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8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4 毫秒
51.
丰产小麦新品种晋太14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太146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晋太9923/T1960为母本、京冬01-23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择方法培育的水地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广适、抗逆的的特点。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2.
赤霉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小麦赤霉菌侵染寄主后,不仅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感病子粒中的真菌毒素(主要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还对人畜安全造成危害,培育抗病特别是抗DON积累品种是减轻赤霉病危害的有效途径。目前,在赤霉病5种抗性类型中仅抗侵染(类型Ⅰ)和抗扩展(类型Ⅱ)的研究较为深入,随着近年来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对毒素DON积累抗性类型(类型Ⅲ)的许多研究也陆续展开。本文系统地综述了抗毒素DON积累种质资源筛选、抗性遗传和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53.
百萨偃麦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萨偃麦草是小麦亲缘物种之一,对环境胁迫和生物胁迫具有很强的抗性,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结合南京农业大学多年来的研究进展,对百萨偃草麦抗性基因向小麦中的转移与利用、百萨偃草走基因组与染色体分析等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如何更好地研究和利用百萨偃草麦有益基因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
为了解黑粒小麦漯珍1号的染色体构成、蛋白组分以及抗病性,利用染色体C-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PAGE分析对漯珍1号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漯珍1号含1对1BL/1RS易位染色体,另外,其7B染色体的C-分带带型也表现出与中国春有较大差异,而其余染色体则未见明显区别。其PMC M染色体平均构型为1.97(棒状二价体) 19.03(环状二价体),说明具有较好的细胞学稳定性。SDS-PAGE分析表明,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为1、7 8和5 10;种子醇溶蛋白A-PAGE鉴定显示,除含有黑麦1RS GldB3编码的醇溶蛋白外,还有许多迁移率明显不同于中国春的多态性位点。抗病性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漯珍1号高感赤霉病和白粉病。  相似文献   
55.
为了选育抗赤霉病且籽粒毒素含量低的小麦品种以减轻赤霉病危害,在对我国南方麦区地方品种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选用8个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含量水平不同的小麦品种作亲本,按8×8半双列杂交配制28个杂交组合,以接种后成熟籽粒中DON含量、病小穗数、病小穗率和病粒率为指标,进行赤霉病抗性、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遗传分析,以及不同鉴定指标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品种中籽粒DON含量以苏麦3号最低(0.5715 mg kg-1),Alondra’s最高(13.5560 mg kg-1),各组合F1的籽粒DON含量均低于感病品种Alondra’s。品种间GCA和SCA存在显著差异,籽粒DON含量以加性效应为主,存在部分显性效应。苏麦3号、望水白和翻山小麦表现出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以苏麦3号为亲本的5个组合、望水白为亲本的4个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较大。扬麦158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小,但有4个组合表现较好的特殊配合力效应。籽粒DON含量和病小穗数、病小穗率、病粒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感病品种Alondra’s和绵阳8545的各个抗性鉴定指标的一般配合力在8个品种的排序中表现一致,抗病品种各个抗性指标的一般配合力在8个参试材料间的排序有所差异。DON含量的狭义遗传力为74.54%,因此以抗DON积累为指标的赤霉病抗性育种,可以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6.
普通小麦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的分子标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利用HMW-Glu亚基、STS、SSR和RFLP等分子标记对普通小麦中国春、百萨偃麦草、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双二倍体和11个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异染色体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对SSR、10对STS引物和6个RFLP标记可以特异追踪百萨偃麦草染色质。C7-17及其后代株系C7-17-2等编码百萨偃麦草特异HMW-Glu亚基,添加染色体涉及与小麦第1部分同源群染色体部分同源的1J;1对STS、3对SSR和1个RFLP探针可以特异追踪二体附加系CH05中的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并揭示最初根据分带核型确定的J3与小麦第2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具有较高的部分同源性;2对STS、1个RFLP探针和1对SSR可以追踪CH09的外源染色体,并揭示最初确定的J7与小麦第3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具有较高的部分同源性;1对STS和1个RFLP探针在CH03、CH04和CH34中具有相同的多态,3个附加系可能添加了相同染色体,最初确定的J1、J2和J?与小麦第7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具有较高的部分同源性;3对SSR引物可以特异追踪CH12中附加的大片段易位染色体和CH11中的小片段易位染色体,推测易位可能涉及同一条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发现13个标记(5个STS、3个RFLP探针和5个SSR)可以追踪未涉及到的4J和5J等染色体。  相似文献   
57.
以30个大麦品种为材料,利用秋水仙碱进行四倍体大麦的诱导。结果表明,以秋水仙碱浓度0.1%处理16h效果最好,共获得6个大麦品种的加倍植株,其中以秃头和尚露仁大麦和宽颖裸麦的诱导率较高,分别获得7株和6株四倍体类型;观察到获得的四倍体大麦材料均表现出晚熟,籽粒增大,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部分不育。  相似文献   
58.
法国小麦种质资源性状的观察分析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法国优质小麦的品种特性,探讨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试验以引进的112份法国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太原秋播种植,调查了主要农艺性状及抗病性,配制杂交组合。结果表明:法国小麦生育期长,一般比对照京411抽穗期晚8天以上,穗长、粒多,有47 8%的材料穗粒数超过50粒,综合性状良好,抗白粉病,矮秆抗倒,品质优良,是理想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59.
分析山西省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为提高小麦抗白粉病育种水平和品种科学布局提供依据。以山西省小麦主栽品种和山西省2015—2017年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利用白粉病混合菌株,进行苗期和成株期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多数品种对白粉病表现感病,在28份主栽品种中仅运黑28、良星99、济麦22、鑫麦296和山农22 5个南部水地品种表现成株期抗病,占17.86%,中部水地、南部旱地和中部旱地品种中均没有发现成株期抗病品种。89份区域试验品种成株期对白粉病免疫、高抗、中抗、中感、高感品种分别占鉴定品种的1.12%、2.25%、19.10%、65.17%、12.36%,其中,运黑14207表现免疫,尧丰1000和伊麦158 2个品种表现高抗,临6308、临Y8012、轮选149、圣麦116等17个品种表现中抗。117个品种中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抗病的有运黑28、圣麦104和舜麦186 3个品种,仅占2.56%。  相似文献   
60.
山西中部小麦育种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麦区是山西小麦的主产区之一,但近年由于种麦效益同比低,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综述了山西中部小麦育种的研究概况,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