响最严重的时段,其中1998年全国总受灾面积867万hm-2,仅江苏、安徽两省就超过了500万hm-2.2000年及以后的几年强度有所降低,但平均每年的受灾面积仍高于370万hm-2.1986~1991年、1992~1999年、2000~2005年3个时段内各省区冷冻害发展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省区冷冻害强度在不断加大,其中有8个省区年平均受灾面积上升辐度超过lO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