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产品的生产从重视产量到产量与品质、安全并重,购买农产品从注重价格、数量到更加注重质量、安全。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农产品安全的因素很多,从生产基地的土壤、水质到大气环境;从转基因作物到生产过程施用的农药、化肥;从运输到仓储、到销售环节都有可能对农产品带来污染,都有可能造成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但目前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是影响产品品质以及人们食用安全的主要因素,也是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2.
不同产区山茱萸多糖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采集地点山茱萸多糖含量的差异,为山茱萸基于多糖的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山茱萸道地产区浙江和河南的实生单株完熟果实,利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山茱萸单株果实中多糖的含量,比较同一采集地点不同单株及不同采集地山茱萸多糖含量。[结果]河南山茱萸多糖含量为4.70%~17.25%,平均含量为9.80%,变异系数(CV)为30.70%;浙江山茱萸多糖含量为3.78%~17.60%,平均值为8.45%,CV为32.90%。不同采集地点山茱萸多糖含量差异显著。[结论]河南山茱萸多糖平均含量高于浙江产区,但浙江产山茱萸群体变异较河南产区更大,更具选优潜力。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本文确定了干旱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高寒燕麦品种青燕1号,通过石英砂水培试验,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了在不同PEG浓度(0%、5%、10%、15%、20%、25%)和不同时间(0、7、14 d)处理下燕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和生长状况的变化。【结果】燕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和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在干旱胁迫7 d时,5%PEG浓度使两者含量均已受到显著影响;干旱胁迫14 d时,15%的PEG处理使得其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以及相对含水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53. 89%、40. 57%、50. 26%和64. 61%。干旱胁迫诱导电导率逐渐增加,而干旱胁迫7 d时,5%、10%、15%PEG处理下,电导率无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显著减少了燕麦幼苗茎叶干鲜重和根鲜重,但是轻度干旱胁迫(5%和10%)诱导根的干重显著增加,而15%PEG处理对根的干重影响不大,20%、25%PEG处理显著降低了根的干重。【结论】不同浓度的PEG胁迫对燕麦幼苗造成一定伤害,但是燕麦对低浓度PEG胁迫有一定的适应性,而高浓度的PEG溶液对燕麦损伤较大,严重影响其生存,因此,15%PEG可作为室内研究燕麦抗旱性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14.
黄淮海南部优质抗逆玉米新品种选育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淮海南部特殊环境条件下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漯河市农业科学院的玉米育种实践,简要介绍了漯玉336、阳光98、阳光99和豫丰3358这4个优良品种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探讨总结了适宜该地区的优质抗逆玉米新品种选育技术:主要包括以本土优势种质为核心进行改良创新;加强外来玉米种质的改良利用;利用先进的育种技术提高育种效率;加强抗逆育种研究;科企合作,资源共享,联合攻关。  相似文献   
115.
赵智艳  陈振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226-227,229
以园林树木学课程为对象,分析了该课程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优化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6.
1农药生产企业已取得工信部颁发的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或国家质检总局的农药生产许可证,能否接受相应剂型的农药产品委托加工或分装?工信部颁发的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或国家质检总局的农药生产许可证,明确了所生产农药的有效成分、剂型和有效成分含量,与新制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按制剂剂型确定生产范围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已取得工信部颁发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或国家质检总局颁发农药生产许可证的农药生产企业,仅能受托加工或分装相应农药生产  相似文献   
117.
对广西宁明县不同更新方式(植苗林和萌芽林)尾巨桉中林龄(4年生)地上部分5种养分元素(N、P、K、Ca和Mg)含量、积累量和年净积累量及其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植苗林和萌芽林地上部分各器官养分元素含量均为:树叶干皮树枝干材;林木各器官不同养分元素含量以N、K或Ca最高,Mg或P最低;4年生尾巨桉植苗林和萌芽林地上部分养分积累量分别为688.23、658.70 kg·hm~(-2),不同器官养分积累量均以干材最多,其次是树皮和树叶,树枝最少;尾巨桉植苗林和萌芽林地上部分养分年净积累量分别为172.08、164.69 kg·hm~(-2)·a~(-1),2种林分每积累1 t干物质分别需要5种养分元素7.76、6.85 kg,表明萌芽林的养分元素利用率高于植苗林。  相似文献   
118.
几种化合物对东北主要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探索化合物添加对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作用效果的目的,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方法,以东北黑土、白浆土、棕壤和褐土为供试对象,以还原型谷胱甘肽、ATP和辅酶I 3种化合物作为酶活性调节剂,研究了激活剂对4种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调节,为进一步研究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激活调节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棕壤在3 d后表现了良好的效果,直达近3个月的时间,棕壤添加ATP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效果好于辅酶I.棕壤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后第3、5、7、15、30、60、90 d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09、1.21、1.54、1.28、1.22、0.95、0.96倍,有效硫含量则分别为对照的1.16、1.12、.1.15、1.11、1.08、1.07、1.06倍.棕壤添加ATP第3、5、7、15、30、60、90 d后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23、1.49、1.43、1.41、1.30、1.09、1.03倍,但有效硫含量与对照相当.研究所选化合物对供试土壤没有同样的激活效果,需要进一步大量筛选以找到相应的调节剂再对其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在施入土壤的肥料中添加有机化合物以激活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对加速土壤有机硫的矿化,为植物补充硫素营养具有重大意义,对农业生产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9.
为了探讨氮磷肥料配施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对潮棕壤肥料试验三年后的土壤酶及其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氮常磷(N180P70K70)处理、低氮高磷处理(N180P100K70)和常量氮磷钾处理(N240P70K70)脲酶活性与对照没有差异,其它三个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受到抑制;大多施肥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对照有很大的增强.不施肥稻田生态系统生产力低,土壤肥力呈现降低趋势;施肥处理土壤全N含量都比试验前降低,除常量NPK处理和低氮低磷处理,其他处理土壤全P含量增高.单施化肥能显著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同时也增加了作物对这些养分的吸收利用;适量的氮磷配施有增产作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土壤酶活性,但本试验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关性.氮肥和磷肥都是潮棕壤水稻生物产量高低的限制性因素,水稻经济(稻谷)产量由氮肥、磷肥水平共同决定,适量的氮肥和磷肥配施才得到较好的生物量,才能更好的发挥地力、获得较高产量.低氮高磷处理的平均水稻生物量和经济产量最高;低氮高磷处理中籽粒磷含量位居第二,说明该处理中,作物磷吸收较好;所设试验中低氮高磷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20.
不同的猪场在受到疾病侵袭的过程中所采取的防制措施是不一样的,取得的效果也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总的说来,还是有其共性的地方,主要从生物安全防范、人员管理、免疫程序、药物保健等方面着手,下面就规模化猪场在疾病防制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