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砧木品种对核桃树体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将同一品种嫁接到不同砧木的方法,经过调查测试和分析,揭示杂交种‘中宁奇’的砧木特性,进而阐明砧木在经济林育种和栽培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以砧穗组合上宋-14/中宁奇和上宋-14/宁优为试材,测定分析不同砧穗组合的生长量和光合特性指标。[结果]嫁接亲和性调查显示:2种砧木对同一核桃品种的嫁接亲和性均较高,但差异不显著。树体生长特性调查表明:上宋-14/中宁奇树高、干径、冠幅、新梢长度、新梢粗度、新梢着生小叶数及分枝力等指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上宋-14/宁优,‘中宁奇’作砧木可显著增强核桃树体的生长势。光合特性分析结果显示:2种砧穗组合间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上宋-14/中宁奇最大净光合速率(21.93μmol·m~(-2)·s~(-1))、光饱和点(1 550μmol·m~(-2)·s~(-1))及表观量子效率(0.062 mol·mol~(-1))分别比上宋-14/宁优提高17.90%、11.51%和16.98%,而光补偿点(16.53μmol·m~(-2)·s~(-1))则显著降低35.33%。[结论]核桃杂交种‘中宁奇’与‘上宋-14’核桃品种有较强的亲和性,以‘中宁奇’作砧木可显著提高树体的生长量和光合能力,使嫁接品种对光强的利用范围变广,从而提高树体对光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林学科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经济林产业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的主体。我国是经济林学科形成的发源地,已经形成了包括经济林产业—经济林科学研究—经济林专业教育三个层次的完整学科体系。综述了我国经济林科学研究在经济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经济树种的良种选育、优质高效栽培等宏观技术方面和经济林产品贮藏保鲜与加工利用及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分析了我国经济林科学研究与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研究队伍数量的不足、科研经费和学科建设投入的不足、研究基础相对薄弱;提出了经济林学科的发展战略,即要做好科研平台建设、人才平台建设、政策平台建设、产业平台建设、市场平台建设;并指出经济林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是经济林生产的可持续化,经济林种苗的良种化、无性系化,经济林栽培的集约化、标准化,经济林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经济林产品的多元化、加工利用的深度化、产品质量的安全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索WOX4b基因在核桃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核桃品种'林早香'(Juglans?regia?'Linzaoxiang')的cDNA为模板克隆该基因CDS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构建该基因与黄色荧光蛋白(Yellow?Fluorescent?...  相似文献   
14.
2008年9月24—26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核桃育种及栽培专题中期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是检查我国第二批自主知识产权核桃良种典型性区域试验研究的总体执行情况,完善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聘请全国经济林育种方面的知名专家,为“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核桃育种及栽培专题的承担单位的工作进展进行检查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核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核桃科学研究在过去的70年从零开始获得了快速发展,在人才培养、研究平台建设、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和理论认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支撑了我国核桃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笔者全面梳理了我国核桃科学研究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了我国核桃在种质资源与新品种培育、栽培关键技术突破、栽培模式创新、病虫害防控、核桃产品加工和产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Fe3+浓度对核桃成熟子叶离体生根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研究子叶生根的机理和铁盐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以"辽宁1号"核桃品种成熟子叶近胚端为材料,研究了Fe~3+浓度对子叶不定根发生和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3+浓度为0时生根能力最差,第12天生根率为66%,随着Fe~3+浓度升高,生根能力明显增强,以0.352 pmol/L为最优,第8天生根率为100%.Fe~3+...  相似文献   
17.
核桃子叶不定根发生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核桃成熟或近成熟种实子叶为试材 ,在 1 4DKW基本培养基上其顶部 (近胚端 )的生根率达1 0 0 % ,而中部和基部 (远胚端 )的生根率为 0。在生根过程中顶部内源吲哚乙酸 (IAA)表现为初期上升 ,其后稳定在一定水平 ,当根原基开始生长时 (培养 4d)出现一个高峰 ;而中、基部内源IAA水平在培养初期下降 ,而后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蛋白凝胶电泳分析表明 :62 .8和 3 8.4kDa是与子叶不定根发生相关的蛋白条带 ,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 ,该带在子叶顶部表达增强 ,而中部、基部则消失。当培养基中附加一定水平的吲哚丁酸(IBA) ( 0 .5~ 1 0mg·L- 1 )时 ,子叶中、基部被诱导产生不定根 ;附加 2mg·L- 1 IBA ,其内源IAA的变化与子叶顶部在 1 4DKW基本培养基上发根时有相似的趋势 ;同时该处理启动表达了 62 8kDa蛋白条带和抑制表达3 8 4kDa蛋白条带。反之当培养基中附加 6-苄氨基腺嘌呤 (BAP)又抑制子叶生根 ,也抑制了与生根相关的IAA变化和蛋白表达。这一结果和良好的研究模式为从分子水平上深入认识木本植物不定根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保定郊区建立4种密度的香椿矮化密植园,根据4年的研究,1~4年内以最高密度(3.8株/m2)和高密度(2.5株/m2)的产芽量最高,第4年采完芽后,对最高密度应进行疏伐,保留2.5株/m2;中密度(1.74株/m2)和低密度(0.83株/m2)5~10年内可以不疏伐。结合采芽进行两种方式的整形,即矮干多侧枝型和灌丛型。前者的总产量较高,且可提早1年采芽。采芽3年后,两种整形方式的年产量已无显著差异。采芽与整形相结合,可以促进侧枝和树冠的形成。但是,高密度严重抑制侧枝形成和存活,以至不能形成树冠。矮化密植香椿园第3年的产芽量最高可达5200kg/hm2,年均纯收益为38940元/hm2。  相似文献   
19.
胡杨愈伤组织继代增殖和器官发生中蛋白分子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和等电聚焦双向电泳 (IEF 2D)对胡杨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和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过程中表达的蛋白进行了研究。发现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中表达的蛋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光照和培养基中BA NAA值为 1时诱导产生的有极强器官发生能力的茎基愈伤组织 ,其蛋白组分明显地少于经过继代培养、器官发生能力明显下降的愈伤组织 ,表明了茎基愈伤组织本身分化程度低。实验获得了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和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过程中不同阶段所表达的特异蛋白 ,表现为经过黑暗和培养基中BA NAA值为 0 5的继代增殖培养 ,愈伤组织产生了特异的 2 4 5kDa和 5 8 6kDa的标记蛋白带 ,并且也表达了其器官发生时表达的 19kDa和 31kDa蛋白带。茎基愈伤组织在光照和BA NAA值为 0 5的条件下进行器官发生诱导并且随着愈伤组织形成分生细胞团块和不定芽原基 ,明显地表达了 2 0kDa和 5 5kDa蛋白带 ,在 2 0kDa蛋白带中含有pI为 5 5~ 6 5的特异蛋白。pI为 6 5~ 7 5的 4 3kDa为不定芽发生前期表达的特异蛋白。文中就愈伤组织器官发生能力与其表达蛋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核桃品种试管嫩茎生根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裴东  袁丽钗  奚声珂  谷瑞升 《林业科学》2002,38(2):32-37,T001
以 6个早实核桃 (JuglansregiaL .)新品种为试材 ,对长期继代培养的试管嫩茎的生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诱导方法、外源IBA的水平、嫩茎发育状态以及光照条件等对生根具有明显的影响。选取生长旺盛、节间较长、叶较小呈嫩黄绿色的幼态嫩茎 ,采用 2步诱导生根法 ,即黑暗条件下 ,在IBA为 5 0~ 10 0mg·L- 1 的 1 4DKW培养基中诱导 10~ 15d ,而后转移至不含IBA的DKW培养基中 ,利用这一方法顺利地诱导了嫩茎生根 ,在对 6个品种的应用中获得了 6 0 5 %~ 89 7%的生根率 ,平均根数 2 0~ 3 6。生根的嫩茎已成功地进行了下地移栽。同时就根原基诱导过程中嫩茎内源IAA和ABA水平变化进行了研究 ,对核桃生根的激素调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