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62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364篇
  53篇
综合类   643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36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乙烯利和多效唑对兰竹荔枝花果期的调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兰竹荔枝是漳州地区主栽品种,品质好,甜酸适口,焦核率高,深受人们喜爱。但常出现“花而不实”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延迟花期,增强雌花对不良气候的抗逆性和减少雄能花比例是目前兰竹荔枝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1998~1999年选用乙烯利和多效唑对兰竹荔枝进行花期调控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42.
<正> 豚草对农牧业生产、生活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巨大危害。据查,在国内有豚草相三裂叶豚草两种。近年来,由于忽视防治和进口粮食、交通工具、水流等携带传播,蔓延迅速。现已扩散至黑龙江、吉  相似文献   
943.
阮义理  施农农 《世界农业》1990,(3):21-22,42
由于大规模连续使用除草剂,出现了农田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已知抗阿特拉津的杂草有苋属、藜属、狗尾草属、蓼属、龙葵、繁缕和马唐等近30种;抗2,4-D的植物有拟南芥菜、胡萝卜等;抗百草枯的杂草有飞蓬、加拿大飞蓬和早熟禾等;抗西玛津的杂草有毛线稷、早熟禾和欧洲狗舌草等。已知各国有27属41种杂草和作物抗除草剂,63属87种杂草或作物耐除草剂(Jensen等,1982)。为防治抗性杂草,就要提高除草剂的使用浓度,增加其用量。但作物对除草剂的耐受性或抗性却没有改变,这样就易产生药害。因此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已成为育种工作者们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44.
在“九五”“蛋鸡系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集成和扩充,实现鸡场龙头企业信息系统以及系统后台数据库的升迁,介绍实现系统平稳升级的编程和数据库设计技巧,构建一个适用于我国国情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辅助决策系统。系统采用Client/Server与Browser/Server相结合的方式运行,以不同的接入方式输入和获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信息,系统的实现将为集约高效养殖企业提供更全面、准确与及时的生产及经营信息,提高生产、管理、决策和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945.
<正> 据国外试验,水稻施用硅肥,每亩增产率约为5-13%。水稻成熟期的茎、叶中,含硅量占干物质的10-20%,为其含氮量的十多倍。硅肥的主要作用是:①被水稻吸收的硅酸,蓄积在叶片、叶鞘、茎、根等表皮细胞的角质层内,以叶片中最多为15-30%。叶片表皮细胞壁上,有一层二氧化硅层,可减少水分蒸发和免受真菌菌丝的入侵。②提高稻根的氧化能力。③促进水稻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946.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探讨不同供磷水平对玉米-大豆间作作物生物量、根瘤生长与固氮特性以及植株氮素吸收量的影响,并初步分析间作植株氮素吸收与生物固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具有显著的氮吸收优势,氮吸收当量比(LERN)介于1.25~1.41之间。与单作相比,在3个磷水平上间作玉米的平均氮素吸收量在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孕穗期分别提高30.95%、30.50%和25.59%;间作大豆的平均氮素吸收量在分枝期、开花期和结荚期分别提高42.18%、32.25%和32.01%。与常规施磷水平下的单作处理相比,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磷肥减少50%并未降低玉米和大豆植株的氮素吸收量。在3个生育期,间作及施磷均显著提高了大豆根瘤数、根瘤重以及根瘤固氮酶活性,且磷肥减少50%供应时并不影响间作大豆根瘤的生长与固氮。本试验条件下,玉米-大豆间作具有氮磷养分协同高效的优势,可以减少磷肥施用。  相似文献   
947.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探讨不同施磷量对玉米 -大豆间作作物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并分析根际红壤中各无机磷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米 -大豆间作显著提高了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及磷素吸收量,并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与常规施磷水平(P100)下的单作相比,玉米 -大豆间作条件下,磷肥减施 1/2(P50)并未降低作物籽粒产量与玉米的磷吸收量。间作种植显著降低了玉米、大豆根际红壤总无机磷含量,并且无机磷减少量主要以O-P、Fe-P和 Ca-P为主。玉米、大豆根际土壤Fe-P、Al-P、Ca-P与 O-P占土壤总无机磷含量的比例主要受磷水平的调控,而种植模式对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中各无机磷形态的比例(除 Fe-P外)均没有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 -大豆间作通过根系交互作用主要促进土壤中 Fe-P、Ca-P和 O-P的活化来增加玉米与大豆的磷吸收,并具有节约磷肥、维持作物产量和磷吸收的潜力。  相似文献   
948.
一、低压管道灌水技术特点及适用条件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以下简称管灌)是利用管道输水、配水,而田间则利用软管或田间闸管系统或传统的地面灌水技术实施的灌溉。“低压”,是指田间未级水管出水口工作压力与喷灌、滴灌系统相比较,远低于其灌水器的工作压力,一般控制在3KPa(0.3m水头)以下;在平原提水灌区,管灌系统设计工作压力常小于0.1MPa(10m);在丘陵地区,一般不超过0.2MPa(20m)。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具有节水、节能、节地、节时、省工、适应性强等特点。 但该技术需要较多管件和设备,用多泥沙水灌溉时还存在泥沙淤积等问题。当不考虑水源建设……  相似文献   
949.
<正>最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对由南京农机化所研制的"高效、低损失油菜机械化分段收获技术与装备"科技成果进行鉴定。该成果来源于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油菜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项目编号:3-5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油菜中小型高效机械化生产装备研制及配套农艺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0BAD01B06);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油菜分段收获技术与装备中试及产业化"(项目编号:2012GB23260545)。项目组针对我国油菜的农艺性状和种植制度,研发了多排齿链伸缩拨指式茎秆横向  相似文献   
950.
根据目前灌区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将RS技术应用在灌溉管理决策中。提出了保证灌区实现良性循环以水价为计算因子的评价指标,并根据作物不同生长特性的光谱反映。在实现节水目标的前提下,给出合理的配水方案,使灌区实现节水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